English Version
武汉大学期刊中心
无数据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信息
联系我们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声明
下载中心
编委风采
最新刊期
1984
年
第
3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简讯
Banach空间的常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
许明浩,任佳刚
1984(3): 1-12.
摘要:本文讨论Banach空间中具不连续右端的常微分方程。我们证明了:在稍强的条件下,耗散性条件同样能保证解的存在唯一性;又利用Kuratowskii的非紧致测度证明了一个关于存在性的结果。
33
|
119
|
1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911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凸Fuzzy集(Ⅰ)
裴礼文
1984(3): 13-22.
摘要:早在1965年,L.A.Zadeh提出第一篇Fuzzy集论文中,就引入了凸Fuzzy集的概念,建立了它的基本性质。以后许多作者陆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例如文献[2]至[9]。本文利用Fuzzy点来定义Fuzzy子空间和仿射Fuzzy集,形式上与经典的情况完全一致,并把经典的情况作为它的特例。同时这种定义证明与A.K.Katsaras,D.B.Liu引入的Fuzzy子空间,R.Lowen引入的仿射Fuzzy集等价。借助新定义.很快获得若干充要条件,讨论了Fuzzy集最小Fuzzy子空间、最小仿射Fuzzy集的结构,Cara-theodory型定理的推广,以及构造定理。正如我们在[13]中所作的那样,这里还引入了所谓"H-构造",并用它刻划包含两个Fuzzy仿射集的最小仿射Fuzzy集。
30
|
1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905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随机停止变量的一些不等式与等式
甘师信
1984(3): 23-26.
摘要:本文考虑三种类型的停时集合M
b
(x),M(x)与M(x)。在与文献[2]不同的条件下推导出随机停止变量的一些不等式与等式。文献[2]的相应结果是本文的直接推论。
37
|
6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909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非晶状态下两相分离的X射线测定新方法
黄胜涛
1984(3): 27-33.
摘要:用约化径向分布函数X射线散射测定法研究了Co
42.0
Ni
27.3
Fe
7.8
Si
8
B
14
金属玻璃在非晶状态下的两相分离,分析了两个新析出非晶相的结构。这种非晶状态下的两相分离可能是Spinodal分解机制产生的。我们提议用金属玻璃退火时相分离开始出现的温度和时间作为该金属玻璃热稳定性参数,以衡量该金属玻璃发生原子种类偏聚的难易程度。
33
|
4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911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关于审听室的声学设计和室内声学的若干问题
包紫薇,范鹤年
1984(3): 34-46.
摘要: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改装了一间立体声审听室,声学设计之前经过论证决定采用多层布吸声结构。通过驻波管测试找到了合适的材料和铺设方法。装成后达到了预期的声学条件要求。此项工作的特点是:在声学设计过程中特别注重房间的波动声学特性,从理论上分析了房间的简正模式分布;调试时以低频传输频响为重点,力求找到立体声审听的最佳位置(包括激励点和接收点);并作了声象定位的听感评价。通过理论分析还发现了国际上一些作者提出的房间体型存在的问题,通过调试及听感评价也对幅频响应的容限提出了一些看法。本报告提出的一些原则问题对单声道及立体声审听室的声学设计都有参考价值。作者之一,并征得合作者同意,以此怍为向母校七十周年大庆的献礼。
36
|
4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903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我校召开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授奖大会
1984(3): 46.
摘要:<正> 7月11日,我校召开了"一九八三年度优秀科研成果授奖大会"。获奖的成果共有79项(文科45项、理科34项),其中理科一等奖3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3项。理科1983年通过鉴定或评审的科研成果有49项,经系、校学术委员会和校长办公会议评选出获奖的34项。经同行专家、教授鉴定或评审确认为:具有国际水平的有8项,属国内首创(填补国内空白)的10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6项。其中有19项成果已在工农业生产、科技和国防建设中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
|
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899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晶体锂和自由原子锂的X射线原子形状因子的计算
金准智,邹宪武
1984(3): 47-52.
摘要:采用相同的局城密度势和高斯基函数组,分别对晶体锂和自由原子锂进行自洽计算,得到X射线原子形状因子的值。结果表明:对于各条X射线谱线相应的值,晶体鲤和自由原子鲤的原子形状因子差别很小,低指数的f值相差约0.005。将本工作算得的同Hartree-Fock方法算得的自由锂原子的原子形状因子进行比较,H-F方法的f值偏高约0.015。H-F方法未计入相关作用是导致这种偏差的部分原因。
31
|
4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905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BiPrGdYb)
3
(FeAl)
5
O
12
柘榴石单晶膜的法拉第旋转
易西美,周正国,周殿清
1984(3): 53-58.
摘要:本文研究了(BiPrGdVb)
3
(FeAl)
5
O
12
柘榴石单晶膜在0.40μm-0.80μm波长范围内的饱和法拉第旋转谱、吸收谱;讨论了旋转谱与吸收谱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发现:该材料有大的旋转角θF、比较低的吸收系数α,低的4πMs和高于室温的居里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磁光材料。
34
|
12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906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SD型饮水电化消毒机”在汉问世
1984(3): 58.
摘要:<正> 我校设备处与武汉市卫生防疫站和武汉拖拉机配件二厂协怍,研制成功"SD型饮水电化消毒机"。该机特别适合农村、船舶、工矿等小型给水单位自行制造消毒液,直接用于饮用水消毒。 1984年5月29日,武汉市科委主持通过了该科技成果的鉴定。来自全国31个单位的同行专家、教授一致认为:该机设计新颖,结构合理,其采用压力式双水内冷、连续电解槽、封闭式电解结构、粘接技术工艺等均具有显著特点;运行稳定可靠,使用方便;每生产1公斤活性氯,电耗5.36度,盐耗3.7公斤。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比较,具有先进水平。 "SD型饮水电化消毒机"经在船上和农村试用,效果良好。该机由武汉拖拉机配件二
27
|
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895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硝酸酯聚醚与聚丁二烯等粘合剂的共混及其聚氨酯胶片特性的研究
徐羽梧,董世华,周曼莉,范昌烈,邓可喜,张小慧,王富华,汪文学,王洪祚
1984(3): 59-64.
摘要:将液态的端羟基硝聚醚与端羟基聚丁二烯、聚四氢呋喃或共聚聚醚等进行共混,交联后所得聚醚聚氨酯胶片大多数具有两个玻璃化温度(Tg)。一个是共聚聚醚等软链段的Tg(-73--80℃),另一个是硝酸酯聚醚硬链段的Tg(-15—-27℃)。由于胶片具有两个Tg,因而在低温下(-40℃)胶片具有良好的弹性。用共混胶片作固推剂或火炸药的粘合剂有可能改善上述单一胶种的综合性能。
51
|
42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898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硼化合物的研究 Ⅸ.氢硼酸苯酰肼和丁酰肼合二价过渡金属和ⅡB族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
张伦,何东保,张开诚,张国敏
1984(3): 65-69.
摘要:合成了26个闭式氧硼酸苯酰肼和丁酰肼合二价过渡金属和ⅡB族金属化合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方法鉴定了它们。化合物在室温空气中是稳定的。当阳离子相同时,化合物的热稳定性次序是:B
12
H
12
2-
化合物大于B
10
H
10
2-
化合物;阴离子相同时,热稳定性次序依金属离子而异:Mn
2+
<Fe
2+
<Co
2+
<Ni
2+
和Zn
2+
>Cd
2+
>Hg
2+
;金属离子和氧硼酸根均相同时,一般是丁酰肼络合物大于苯酰肼络合物。
55
|
3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908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对乙酰基偶氮羧与轻重稀土元素共显色现象的研究
张长寿,罗庆尧,余席茂,曾云鹗
1984(3): 70-76.
摘要:<正> 变色酸双偶氮羧酸型试剂与稀土元素反应中的共显色现象,最初发现于偶氮硝羧[1-4],目前,关于这一现象的研究尚不深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偶氮硝羧与轻重稀土的共显色是由于形成了异核(轻稀土和重稀土)多元络合物所致[5-6];另一种观点认为此类共显色现象可能是由于浓度的改变而提高了重稀土显色速度的缘故[7]。我们在研究一系列变色酸双偶氮羧酸型试剂与稀土元素的显色反应中,发现当羧基(—COOH)位于一侧偶氮基(—N=N—)的邻位时,试剂与稀土元素具有分组显色的特性,并且都出现了共显色现象。为了探讨这一现象的本质,我们以对乙酰基偶氮羧为例,对这一试剂与稀土元素反应中的共显色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40
|
19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894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卟啉化合物的研究 Ⅳ.5-邻(对)-乙酸[6-(2,3,9,10)-二苯骈-1,4,8,11,14-五氧-16-冠-5-酯]氧苯基-10,15,20-三对甲氧苯基卟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夏淑贞,肖玲,牛长荣,黄素秋
1984(3): 77-82.
摘要:利用氯乙酰氯将5-邻(对)-羟苯基-10,15,20-三对甲氧苯基卟啉与(2,3,9,10)-二苯骈-1,4,8,11,14-五氧-6-羟基-16-冠-5相连接,合成了两个新的冠醚-卟啉化合物以及它们的Co(Ⅱ),Zn(Ⅱ)金属配合物。并根据它们的元素分析、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讨论。
41
|
43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912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薄层色谱法分离稀土元素——TBP体系的研究
罗焕光,王良诚,郑可秋
1984(3): 83-86.
摘要:本文在以硅胶/淀粉/硝酸铵的重量比为2.8∶0.15∶0.5作固定相的薄层板上,研究了TBP与乙酰丙酮或四氢呋喃等组成的二种展开剂中,各组分比例的变化,对轻稀土元素薄层色谱分离的影响。在TBP/乙酰丙酮/乙酸乙酯/HNO
3
(1∶1)的体积比为24∶40∶13.5∶2.5,或TBP/四氢呋喃/乙酸乙酯/HNO
3
(1∶1)的体积比为10∶10∶30∶2.5作展开剂时,La、Ce、Pr,Nd、Sm均可获得满意的分离。
33
|
23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912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二元羧酸根合铜(Ⅱ)配合物 Ⅰ.二元羧酸根合铜(Ⅱ)配合物的水解平衡
谭兆良,钟兴厚
1984(3): 87-95.
摘要:用pH电位法测定了Cu(ClO
4
)
2
与(CH
2
)
n
(COOH)
2
(n=2.3.4.5)在25℃、恒离子强度、低pH值条件下的配合平衡常数(K)、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
CuL
)、水解常数(K
Cu(OH)L
、K
Cu(OH)2L
)和配聚常数(K
D
、K
d
)。配合平衡常数、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均随配位体(CH
2
)
n
(COOH)
2
的n值的增大而减小。配合物的水解常数、配聚常数则随Cu(CH
2
)
n
(COO)
2
的n值的增大而增大。
45
|
41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893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高分子药物研究 Ⅶ.主链含硫代脲嘧啶聚酯的合成
卓仁禧,陈衢生,沈革新
1984(3): 96-100.
摘要:本文报道了主链含2-硫代脲嘧啶及6-甲基-2-硫代脲嘧啶八种聚酯的合成,它们是由2-硫代脲嘧啶、6-甲基-2-硫代脲嘧啶与双-(氯代乙酰氧基)-聚甲撑、双-(氯代乙酰氧基)-1,4-环已撑、双-(氯代乙酰氧基)-苯撑在无水碳酸钾存在下缩聚而得。并测定了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其溶解性能和水解性能。
44
|
3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902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草地贪夜蛾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DNA基因组的物理图谱及其部分DNA片段的克隆
严家骐
1984(3): 101-108.
摘要:通过使用交义双酶酶解草地贪夜蛾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Sf MNPV-D7)DNA所得片段的分析,以及将克隆的Sf MNPV-D7 DNA片段经
32
p标记后与该病毒的DNA片段杂交等方法,构建了有5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Hind Ⅲ,Xho Ⅰ,BamH Ⅰ和Sac Ⅰ)限制位点的Sf MNPV-D7 DNA基因组的物理图谱。杂交资料表明,Sf MNPV-D7的基因组主要由独特的序列组成。用质粒PUC8作为载体,已获得Sf MNPV-D7基因组经EcoR Ⅰ和Hind Ⅲ酶解所得部分片段的克隆共25个。所得克隆的DNA中的一个片段,即EcoR Ⅰ-P,与苜蓿银纹夜蛾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Ac MN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同源,已用作Sf MNPV-D7基因组物理图谱的起点。
56
|
75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899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蚕豆姐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的孚尔根显示法
余其兴
1984(3): 109-112.
摘要:本文报道蚕豆姐妹染色单体分染(SCD)的一种改良技术,即BrdU—Feulgen法。种子萌发后,剪取主根根尖,用清水培养,当大多数侧根长0.5—1.5厘米时,放入BrdU(5×10
-4
M)溶液中培养两个细胞周期,随后用秋水仙素预处理,甲醇—冰醋酸固定,再在37℃的3.5NHC1中延长水解90—110分钟,以Schiff试剂染色,压片。此法具有简便、快速和分染效果较好的特点。其分染结果是与FPG法以及BrdU—Giemsa法相反的B—浓染型。本文还探讨了蚕豆细胞短周期问题,以及蚕豆SCE作为诱变因素检测手段的实际应用价值。
45
|
8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901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中国鲤科鱼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Ⅴ.(鱼句)亚科10种鱼的染色体组型
李康,桂建芳,洪云汉,李渝成,周暾
1984(3): 113-122.
摘要:本文报道对鲤科鲍亚科6属10种鱼的染色体组型的分析结果。它们的染色体二倍数均为2n=50,并都有1对或2对具末端次缢痕的染色体。核型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有较多的st和t组染色体,臂数较低。第二类m和sm组染色体较多,只有1—2对st组染色体,没有t组染色体,臂数较高。对它们核型特征的分析表明,本亚科鱼类的基本的染色体二倍数是50;在从原始型到特化型的进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演化是保守的,显示较稳定的特征,但染色体臂数变化较大,m和sm组染色体趋向增加。因此推测它们的染色体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较多的导致染色体臂数改变的臂间倒位、易位等较大的染色体重排。鲍亚科鱼类的核型与鳊亚科,鲴亚科鱼类的核型特征相比较,我们认为鲍亚科和鳊、鲴二亚科鱼类应属不同的进化分支。
60
|
182
|
1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894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加载中...
上一期
下一期
批量引用
0
批量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