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武汉大学期刊中心
无数据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信息
联系我们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声明
下载中心
编委风采
最新刊期
1986
年
第
3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科研简报
正上鞅及其诱导出的集函数
甘师信,童光荣
1986(3): 1-8.
摘要:文献[1]、[2],[3]讨论了正鞅诱导出的集函数的σ可加性及绝对连续性。本文对正上鞅诱导出的集函数讨论了同样的问题,给出了正上鞅诱导出的集函数σ可加性及绝对连续性的充要条件,此处还讨论了序列弱L
1
收敛的等价表述,用正上鞅诱导出的集函数给出了正上鞅一致可积的充要条件。
40
|
14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402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满足[(XY)
n
,(YX)
n
]=0的环
邱琦章
1986(3): 9-14.
摘要:本文对Faith-Herstein定理进行推广,证明满足[(XY)
n
,(YX)
n
]=0,n=n(x,y)的环,其换位子理想是诣零理想。
67
|
7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374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半纯函数的Haymam方向
孙道椿
1986(3): 15-20.
摘要:设半纯函f(Z)的型函数为U(r),若 T(r,f)/ln
3
r=∞则存在一个方向{arg z=0},对任意ε>0及任意有限复数,a,b(b≠0),有ln{n(r,f=a;|arg z-=b;|arg z-θ1<ε}=1.
40
|
21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373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随机分布参数系统的最优控制
匡永祝
1986(3): 21-32.
摘要:本文讨论了离散时间线性分布参数系统在Gauss随机序列干扰驱动下,对二次性能准则的最优控制问题(简称D—DP—LQG问题),给出了一个统一方法。提出并证明了分布参数系统的一个变分恒等式。用该变分恒等式统一地处理了确定型或随机型、完全状态信息或不完全状态信息以及量测噪声与动态噪声是否相关的最优控制问题。分别给出了各种情况下的最优控制律及其在该控制作用下的最优损耗泛函。最后给出了相应物理解释。
61
|
3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373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稀释Fe-N合金在200-480K温区的磁弛豫谱研究
丁棣华,吴进,周如松
1986(3): 33-38.
摘要:对稀释Fe-N合金试样的磁后效测量表明,200—480K温区的磁弛豫谱由下列弛豫峰组成:(1),由N在Fe基体中的Snoek效应引起的Richter峰位于250K附近;(2),亚稳相Fe
N
的相变引起的一对正负不可逆结构弛豫峰位于350—450K之间;(3),由处于Fe
N
表面附近的N原子的可逆扩散引起的一个宽峰位于350—480K之间; (4)位错和N原子的Snoek-Koster弛豫出现在430K附近。Richter峰和磁冷加工峰的弛豫参数由计算机拟合确定。
51
|
34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374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对流状态的向列相液晶的结构及其相变
杨宣东,R.Ribotta,A.Joets
1986(3): 39-46.
摘要:在本文里首次介绍:置于电场里的向列相液晶,,将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从有序向无序状态的转变。当外加作用缓慢加强时,出现在无序状态前的,是一组清晰的有序对流结构。当外加作用迅疾加强时,对流结构被由于缺陷引起的一种快速的不均匀相变代替。因此,一种各向异性流体(如向列相液晶),可以作为一种崭新的体系,用以进行系统从有序向无序转变的一般规律的研究。
67
|
2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377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武昌夜间总电子含量扰动和伴随它的VHF闪烁
雷源汉,皮晓青,叶冬英,梁百先
1986(3): 47-54.
摘要:本文利用1983年、1984年和1985年中,每年5—6月份在武昌(geog.,30.5°N,114.6°E;dip lat.,26.5°N)同时获得的日本ETS—Ⅱ卫星的136兆赫信标记录和电离层垂测资料,对夜间总电子含量(TEC)扰动、VHF闪烁和扩展F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三种现象在夏季夜间有高出现率,呈正相关特性,持续时间常超过5小时,伴随大振幅TEC扰动(峰—峰值≥5.62×10
10
el/m
2
)出现强闪烁现象。在闪烁增至强闪烁水平(SI≥10dB)之前,一般均经历30分钟到1小时以上的由弱逐渐增强的过程,并与TEC扰动增强有关。
52
|
24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378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钙钛矿型氧化物制备及氧还原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骆培方,吴智远,周运鸿,查全性
1986(3): 55-61.
摘要:采用碳酸盐沉淀热分解法,柠檬酸固化热分解法和硝酸盐直接混合热分解法分别制备了La
0.5
Sr
0.5
CoO
3
,LaCoO
3
,SrCoO
3
等钙钛矿型氧化物,并通过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粉末图、BET比表面及比电阻测定,对不同组成的氧化物的制备条件作了比较。采用柠檬酸固化热分解法能在较低的灼烧温度下(600℃)得到比表面较大的LaCoO
3
,La
0.5
Sr
0.5
CoO
3
钙钛矿型氧化物。混入乙炔黑等导电物质后的La
0.5
Sr
0.5
CoO
3
氧化物电极对氧过原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46
|
130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385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以铁、镍、锌金属卟啉为光敏剂光照分解水产氢的研究
季立才,吴萱阶,黄素秋,李如松
1986(3): 62-67.
摘要:在金属吓啉/TEOA/2,2′-bpy/K
2
PtCl
6
体系中,研究了用四苯基金属吓啉(M-TPP)-Fe-P、Ni-P、Zn-P和八乙基金属吓啉(M-OEP)-Ni-O-A、Zn-O-A、Zn-O-B为光敏剂,光照分解水产氢。考察了产氢量与pH、反应时间、不同光敏剂及体系中其他组份的关系。比较了M-OEP型光敏剂Zn-O-A或Zn-O-B与M-TPP型光敏剂Zn-P的产氢量与光敏化性能,结果表明,Zn-O-A和Zn-O-B比Zn-P好。
45
|
10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389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以新显色剂DBC—偶氮肿光度法测定微量铋的研究
杨代菱,王宏伟,余席茂
1986(3): 68-72.
摘要:研究了新显色剂DBC—偶氮胂与铋的显色反应。该试剂及其与铋的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28nm及632nm,络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0×10
4
升·摩尔
-1
·厘米
-1
。在1.2N高氯酸介质中,大量的常见离子均不干扰铋的测定。若使用加入过量溴离子的褪色溶液作为参比,可以不经分离直接测定纯铜,铜合金及人发中的痕量铋,方法快速、简便、准确。七次测定的变动系数为2.4%。
52
|
1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376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利用金属离子的取代反应高灵敏度吸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锌——以TAPP作显色剂
潘祖亭,徐勉懿,黄聪
1986(3): 73-78.
摘要:本文报导了α,β,γ,δ—四(4—三甲铵苯基)吓啉(简称TAPP)作显色剂高灵敏度吸光光度测定痕量锌的新方法。方法基于汞(Ⅱ)可在室温下与TAPP产生灵敏的显色反应,并极易进行取代反应而测定锌(Ⅱ)等。本文试验了利用此取代反应测锌的光度条件,初步探讨了取代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Zn(Ⅱ)—TAPP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ε
423
为5.3×10
5
,是目前吸光光度法测锌中灵敏度很高的显色反应。利用上述显色反应拟定了测定方法,用于人发、水样、铝合金等样品中锌的测定,取得满意的结果。
101
|
61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374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导数分光光度法的研究——Ⅳ.对乙酰基偶氮羧四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钙
陈璞,罗庆尧,曾云鹗
1986(3): 79-82.
摘要:在pH为2的EDTA—柠檬酸介质中,对乙酰基偶氮羧与钙形成有色络合物,用于钙的测定,钡有严重干扰。本文根据高阶导数光谱对重叠吸收谱带有较强的分辨率,提出用四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钡存在下的微量钙,取得较好的结果。
62
|
17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376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大直径单层混合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在膜融合研究中的应用
彭银祥,E. V. Orsi,M. Petersheim
1986(3): 83-87.
摘要:本文描述一种制备大直径单层均一的DMPC—DMPA混合脂质体的方法;由该法制得的脂质体分A组和B组,A组载入水溶胜荧光物质Tb(Citrate)
3
,
B组载入水溶性物质DPA,采用Wilshut[1]等提出的荧光方法研究Ca
2+
诱导下此混合脂质体A和B的融合程度和融合速度以及相应的Ca
2+
浓度,探索Ca
2+
促脂质体的融合作用和凝集作用的情况。
74
|
4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375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雌激素对小鸡输卵管卵白分泌部的细胞分化和管状腺形成的诱导作用
温璋文,曾翠瑜,赵克斌,谭先琴,肖静宁
1986(3): 88-92.
摘要:对未成熟雌性小鸡给予雌激素后,观察到随着雌激素注入量的增加,输卵管随之增重,输卵管各段分化也随着明显起来,卵白分泌部颗粒出现,管状腺形成。停止注射雌激素后,输卵管重量逐渐减轻,腺体逐渐萎缩,分泌颗粒消失。再注射雌激素,管状腺细胞颗粒重新出现,腺体又膨胀起来,输卵管又迅速增重。实验证明:鸡输卵管卵白分泌部上皮细胞的分化,管状腺的形成,输卵管管壁的增厚依赖于雌激素的作用。
51
|
5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402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喇叭虫口器再生与DNA合成的关系的研究
张锡元
1986(3): 93-104.
摘要:对天蓝喇叭虫(Stentor coeruleus)口器再生期间DNA合成动态,及其与再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用放射性液闪测量仪进行的分析表明:在Stentor口器再生期间,DNA合成一直在进行,在再生阶段3(S
3
)之后,DNA合成逐渐升高;合成高峰在阶段5和8(S
5
和S
)
;阶段6(S
6
)时明显下降,但并不停止。300γ~600γ的(口奈)啶酮酸在强烈抑制StentorDNA合成的同时并不影响新口器的形成,但能延迟再生的时间,这种延迟效应与抑制剂的浓度成正比,但与DNA受抑制的程度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56
|
29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403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DNA的某些理化性质的分析
孟小林,刘年翠
1986(3): 105-110.
摘要: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 简称Cas)颗粒体病毒(Granulosis Virus简称GV)的核酸与二苯胺呈天蓝色阳性反应,从其核酸在0.1×SSC溶液中热变性紫外吸收曲线来看,具有28.3%的热变性紫外吸收增色效应,这都表明CasGV的核酸类型为双链DNA,其Tm值为72.4℃,G+C含量为45%,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酶切CasGV—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出22个DNA片段带谱,积加得其分子量为90×10
道
尔顿。
68
|
21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377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初始磁导率减落的自动测试
张蕴,吴令熙,吴进
1986(3): 117-118.
摘要:<正> 铁磁材料广泛存在的后效损耗,其表现之一是初始磁导率随时间减落(Disaccommodation,简称DA)。研究这种物理现象,一方面可以寻求低损耗材料及其工作环境;另一方面,由于磁导率具有结构敏感性,可以探求材料的微观机制。磁后效测量的基本过程是:在给定温度下,首先将磁性材料去磁,紧接着施加一个极弱的等幅交变磁化场,同时测出一条初始磁导率随时间减落的曲线。然后,改变温度,重复以上步骤。这样,可以得到一组温度不同的等温驰豫曲线。从这些等温弛豫曲线上截取等时间
33
|
34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372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武汉大学学人谱
电化学家—查全性教授
1986(3): 111-112.
摘要:<正> 查全性教授,汉族,1925年4月生于江苏南京,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电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查全性教授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57—59年间到苏联,在苏联电化学学派创始人弗鲁姆金院士指导下进修电化学并进行研究工作。回国后一直在武汉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79—84年曾任武汉大学化学系主任。现为武汉大学化学系电化学研究室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系电化学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学术领导人,并为博士导师。查全性教授担任的学术领导职务及社会行政职
33
|
3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383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研究简报
预时效对含稀土Al-Mg-Si合金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王绍苓,周小平,章小浒,潘向华,崔巍,辛贤柳
1986(3): 113-116.
摘要:<正> 时效硬化型变形铝合金在生产中,由于设备能力和生产组织的限制,在淬火与形变、人工时效之间,要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这种放置能引起Al-Mg-Si合金最终力学性能的下降。为了减轻或消除放置对该类合金的不利影响,人们研究了许多方法,预时效(即淬火后、放置前,在高于室温的某一温度下作短时间时效)是其中的一种。我们用硬度测量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的方法,研究了一种含稀土Al-Mg-Si合金的放置效应,并寻找放置前的预时效温度及预时效时间,以便消除放置对该合金的有害影响。试验用铝合金的主要合金元素为0.65wt.%Mg、0.61wt.%Si、0.13wt.%RE(La、Ce、Pr、Nd等混合稀土金属)。合金冷轧成厚1mm及0.3mm的试片,分别供硬度测量
116
|
66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400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N—乙酰乙酰基芳香烃酰胺及其Cu(Ⅱ)络合物的合成和成冰性能的研究(Ⅱ)
黄涛,孙臣良,张治民
1986(3): 119-121.
摘要:<正> N—乙酰乙酰基酰胺及其金属络合物的合成和成冰性能曾作过报导,前文主要是讨论正构脂肪烃及氟代芳香烃酰胺类化合物。本文为了进一步探讨含有不同取代基及其铜络合物与成冰性能的关系,我们合成了含有氯、碘、硝基的N—乙酰乙酰基芳香烃酰胺及其相应的铜络合物,通过对其阈温的检测,以便从化合物结构的角度来了解其成冰性能,为探索新的人工成冰核物质提供些依据。本文中Cu(Ⅱ)络合物的合成和成冰阈温均未见报导。阈温测试发现配位体阈温值均较碘化银(-4℃)低,而它们相应的Cu(Ⅱ)络合物阈温值又都较碘化银稍高。值得注意的是前文也有类似结果。
44
|
3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372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浓盐溶液中醋酸钠的滴定
方国春,王志铿,向刚
1986(3): 122-124.
摘要:<正> 通常,C
M
·K
b
<10
-8
的弱碱不能在水溶液中直接准确地滴定。醋酸钠作为醋酸的共轭碱是一种弱碱(K
b
=5.6×10
-10
)一般采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其含量。而非水滴定法由于具有强烈刺激气味,危害分析者的健康,污染环境,药品价格较贵,操作条件苛刻和繁杂等。因而,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详细地研究了在浓中性无机盐水溶液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醋酸钠的各种条件,以电位滴定法、指示剂滴定法测定了醋酸钠的含量,并且和常用非水滴定法结果进行了对照。试验证明,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不用有机溶剂,经济价廉,突跃范围大,终点变色敏锐,准确度较高等特点,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将对许多有机极弱碱的分析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77
|
152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384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加载中...
上一期
下一期
批量引用
0
批量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