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武汉大学期刊中心
无数据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信息
联系我们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声明
下载中心
编委风采
最新刊期
1989
年
第
2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简报
停时σ代数上两概率测度等价性的一点注记
甘师信
1989(2): 1-4.
摘要:设P,Q为可测空间(Ω,F)上的两概率测度,(F
■
)
■∈N
为F的单调上升的子α代数序列。J.Yeh在他的论著中用J-散度给出了在F
∞
=σ(∩■F
n
)上两概率测度等价的一个充分条件。本短文将这个结果推广到对任意(F
■
)
■∈N
停时v,在v前σ代数F
■
上仍成立。同时对连续参数集合R
+
=[0,∞),在一定的条件下亦有类似的结论。
关键词:J-散度;停时;概率测度的等价性;拉东—尼古丁号数;左连续;拟左连续
64
|
27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23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一类随机分布参数系统状态的最优估计
匡永祝,李耀长
1989(2): 5-14.
摘要:本文研究了由向量差分-积分方程所描述的一类随机分布参数系统状态的最优估计问题,利用正交引理分别导出了状态的最优滤波估计,最优预测估计和最优光滑估计所满足的关系式及相应的误差阵方程组,并给出了一整套递推计算公式。
关键词:系统与控制;状态估计;分布参数;随机分析;最优化
79
|
4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07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受内压圆管破坏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沈成武
1989(2): 15-21.
摘要:本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受内压圆管的弹塑性、大变形破坏过程。在内压达最大值之后出现的分叉现象.将使管子局部管壁明显变薄,并凸出直至胀裂。为能反映破坏进程中压力下降的情形,使计算不出现全面弹性卸载的非真实结果,采用了内面积增大控制的降阶法。
关键词:圆管;内压;破坏;大变形;有限元;分叉
59
|
6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22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对不等长度的字符串序列字典排序
徐绪松
1989(2): 22-30.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对不等长度的字符串序列按字典顺序进行排序的算法。该算法的特点是:在存贮方面,按其串的实际长度存放串;在算法技巧上,利用非空表、长度表,按其串的长度的递减顺序进行基数排序。由于又巧妙地应用了链式分配的队结构,使得整个排序过程不是移动串,而是移动串指针,因此它用尽量少的存贮空间和线性的计算时间完成了排序工作,特别适应于数据量较大的信息处理。
关键词:不等长字符串;字典顺序;排序算法;信息处理
49
|
8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04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复合随机介质中的波传播
侯杰昌,张贵付
1989(2): 31-38.
摘要:本文分析了波在复合随机介质中的传播机理,建立了随机波动方程,进而推导出平均场所满足的方程。在抛物型近似和马尔柯夫过程近似下得到等效传播常数的表达式,并讨论了几种极限情况下的结果。
关键词:复合随机介质;波传播;平均场等效传播常数
48
|
50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13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MOSFET表面态噪声研究
方志豪,朱秋萍
1989(2): 39-48.
摘要:本文在导出MOSFET全工作域表面态噪声谱密度通用表示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得MOSFET 1/f噪声谱密度的实用公式,适用于强、弱反型从线性区直到饱和区的各种工作状态。理论很好地符合噪声谱频率因子实验、偏置电压实验及器件尺寸实验。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理论公式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可望作为描述表面态噪声特性的基础公式。
关键词:表面态噪声;1/f噪声;噪声谱频率因子
87
|
26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18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离子束混合Al-Mn非晶薄膜电性的原位测量
郭怀喜,范湘军,王叔琪,余全华,田承明,叶明生
1989(2): 49-53.
摘要:在200keV离子注入机的变温靶上交叠蒸镀多层Al-Mn薄膜,用Ar
+
离子束在室温下轰击使其非晶化,原位测量薄膜样品的电阻率随离子剂量以及温度的变化关系,电阻温度系数TCR及TEM观测结果证实了非晶相的存在。
关键词:离子束混合;非晶薄膜;原位测量
39
|
17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999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电离层频高图数据处理系统
吴世才,王淑融,史南丽
1989(2): 54-60.
摘要:本文介绍了Apple-Ⅱ微机与IPS-42探测仪的接口电路,数字式频高图数据的采集、存储、显示、定标和综合处理的程序设计,以及实际应用结果。
关键词:电离层;频高图;数据采集;实时显示;汇编语言
96
|
5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00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大功率脉冲型分布放大器的研制
石振华,王敬芳,金雷,杨子杰,管荣生
1989(2): 61-66.
摘要:作为大功率分布放大,截频自激是必须研究的问题。本文介绍板线采用常K滤波器,而栅线采用m导出式滤波器所做成的15kW分布放大器,并给出了主要参数和测试结果。
关键词:分布放大;宽频带;宽脉冲;大功率;截频自激
117
|
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15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硼化合物的研究 Ⅹ Ⅶ.含Cu-H-B键的(C
2
H
5
)
4
NB
10
H
10
Cu和(CH
3
)
4
NB
12
H
12
Cu的合成
张伦,胡培植,张国敏
1989(2): 67-70.
摘要:CuCl
2
·2H
2
O分别同[(C
2
H
5
)
4
]
2
B
10
H
10
及[(CH
3
)
4
N]
2
B
12
H
12
在水中反应,得到两个新化合物(C
2
H
5
)
4
NB
10
H
10
Cu及(CH
3
)
4
NB
12
H
12
Cu,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
1
H NMR
11
BNMR、质谱及摩尔电导率的测定进行了鉴定,并证实它们的分子中均存在着Cu—H—B三中心桥键。DTA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硼化合物;Cu-H-B三中心键
45
|
30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01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Pt/TiO
2
上与光催化分解丙酸相偶合的阴极过程
蔡乃才,董庆华
1989(2): 71-76.
摘要:采用收集电极的电化学方法研究了Pt/TiO
2
上与丙酸光催化分解相偶合的阴极过程。在H
+
离子作阴极去极化剂的体系中,当Pt/TiO
2
被光照时,其表面的阴极过程开始为光生电子的累积;然后是H
+
离子的还原,在Pt/TiO
2
表面产生吸附氢;丙酸的光催化分解速度依赖于这些阴极过程。对此采用不同阴极去极化剂的对比实验得到了证实。
关键词:光催化分解;Pt/Ti02;丙酸;阴极过程
58
|
19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10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无机离子交换剂的组成与性能研究——(φ′)
1/2
函数与IEC关系的探讨
姚兴东,刘良斌,刘锦春,程介克
1989(2): 77-81.
摘要:从参数φ′
1/2
出发,研究了水合金属氧化物、难溶性酸式盐和杂多酸盐的离子交换容量(IEC)与其组成的关系。对于前两者,IEC值与中心离子的φ′
1/2
值(或平均φ′
1/2
值)成线性关系。中心离子的价态高、原子量小及强拉电子效应的产生均有利于IEC值的提高。
关键词:无机离子交换剂;交换剂组成与性能关系
98
|
20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04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芳基取代不饱和脂肪族冠醚的电子电离质谱
陈仕才,景治中,王美兰
1989(2): 82-88.
摘要:本文报道了三个新的芳基取代不饱和脂肪族冠醚的电子电离质谱。利用联动扫描、MIKES、精确质量测量和碰撞诱导裂解等技术对它们的裂解特点以及双电荷离子进行了详细讨论。
关键词:冠醚;电子电离质谱;裂解
53
|
15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09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大环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 Ⅳ.羟基-氧钼(Ⅴ)-(5,10,15,20-四-4-磺酸苯基卟啉)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
罗仁生,陈琼,任建国,秦子斌
1989(2): 89-95.
摘要:以Mo(CO)
■
和TPPS为原料,在DME溶剂中合成羟基—氧钼(Ⅴ)—(5,10,15,20-四-4-磺酸苯基卟啉)配合物(Mo(Ⅴ)O(OH)TPPS)。对配合物进行紫外可见光谱、电子自旋共振谱和激光拉曼光谱的表征,并用HMO法计算配合物主配体共轭体系Ⅱ分子轨道能级和对称性。由电子自旋共振谱,紫外可见光谱和HMO法计算,推测配合物在酸性水溶液中为C
4■
对称性的单体Mo(Ⅴ)O(OH)TPPS,而在碱性水榕液中则是D
2h
点群的二聚体[Mo(Ⅴ)O(OH)TPPS]
2
,但是它的一半仍被视为C
4■
对称性。而在中性水溶液中两者共存。
关键词:过渡金属配合物;大环配体;钼卟啉;HMO法
65
|
4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14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非晶态合金在结构弛豫过程中的应变弛豫与内耗
石展之,陈世彬,王子孝
1989(2): 96-98.
摘要:<正> 非晶合金结构是热力学中的亚稳态,不满足热力学固体条件,并且导致内耗的内部过程不是单一的,其激活能呈连续分布。卢长勋等最近证实非晶合金在结构弛豫阶段应变对应力的响应不仅具有弹性和滞弹性,也有粘弹性性质,而内耗是滞弹性和粘弹性内耗的叠加。但在分析激活能谱随时间的变化时,作了自由体积恒定的近似,也未得出粘弹性应变ε■随时间变化关系。本文对非晶Pd
80
Si
20
、Pd
77·5
Cu
6
Si
16·5
、Pd
77
Ag
6·5
Si
16·5
的应变弛豫与内耗作进一步研究。等温(553K)拉伸蠕变试验及低频内耗试验方法均同文献[2],等温蠕变实验结果表明在恒定应力σ(7.8×10
7
N/m
2
)作用下,应变对应力的响应可表示为
68
|
7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24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群链SU(2)■D
∞
■DD
n
■DC
n
的的Wigner-Racah代数Ⅲ.SU(2)-D
∞
的V系数与3-jΓ符号
高华,彭正合
1989(2): 99-104.
摘要:本文讨论了群SU(2)-子群G的V系数与3-jГ符号,设计了计算SU(2)-D
∞
的V系数与3-jГ符号的计算机程序并在M-340机上实现,给出了主程序框图。
关键词:SU(2)-G的V系数;3-iΓ符号;程序框图
48
|
2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08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蚕豆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
刘殿功,梅连青,吴传京
1989(2): 105-111.
摘要:本文报导以武昌产蚕豆为材料,经抽提,分离纯化而得到高纯度的蚕豆凝集素VFL),经PAGE后,用考马斯亮兰液染色呈一条谱带,用高碘酸—Schiff试液染色呈阳性反应。用Bio-Gel P-100凝胶层析测定出VFL的表观分子量为46 000左右,经SDS—PAGE和6M盐酸胍—Sepharose 6B凝胶过滤测定,VFL的亚基分子量为23 600。VFL完整分子可能是由两个相同或相近的亚基组成。用凝胶电聚焦祛测定VFL的PI值为6.25。用DNS—Cl法和高压液相测定VFL的N-末端氨基酸为亮氨酸。VFL对兔红细胞、人的四种血型红细胞均有凝集作用,但对AB型红细胞凝集作用较弱。
关键词:蚕豆凝集素;糖蛋白;血红细胞凝集作用;亲和层析;电泳
85
|
6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16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乙型肝炎病毒ayw亚型基因文库的构建
齐义鹏,黄永秀,魏中一,林胜清
1989(2): 112-116.
摘要:将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基因组DNA克隆在质粒pBR322的EeoRI位点,组成重组DNA分子,转化到E.coli HB101细胞中,获得转化子。经电泳、dot blot和Southem blot杂交证实,阳性重组体含有HBV DNA,组成了HBV基因文库。在E.coli细胞中,插进质粒中的HBV DNA能扩增并表达HBV抗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重组;基因文库;分子杂交;表达
63
|
22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05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水稻染色体片段的定向重复
张廷璧
1989(2): 117-120.
摘要:本研究发现水稻初级三体(2n+1)在繁殖过程中出现个别二倍体植株带有特定染色体片段重复的现象,这为定向重复染色体片段,进而定向重复基因位座奠定了基础。由于特定染色体片段重复,出现了大穗、大粒,叶内卷等性状,为构建产量性状基因群探明了道路。
关键词:初级三体;部分同源配对;染色体片段重复
45
|
19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12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发育中卵壳结构变化和呼吸功能的扫描电子显微研究
朱绫,唐兆子,童华
1989(2): 121-125.
摘要:本文研究了九种禽卵壳和两种昆虫卵壳,并研究了某些禽卵壳和昆虫卵壳在孵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比较了它们的异同,探讨了它们变化的机制。
关键词:禽卵壳;昆虫卵壳;呼吸系统结构;孵化过程;扫描电子显微分析;变化机制
66
|
68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02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著名生物学家高尚荫教授逝世
1989(2): 126.
摘要:<正>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生物学家、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名誉所长,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主任,原武汉大学副校长,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高尚荫同志因心脏病复发,经多方抢救无效,于1989年4月24日凌晨去世,终年80岁。高尚荫教授是浙江嘉善县人,193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学系,193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40
|
1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19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简讯
苏云金杆菌BT固体薄层保湿发酵新工艺在武汉大学研究成功
李庆祝
1989(2): 53.
摘要:<正> 为了缓解我国当前农药供需矛盾,积极推广和普及无公害生物防治新技术,武汉大学病毒系汪涛等同志在中央、省、市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首次研究成功一种优质低耗自控料温的"苏云金杆菌BT固体薄层保湿发酵新工艺"。该工艺革除了国内外传统工艺的固定模式,克服了传统工艺存在的杂菌污染严重、含菌量低、质量不稳定等致命弱点,具有方法新颍、操作简单、不需专用设备、规模不限、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效益大等显著优点。用该工艺生产的苏云金杆菌农药,质量好、毒力高、杂菌少。经15个省的多点示范,证明该工艺生产的细菌农药杀虫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推广潜力大,是一项适合我国国情,深受用户欢迎的新技术。
69
|
3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225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武汉大学生产香菇饮料及其系列产品的新工艺研究成功
李庆祝
1989(2): 66.
摘要:<正> 国内过去大都采用浸泡香菇的传统作法生产饮料及其有关产品,因其质量差、成本高而缺乏应有的实用价值不能广泛推广。武汉大学有关科技人员采用近代生物技术,分离获得了适用于深层发酵的香菇菌种及其相应的培养基配方,建立了利用糖糟、啤酒糟等工业废糟进行深层发酿的新工艺,可得到香菇饮料原液、香菇菌丝体、香菇粉、香菇多糖等系列产品,大大降低了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为工业废糟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香菇系列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充分的原料保证。
50
|
7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11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喹乙醇加强培养细胞贴壁作用的研究
常晓天,郭煜,谢红斌
1989(2): 88.
摘要:<正> 喹乙醇(Olaguindox)别名培育诺、喹乙胺醇、快育灵,它是目前国内饲料填加剂中常见的组分。它的使用可以显著地提高牛的产乳量和家禽产卵量,这方面国内外均见报道。为了了解这种药物的细胞学基础,我们以培养的细胞作材料进行了研究。在培养的Vero(非洲绿猴肾)细胞中加入不同量的喹乙醇(终浓度为20mg/L、10mg/L、5mg/L、1mg/L),72h后以0.25%EDTA消化培养细胞。消化分二步进行,第一次消化15min(37℃),取出培养细胞,计数;然后再向同一瓶中加入等量的0.25%的EDTA进行笫二次消化,取出细胞并计数,消化时间仍为15min。结果未加药物的对照组,笫一次消化则所有细胞全部脱下,而加入药物的实验组笫一次消化只脱下部分细胞,笫二次才将所有的细胞脱下。而
52
|
2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11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与药效试验取得初步成果
1989(2): 111.
摘要:<正> 我校化学系刘秀芳、粟巧功、徐汉生等同志最近合成了十余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经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张传忍教授等对棉花、油菜与芝麻进行了室内发芽试验,并与DCPTA和Atonik等著名品种作了对比,初步发现在新合成的化合物中,有一部分的效果超过了对照药剂,其中尤以WD—5、WD—6与WD—9的效果最佳,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它们的结构式为: WD—5:p-Cl·C
6
H
4
·CH(i-pr)—COOCH
2
N(C
2
H
5
)
2
WD—6:3-(Cl
2
C=CH—)2.2(di-Me)-CyCloprpyl·COOCH
2
CH
2
N(C
2
H
5
)
2
WD—9:m-NO
2
·C
6
H
4
—OCH
2
CH
2
N(C
2
H
5
)
2
43
|
2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17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一种新型高效钒—钼催化剂和邻氯苯腈生产新工艺研究成功
李庆祝
1989(2): 125.
摘要:<正> 邻氯苯腈,是合成染料和医药中间体的重要原料。氨氧化邻氯甲苯直接合成邻氯苯腈是近年来最先进的路线,迄今文献报导的产品收率大都偏低,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理想的催化剂和相应的最佳工艺条件。武汉大学化学系化工教研室首次合成国内外文献未见报导的"新型高效钒-钼催化剂"。该催化剂经实验室小试、中试及生产性试验,证明其具有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制备简便、成本低廉等显著优点,使邻氯甲苯氨氧化生产邻氯苯腈成品的摩尔收率提高到92%以上。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又研究出生产新工艺。该新工艺具有新
38
|
24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11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加载中...
上一期
下一期
批量引用
0
批量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