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武汉大学期刊中心
无数据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信息
联系我们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声明
下载中心
编委风采
最新刊期
1991
年
第
4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简报
鞅变换与Banach空间的几何性质
刘培德
1991(4): 1-10.
摘要:本文应用鞅变换技巧建立了 B 值鞅的若干不等式。证明了这些不等式是 Banach空间的凸性和光滑性的特征性质。此外还讨论了若干类型的鞅空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B 值鞅;鞅变换;Banach 空间几何学;凸性;光滑性
51
|
29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727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A(G)|=2
6
pq的有限Abel群G的构造
黄本文
1991(4): 11-21.
摘要:确定有限阶群的构造,是有限群理论的核心问题。本文从群 G 的自同构群 A(G)入手,利用群 G 的自同构群 A(G)的阶来刻划群 G 的构造,采用了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证明了:若 G 是有限 Abel 群,当|A(G)|=2pq(p,q 为不同的奇素数)时,则 G 最多只可能有232种类型。
关键词:自同构;Abel 群;群构造;Enler 函数
41
|
16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12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转换机器码程序为汇编语言程序的原理和方法
黄水松,林子禹,肖邵武
1991(4): 22-28.
摘要:本文给出了转换机器语言程序为汇编语言程序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包括分离指令控制流算法、控制流回溯技术、恢复数据定义和类型等。利用上述思想设计了一个 MTOA 系统,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讨论了程序的等价性问题。
关键词:机器语言程序;汇编语言;指令控制流;程序转换;回溯技术;地址差值法;程序等价性
34
|
7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01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新疆铬铁矿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陈义龙,徐斌富,程寄皋
1991(4): 29-34.
摘要:在20~70K 的温度范围内对新疆铬铁矿进行了穆斯堡尔谱研究。根据低温谱形,将全谱分解成三套双峰,其中第Ⅰ、Ⅱ套是四面体中的 Fe
2+
产生的。第Ⅲ套是八面体中的Fe
3+
产生的,这几套谱的同贡异能移及其与温度的关系证实了这种分解的正确性,从电四极分裂与温度的关系确定四面体中 Fe
2+
离子能级因 Jahn-Teller 效应而分裂的宽度相应为212和179cm
-1
。对于此种铬铁矿三价铁与二价铁的含量比为 Fe
3+
/Fe
2+
=0.35±0.03。本工作有力地支持了 Fe
2+
处于四面体和 Fe
3+
处八面体的有序分布模型。
关键词:穆斯堡尔效应;铬铁矿;次近邻效应
90
|
51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08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晶粒度对Fe-1.8%wtSi屈服过程声发射的影响
吴挺,徐约黄,杜凤牡
1991(4): 35-40.
摘要:用再结晶法制取晶粒直径从22至262μm的硅钢试片,拉伸过程用声发射监听。测得屈服阶段声发射振铃计数随晶粒直径的变化关系与晶界面积随晶粒直径的变化关系有相同的趋势,说明实验所用硅钢试样的屈服以晶界发射位错为主。高幅度声发射信号所占比重随晶粒直径增大而增大,认为这是位错滑移自由程增大的结果。
关键词:晶粒度;屈服过程;声发射;位错运动
59
|
45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17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离子束混合Fe—Cr非晶薄膜的耐蚀性研究
郭怀喜,范湘军,余全华,彭友贵,刘昌,叶明生
1991(4): 41-46.
摘要:在离子注入机靶室中,用原位蒸镀多层薄膜和离子束混合方法获得了非晶 Fe-Cr薄膜。用透射电镜分析了 Cr 的含量、不同的轰击离子、不同的轰击剂量对膜的非晶化程度的影响。用动电位极化方法研究了薄膜的耐腐蚀性,所得非晶薄膜在0.5mol 的 H
2
SO
4
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较纯 Fe 有较大的改善。用 XPS 技术研究了经 P
+
混合非晶 Fe-Cr 钝化膜的大气耐蚀性,证实了 Cr 和 P 在薄膜表面层的富集。
关键词:离子束混合;非晶薄膜;耐蚀性
43
|
3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03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中国中纬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太阳活动性变化
刘选谋,黄天锡,史南丽,刘荣道
1991(4): 47-52.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新乡、重庆两中纬地区台站分别于1981年11月至1985年6月和1983年1月至1985年12月接收日本同步卫星 ETS-Ⅱ所得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资料,研究了太阳活动下降期(1981~1985)我国中纬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太阳活动性变化特征。得出了总电子含量日、季变化的二维和三维等值图。由付里叶分析求得日的月中值总电子含量各谐波分量随太阳活动的变化,并用线性回归方法得到总电子含量各谐波幅度与太阳黑子滑动平均值之间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总电子含量;地球同步卫星;太阳黑子数;付里叶分析;线性回归
58
|
67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729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中国部分地区电离层临界频率的研究
何劲,黄天锡
1991(4): 53-60.
摘要:本文采用旬滑动平均法,从设在南中国海口、广州、重庆三垂测台站和北中国兰州、北京、长春、乌鲁木齐、满洲里五垂测台站所获得的8万个数据中,分析了1964~1976年期间 F
2
层临频率正午值,子夜值的季节变化和逐年变化以及它们同太阳黑子数的关系。并将南北中国各台站临界频率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电离层纬度变化;电离层临界频率;太阳黑子周期;太阳黑子数;季节异常
73
|
107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14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多齿配位体有机硅过渡金属络合催化剂——Ⅱ.聚-ω-(乙二胺基)十一烷基硅氧烷钯络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活性
肖超勃,林颐庚,景治中
1991(4): 61-66.
摘要:本文报导聚-ω-(乙二胺基)十一烷基硅氧烷钯络合物的合成及其对不同底物的氢化,探讨钯催化剂对毒物的敏感性及不同溶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和一个氢压下,苯乙烯、丙烯腈、硝基苯均能在半小时左右完全氢化,而吡啶完全不能加氢。硫醚、硫醇对钯络合物有毒效,钯络合物对汞,空气不太敏感,而微量的醋酸汞,吡啶能使反应加速,各种溶剂对氢化活性的影响大致为:无水乙醇~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丙酮,钯络合物通过简单回收可再用。
关键词:聚-ω-(乙二胺基)十一烷基硅氧烷;钯络合物;催化
81
|
4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13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计算机控制恒电流溶出测定痕量汞
胡胜水
1991(4): 67-72.
摘要:本文使用计算机控制的恒电流溶出装置,建立起简便、快速、灵敏的自动检测系统,可满足于无机离子及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并用于痕量汞的测定。与一般使用氧化剂的电位溶出相比,具有噪声低、灵敏度高等特点。方法应用于鱼样中汞的测定,结果较好。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恒电流溶出;汞
49
|
29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17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Ag(Ⅰ)在一种新硫脲衍生物介质中的极谱行为研究
蒋勉,肖敏,赵藻藩
1991(4): 73-78.
摘要:在含 N-烯丙基-N
-
对苯磺酸钠硫脲(简写 NTu)的碱性介质中(pH8.0~10.5)银离子可以导致两个极谱还原波,其半波电位分别为-0.65V 和-0.95V(vs.SCE)。对此体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Ag(Ⅰ)与 NTu 在溶液中不形成络合物,电活性物为 C,C
-
二(N-烯丙基-N-对苯磺酸钠)二硫甲脒(简写 NDF);NDF 在汞电极上发生不可逆还原,前波(-0.65V)具有吸附件质,而后波(-0.95V)为扩散波;NDF 在滴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 Frumkin 吸附等温式,该吸附前波的单扫描极谱是测定银的一种灵敏方法。本工作首次报道了与微量银离子直接关联的完整极谱波。
关键词:银;N-烯丙基-N′-对苯磺酸钠硫脲;极谱;吸附
76
|
29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19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镧系元素某些热力学性质的规律
雷秀斌,梅平,萧文锦
1991(4): 79-82.
摘要:本文根据我们提出的衡量氢氧化物酸碱强度的新标准,拟合得镧系元素热力学性质 Y 与作用能φ之间的经验公式Y=aφ+ba、b 分别对应于不同热力学性质 Y 的常数。利用此经验式,计算了镧系金属离子 Ln
3+
的水合能(△Hhyd)、水合离子水解常数(pK
1
),标准电极电势(E
0
)、氧化物的 pK
m
和 EDTA 配合物的1gK
EDTA
,并与其相应的实验值作了比较。对上述经验公式的具体形式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镧系元素;作用能φ′;热力学性质
67
|
7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06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溶剂萃取法从含钒水浸溶液中分离钒和钼
周新花,郑洁修,马玉龙
1991(4): 83-88.
摘要:本文叙述了用溶剂萃取法从含钒水浸溶液中分离钒、铝的萃取和反萃取以及沉钒条件。着重介绍了最有工业应用阶值的萃取剂 N263在萃取分离钒、铝时,萃取相比、pH 值和萃取级数对分离钒、钼的影响,以及采用 NaCl 溶液为主要反萃剂时,反萃剂组成对分离钒、钼的影响。还介绍了不同沉钒条件对分离钒、钼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软硬酸碱原理和溶剂化作用在萃取中的应用。
关键词:溶剂萃取;萃取剂;钒;钼;分离
56
|
181
|
8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09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MDH和GDH活性与水稻杂种优势预测
朱鹏,孙国荣,肖翊华,刘文芳
1991(4): 89-94.
摘要:本文从杂种优势预测所需的三个基本条件入手,研究了 MDH 和 GDH 活性作为水稻杂种优势预测生理参数的可能性。结果表明:MDH 活性在整个生育期中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并且杂种酶活性是由其双亲遗传性所决定的,同时,MDH 活性与多个生长性状及产量性状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利用 MDH 活性早期预测杂种后期生长和产量优势表现是一个有意义的生理参数。而 GDH 活性变化复杂,不适于作为优势预测的生理参数。
关键词:杂交水稻;苹果酸脱氢酶(MDH);谷氨酸脱氢酶(GDH);杂种优势预测
62
|
102
|
3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05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变敏感期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丙二醛的变化
邹国林,刘俊松,陈克成,张劲松,肖翊华
1991(4): 95-100.
摘要:分析了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简称58s)和对照农垦58(简称58)在长日照(LD)、短日照(SD)下,其幼穗发育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幼穗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花粉的育性。结果表明在光照诱导育性转变敏感期58s(LD)其 SOD 活性高于其他3个处理[58s(SD)、58(LD)、58(SD)],且活性变化的时相亦不同于其他3个处理;58s(LD)其幼穗 MDA 含量亦远高于其他3个处理,显示其膜脂质过氧化程度高于其他3个处理,提示58s 在育性转变敏感期受长日照诱导不育与自由基伤害有关。
关键词:光敏核不育水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丙二醛;育性转变
67
|
54
|
1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15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北京棒杆菌和黄色短杆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何方
1991(4): 101-107.
摘要: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和药物梯度培养分别获得具有抗药性标记的北京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 AS1.563-1 Ery
R
Str
S
Hom
-
)和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 AS1.495-1 Str
R
Ery
S
Leu
-
),研究了它们的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及融合条件。从检测融合子抗药性标记、营养缺陷型和发酵氨基酸纸层析结果三方面证明棒杆菌和短杆菌的原生质体发生了融合。直接选取法融合率为6.4×10
-5
,间接选取法融合率为5.2×10
-3
.本文对属间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作了有意义的探讨。
关键词:原生质体融合;营养缺陷型;北京棒杆菌;黄色短杆菌
71
|
67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734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N
2
在石墨表面物理吸附的研究
刘浩,王少阶
1991(4): 108-110.
摘要:<正> 表面物理是当今物理学中最活跃的分支,物理吸附表面是表面物理最有兴趣的课题之一。吸附现象在许多重要科技领域如催化、晶体生长、半导体元件的可靠性、能量储存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近年来,国际上对二维物理吸附表面的兴趣与日俱增,这种凝聚的二维物理吸附表面是基础物理研究中最简单的系统,对许多基本问题如二维溶解,表面潮湿和表面电子态,缺陷结构和相变等均能给出定量结果。物理吸附研究的是由弱的范德瓦尔力吸附在固体衬底上的原子或分子层。目前有关物理吸附的研究报导不多,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验方法上存在着困难,如难于得到清洁的固体衬
50
|
10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01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元极理论与《黄帝内经》
徐秀芝
1991(4): 111-116.
摘要: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元气化生、气机升降、天人统一、人体经络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元极理论与《黄帝内经》的关系。指出;元极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元极图;《黄帝内经》;气功科学
99
|
4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729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溴代二甲氨基苯基荧光酮的合成及其分析性能
杨代菱,余席茂,余晓梅
1991(4): 117-119.
摘要:<正> 对二甲氨基苯基荧光酮(DMAF)已用于 Ti、Ge、Sn、Zr 等元素的光度测定。本文在试剂的二甲氨基苯环上引入溴,合成了新试剂:9-(3′-溴-4′-二甲氨基苯基)-2,3,7-三羟基荧光酮(简称溴代二甲氨基苯基荧光酮 BDMAF),试剂结构为:我们较系统地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该试剂与铁、钛、锗、锆、钖、钼、钨、锑、钒、铟、铝、铬等元素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由于溴原子的电负性较强,使得共轭体系中的π电子更易流动,从而降低了试剂分子的激发能,因此,该试剂不仅与 Ti、Ge、Sn、Zr 等离子反
51
|
19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04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正脂肪酸在1325~1180cm
-1
间红外光谱峰值的计算式
曾繁清,鄢汉新
1991(4): 120-122.
摘要:<正> 对正脂防酸系列化合物在1350~1180cm
-1
间红外光谱特征的研究,已有一些报导。Jones 和 Meiklejohn 等对正脂肪酸系列及其盐类的红外光谱进行研究后指出,在1350~1180cm
-1
间的吸收峰可用来鉴定链长。Ballamy 还认为,以固态或结晶态测试的长链脂肪酸在1350~1180cm
-1
间的系列峰为等间距。有关谱峰数与亚甲基长链碳原子数目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也定义在1350~1180cm
-1
之间。用现代大型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重新测定正脂肪酸系列化合物的结果,表明1350~1180cm
-1
间相邻谱带间距并非完全相等。在1350~1325cm
-1
间的谱带间距较大,1325~1300cm
-1
和1200~1180
-
cm
-1
间的间距较小,1300~1200cm
-1
间的间距近似相等。仔细考查系列谱峰数和亚甲基数之间的关系,计算谱峰
89
|
4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18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湖北斧头湖菱群落的春季动态
周进,陈家宽
1991(4): 123-126.
摘要:<正> 斧头湖位于湖北省武昌县、嘉鱼县、咸宁市交界处,东经114°09′-114°20′,北纬29°55′-30°07′,面积约127km
2
,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型淡水湖泊之一,由于人为破坏较少,这里湖水清澈,水生维管植物种类较多、生物量大,加上挺水、浮水及沉水植物三种生态类型齐备,从而为系统地展开水生植物群落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场所。本研究旨在探讨适合我国水生植被的分类途径,并为合理开发利用斧头湖及其它内陆湖泊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我们自1990年1月开始至同年12月止,每月定期对斧头进行有关项目的考察,在广泛调查该湖水生植被区系组成及分布的基础上,选取菱群落(Comm.Trapaspp.)和荇菜群落(Comm.Nymphoides peltatum)作为浮水水生植被类型的代表群落
53
|
80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07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大鳞副泥鳅精液超低温保存
陈兵
1991(4): 127-130.
摘要:<正> 鱼类精液冷冻技术在实际生产和科学实验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工作开展较早,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近十余年,随着液氮冷冻技术及其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鱼类精液的超低温冷藏工作十分活跃,国内外学者都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关于泥鳅精液超低温保藏的工作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参照前人研究的经验;通过对有关因子的测定分析,经反复试验,筛选出适合于泥鳅精液超低温冷藏的精子稀释液及保存液,并确定了冷冻、受精等一系列操作程序。
65
|
116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15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简讯
我国第一套水稻三体系统在武汉大学选育成功
1991(4): 10.
摘要:<正> 由武汉大学生物系张廷璧副教授等培育的早籼稻品种广陆矮四号三体系统完成了选育和染色体鉴定。1991年9月14日,国家教委主持召开了鉴定会。出席会议的水稻专家和遗传学家一致认为:继国外培育成 IR36籼稻三体系统(Khush,1984)和日本晴粳稻三体系统(Iwata,1984)之后,我国广陆矮四号籼稻三体系统是世界上第三个育成的三体系统。从植物形态学、染色体相对长度、臂长、带型和核仁的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其形态标志特征和 IR36三体系统相似。建议在水稻基因连锁群分析中加以利用。
37
|
2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01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无血清细胞培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1991(4): 40.
摘要:<正> 无血清细胞培养研究是在现代科学研究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生物学技术,它在细胞培养和基础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武汉大学病毒及分子生物学系李文鑫副教授等经过多年的努力,设计了无血清 RDL 系列培养基,解决了无血清培养细胞难和无限繁殖问题,并应用该培养基在图内外首次建立了人鼻咽癌细胞无血清培养亚系 LCE、人肺腺癌转移胸水无血清细胞系 HLAMP/S
-
和人小肠癌转移腹水无血清细胞系 HICMA/S
-
等三个不同的无血清培养细胞系,阐明了无血清细胞培养下细胞生物学特征。并在无血清复杂因子干扰的情况下研究了细胞生长、增殖机制。无血清培养细胞对病毒的增殖影响以及基因表达等生命科学中的基本生命现象,更真实地反
35
|
6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505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两系杂交稻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籼型光敏核不育系8902s通过专家鉴定
1991(4): 46.
摘要:<正> 武汉大学生物系朱英国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于1980年开始进行粙型光敏核不育系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选育成功8902s,1991年8月16日通过了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不育系是目前国内综合性状较好的粙型光敏核不育系。8902s 的选育成功是我国两系杂交稻发展的新起点,为光敏核不育水稻进入实用阶段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8902s 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优组合选育、不育系提纯和标准种
28
|
1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728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加载中...
上一期
下一期
批量引用
0
批量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