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武汉大学期刊中心
无数据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信息
联系我们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声明
下载中心
编委风采
最新刊期
1995
年
第
2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植物病毒病化学防治剂的探寻──I.5-含氟(硝基)苯并咪唑基苯氧乙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植物病毒活性
黄筱玲,尹传奇,董新荣,曲凡歧
1995(2)
摘要:合成了一类(20个)新的含氟、含硝基的苯并咪唑基苯氧乙酸酯、肼和吲哚醌腙,比较了它们对植物病毒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酯类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百分率在50%~60%之间,对应的肼和腙类化合物活性很低.
关键词:植物病毒;2-(P-羟苯基)-5-含氟(硝基)苯并咪唑;p-2-(5-氟(硝基)苯并咪唑基)苯氧乙酸酯;苯氧乙酸肼;吲哚醌腙
21
|
150
|
3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79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Cs
2
ZnCl
4
标准生成焓
冯英,李良超,胡启山,刘训亭,汪存信,宋昭华,赵继红,屈松生
1995(2)
摘要:用新型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0.03mol·L-1H2SO4溶液力量热溶剂,分别测定了[2CsCl(s)+ZnCl2(s)]和Cs2ZnCl4(s)的溶解烙、设计了一个热化学循环,求出了Cs2ZnCl4的标准生成焓,推荐其值为:
关键词:Cs_2ZnCl_4;标准生成焓;热化学
44
|
3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80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武昌珞珈山大气环境监测研究
韦进宝,张琳,张年立,马骥,李文治
1995(2)
摘要:为了了解珞珈山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在珞珈山周围设立了5个大气监测采样点,进行一年多的大气环境监测,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是,飘尘.SO2和NOx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所规定的二级标准.
关键词:大气环境;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
55
|
56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55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樟科(Lauraceae)若干种植物雌蕊结构的研究及其系统学意义
汪小凡
1995(2)
摘要:利用石蜡切片法对樟科3个属的5种植物的子房作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种类的雌蕊均由1心皮构成.这一结果支持Cronquist等关于樟科的系统发育和分类地位问题的看法,而与《中国植物志》及国内外其他有关著作中对樟科雌蕊的描述不同.根据雌蕊结构的证据对与樟科(或樟目)系统发育有关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樟科;雌蕊结构;系统发育
47
|
180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56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重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rBmNPV)的复制及所载HuIFN-α基因的表达
邓小昭,张林元,于明明,李光富,刁振宇,钟江,乐云仙,陈宜峰
1995(2)
摘要:报道了重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BmNPV)在家蚕细胞BmN中复制的细胞病理学变化,除了不形成多角体以外,与野生型病毒相同.研究了病毒感染复数、细胞接种密度和细胞生长阶段对重组病毒复制和α-干扰素(IFN-α)表达量的影响.在一定低感染复数时,α-干扰素的产量较高.对于重组病毒的复制,最适的细胞接种密度为3.6~7.0×105细胞/瓶.在细胞指数生长前期(48~60h)接种重组病毒,对于获得较高的重组病毒复制效价和α-干扰素的产量都是有利的.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α-干扰素;基因表达
29
|
18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57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硅一体化薄膜微电极器件及其应用
周仲柏,刘炯权
1995(2)
摘要:提出用发展中的硅微机械加工技术设计制作硅一体化薄膜微电极器件.这类微电化学器件具有微电极所特有的全部优点,而且由于结构上的一体化,便于器件整体的微型化和集成化.试用薄膜微电极器件电流法常温直接检测CO2气体,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设想通过器件三维构型设计的改进和完善,器件工作的长期稳定性可望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微电极;薄膜微电极器件;硅微机械加工技术
35
|
32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59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单细胞克隆法快速筛选重组昆虫杆状病毒
王福山,杨远征,齐义鹏
1995(2)
摘要:首次采用显微操作系统挑取包含有重组病毒的单细胞,成功地获得了重组杆状病毒的单细胞克隆,并得到了重组病毒的纯培养.对有多角体的和无多角体的重组病毒细胞的挑取表明,这一方法对重组杆状病毒的筛选具有普遍适用性.我们发展的这一方法比常规的空斑技术简便、快速,只需两周左右即可完成重组病毒的筛选.
关键词:筛选方法;单细胞克隆;重组杆状病毒
54
|
66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60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猪肾胆绿素还原酶活性基团的修饰
张楚富,吴志平
1995(2)
摘要:报道采用专一性试剂DTNB、NEM、磷酸吡哆醛以及2,3-丁二酮对胆绿素还原酶活性进行修饰.当这几种试剂分别与该酶反应后,酶活性大幅度降低;而当预先加入NADPH或胆绿素,酶活性明显受到保护.这些结果表明,半胱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残基与该酶同NADPH和胆绿素结合、以及胆绿素还原成胆红素的反应有关,是该酶活性必需的基团
关键词:胆绿素还原酶;活性必需基团;酶修饰
40
|
52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61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细胞脂质分析和DNA分子杂交在短状杆菌分类学研究中的作用
方呈祥,横田明,武内真理子
1995(2)
摘要:利用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测定12株细菌的脂肪酸组份,通过UPGMA聚类分析绘制其树状图谱;用双相薄层层析获得特征性的极性酯图谱;经光敏生物素非放射性标记DNA进行分子杂交测定实验菌株间的DNA同源值.一致的结果表明,12株菌株应分别划归短状杆菌属的3个种,其中有2个被命名为新种,即BrachybacteriumconglomeratumIFO15472T和B.paraconglomeratumIFO15224T.应用上述方法,能有效地对难以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确定其分类位置的短状杆菌进一步进行分类
关键词:聚类分析;树状图谱;光敏生物素;短状杆菌属
66
|
7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62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无芒山羊草)中国春等小麦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及育性恢复的初步研究
徐祖元,徐乃瑜
1995(2)
摘要:研究了(无芒山羊草)中国春、(尾状山羊草)中国春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中国春三种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vtoplasmicmalesterileline,CMS)小孢子败育特点及育性恢复特性,结果表明:1.(无芒山羊草)中国春CMS小孢子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晚期和二核期,以园败为主,园败频率为75.9%;2·(尾状山羊单)中国春CMS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中国春CMS小孢子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晚期,以典败为主,典败频率分别为80.5%和92.5%;3.上述三种小麦CMS易恢性不同,其中(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中国春CMS易恢性相对较好,而(无芒山羊草)中国春CMS相对较差.在测交试验中,三种CMS都找到了育性可完全恢复的恢复系.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细胞质和尾状山羊草细胞质在杂种小麦生产应用中可能有较大潜力.
关键词:细胞质雄性不育;小孢子败育;雄性育性恢复;小麦
28
|
41
|
8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88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三氯化硼-四氢呋喃络合物催化二乙氨基环硫丙烷的聚合反应
徐羽梧,王颖
1995(2)
摘要:研究了二乙氨基环硫丙烷在三氟化硼-四氢呋喃络合物(RF3·THF)催化下的聚合反应.与使用BF3·Et2O作催化剂时聚合物沉淀析出的情况不同,在BF3·THF催化下,可得到均相粘性聚合物,而且部分四氢呋喃参与了共聚合反应.通过改变催化剂和溶剂的用量以及单体的加料方式制得了一系列组成和分子量不同的共聚物,用元素分析、核磁、红外、分子量测定等测试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还讨论了聚合反应的机理.
关键词:二乙氨基环硫丙烷;三氟化硼-四氢呋喃络合物;聚合与共聚合
31
|
130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63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模拟污水中氮、磷对水稻幼苗过氧化氢酶和乙醇酸氧化酶的影响
崔克辉,何之常,张甲耀,夏盛林
1995(2)
摘要:以水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模拟污水中N、P对幼苗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EC1.11.1.6)、乙醇酸氧化酶(Glecolateoxidase,GO,EC1.3.3.1)、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EC1.11.1.7)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P(分别;在0~4.28mmol·L-1、0~0.2mmol·L-1范围)可诱导CAT活性增大,而后下降,N、P浓度分别超过8.56mmol·L-1和0.4mmol·L-1后,活性又升高;POD的活性变化与CAT变化很相似.N、P浓度分别在0~6.42mmol·L-1、0~0.3mmol·L-1范围,GO活性随N、P浓度增高而活性下降,超过6.42mmol·L-1、0.3mmol·L-1后,则随N、P浓度增大而增大.这可能是高浓度N、P可提高水稻的光呼吸的结果.另外,污水中N、P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使叶绿素的含量降低;低浓度污水N、P促进根生长,高浓度N、P抑制根生长
关键词:模拟污水;氮;磷;过氧化氢酶;乙醇酸氧化酶;水稻
44
|
135
|
1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64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漆树漆酶的催化氧化作用──Ⅸ.含叔丁基的儿茶酚类底物的漆酶催化氧化
王光辉,花建丽,王世军
1995(2)
摘要:用分光光度法对6个含叔丁基的儿茶酚类底物在不同PH条件下的离解和漆酶催化氧化行为进行了考察,测定了它们在PH8.0时的反应速度常数.结果表明,叔丁基的疏水性较好地适应了漆酶对底物疏水程度的要求,使这类底物更容易为漆酶所包结;漆酶活性中心周围的酸性氨基酸残基中的ω-羧基阴离子所提供的pH环境和质子转移作用,促进了这类底物的离解,使这类底物能在远低于其一级离解所需pH的环境中进行反应.速度常数数据显示,取代基的疏水作用和取代基参与双齿配位的能力是影响这类底物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在叔丁基的存在下,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这类底物的反应速度的影响变得不明显.
关键词:漆树漆酶;叔丁基儿茶酚类;酶催氧化;分光光度法;微环境效应
50
|
9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65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锂-氧化铜电池反应机理──Ⅲ.放电电流对阴极过程的影响
祖延兵,董庆华
1995(2)
摘要:利用光电化学方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锂-氧化钢电池阴极还原反应.发现采用不同电流密度放电,该电池阴极过程有较大差别:放电电流密度较小时,电化学嵌入反应是主要的阴极过程;随放电电流密度的增大,经典的还原反应以越来越大的比例加入到放电过程中来.据此解释了文献报道中存在的一些矛盾现象.
关键词:锂-氧化钢电池;电极反应机理;光电化学方法;X射线衍射分析
43
|
105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67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邻异丙基苯酚系列偶氮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何立芳,屈德宇,谢正秋,黄素秋
1995(2)
摘要:以邻异丙基苯酚为原料与7个不同取代芳胺偶联合成了7个偶氨化合物.各化合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和各波谱鉴定确定.测定了离解常数并对不同重氮组分的重氨化的条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邻异丙基苯酚;偶氨化合物;合成
64
|
92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68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ETV-ICP-AES中硼、钼、铬和硅的蒸发机理研究
胡斌,江祖成,曾云鹗
1995(2)
摘要:研究了难熔元素硼、铬、钼和硅在石墨炉电热蒸发进样──ICP-AES中的蒸发行为,探讨了以聚四氟乙烯为氟化剂改善难熔元素蒸发的方法.系统地考察了影响难熔元素氟化蒸发的因素,提出了难熔元素的蒸发机理.
关键词:难熔元素;电热蒸发;等离子体光谱;聚四氟乙烯;蒸发机理
37
|
58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69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隐性心脑血栓病筛选的初步实验研究
彭银祥,梅国志,祖明生,张代常,周明,朱保民,余其振,邹本勤
1995(2)
摘要:通过对自然人群血栓状态和部分生化指标的检测,采用常规的统计分析,推断出正常人体外血栓参数的临界值分别为;长度36.83min,干重42.44mg,线密度2.28g·m-1.血栓状态与血液内的部分生化指标有弱的相关,分别是胆固醇与线密度相关,甘油三酯与血栓长度相关,β-脂旦白与干重相关.
关键词:血栓;隐性血栓病;临界值;相关性
41
|
16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70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四苯基卟啉衍生物与钴(Ⅱ)、铜(Ⅱ)配位反应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胡珍珠,谢正秋,黄素秋,夏淑贞
1995(2)
摘要:用光度法测定了3种取代四苯基卟啉与Co2+、Cu2+配位反应的速率常数、活化能及热力学参数.讨论了卟啉结构对配位反应的影响,报导了配位反应的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
关键词:卟啉;配位反应;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
60
|
125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72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长喙毛莨泽泻双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王建波,陈家宽,利容千,王徽勤
1995(2)
摘要:对长喙毛莨泽泻双受精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开花前3h已可观察到花粉管进入胚囊,开花前2h至开花后8h,大部分雌、雄性核发生融合.合子内的雌、雄性核仁可以融合,以一个大核仁的形式进入分裂期,但核仁正在融合或尚未开始融合的合子同样可以进入分裂期.初生胚乳核内的核仁存在3种情况,即3个核仁或者不融合,或者精子核仁与珠孔端极核核仁融合,或者3个核仁融合成一个大核仁.配子融合属于有丝分裂前的配子融合类型.同一朵花中不同心皮的受精过程有一定顺序,即自花托下部逐渐向上部完成受精作用.
关键词:长喙毛莨泽泻;双受精;细胞学观察
23
|
62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73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螯合树脂研究──ⅩⅩⅦ·巯基胺型螯合树脂的化学改性及其吸附性能
董世华,胡运华,赵颖梅,张魏红,徐羽梧
1995(2)
摘要:巯基胺型螯合树脂经烷氧基环硫丙烷和二烷基胺基环硫丙烷改性后。合成了一系列新的螫合树脂.这些树脂与原树脂相比,对贵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有一定的改善.特别是用二烷基胺基环硫丙烷改性后的树脂,效果更为明显.还讨论了树脂结构与吸附性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螫合树脂;吸附;贵金属
45
|
160
|
1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74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玉帘的组织和原生质体培养
何龙飞,周嫦
1995(2)
摘要:玉帘不同外植体培养,诱导出胚性、中间型和非胚性3种类型的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由胚性愈伤组织与叶肉细胞分离出原生质体,进行培养,启动了细胞分裂并形成了多细胞团.同时,还研究了影响玉帘组织培养以及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诸因素.
关键词:玉帘;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愈伤组织;植株再生
29
|
68
|
1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75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钙离子荧光指示剂导入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的研究
周平,孙天恩,叶梦炜,陈克诚
1995(2)
摘要:研究了不同pH条件(4.5~6.8)对钙离子荧光指示剂Indo-1-K+及Fura-2AM导入绿豆下胚轴原生质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生理条件下(pHS.6),有40%以上的原生质体被标记;在将Indo-1-K+和Fura-2AM导入绿豆下胚轴、胡萝卜根韧皮部、蚕豆叶肉、小白菜下胚轴、水稻花药愈伤组织和鸢尾花粉等细胞原生质体的研究中,发现不同材料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Ca ̄(2+);Indo-1-K+;Fura-2AM;导入;原生质体
74
|
190
|
1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77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初步研究
徐乃瑜,刘江东
1995(2)
摘要:选用属D2型细胞质的粗厚山羊草(Aegilopscrassa)、牡山羊草(Ae.juvenalis)和瓦维洛夫山羊草(Ae.vavilovii)分别与普通小麦(Tr.aestivum)品种鄂恩1号、NPFP和白皮224连续回交进行核置换组配的9个异质系(即核质杂种)[1],和核供体品种鄂恩1号、NPFP和白皮224,于分蘖始期(叶原基期)和拔节始期(小花分化期)分别置于15.5~16h和24h长光照下,以武汉自然光照为对照.抽穗时套袋隔离,取样用碘液进行花粉育性观察.结果表明:(1)三个核供体品种在不同发育时期进行上述光长处理,对雄性不育和结实率没有明显影响.而异质小麦在分率始期给予24h长光照处理,花粉高度不育或全不育,在拔节始期进行上述处理,雄性不育和结实率下降程度大大减低.(2)在异质小麦中以牡山羊草对24h长光照最敏感,其次为粗厚山羊草和瓦维洛夫山羊草.(3)15.5~16h光长对引起雄性不育虽有一定效果,但不及24h光长影响大.(4)在同一异质条件下,不同核对引起雄性不育的程度有异.(5)碘染花粉观察育性与套袋结实率的变化结果相一致.(6)D2型细胞质可作为小麦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来源的重要遗?
关键词:核质杂种;异质系;D ̄2型细胞质;光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
39
|
80
|
38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78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加载中...
上一期
下一期
批量引用
0
批量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