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武汉大学期刊中心
无数据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信息
联系我们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声明
下载中心
编委风采
最新刊期
1995
年
第
4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导数示波极谱法测定微量的四氯化碳
韦进宝,刘亚力
1995(4)
摘要:以导数示波极谱法测定微量的四氯化碳,在1.20mol·L-1乙二胺-0.0025mol·L-1EDTA底液中,于-1.70V处(vs.SCE)获得一灵敏的极谱吸附波.四氯化碳浓度在1.00×10-5~3.00×10-3mol·L-1范围内与导数波高有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00×10-6mol·L-1.
关键词:四氯化碳;极谱分析;微量分析
35
|
14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27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1,1’-联-2-萘酚硼烷的辛可宁和麻黄碱衍生物的合成
单自兴,孙杰,段标,杨洗,赵德杰
1995(4)
摘要:1,1’-联-2-萘酚硼烷的辛可宁和麻黄碱衍生物的合成单自兴,孙杰,段标,杨洗,赵德杰(武汉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2)关键词1,1’-联-2-萘酚,硼烷,辛可宁,麻黄碱,硼烷配合物,合成中国法分类号O627·31l,l’一联一2一条酚在大环化学...
关键词:1;1’-联-2-萘酚;硼烷;辛可宁;麻黄碱;硼烷配合物;合成
63
|
8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28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江苏吕泗海域病毒污染现状调查
李小锋,王祖卿,张楚瑜,洪君超
1995(4)
摘要:1991年~1993年,在江苏吕泗海域选取了若干取样点,共采集海水、沉积物和毛蚶各类样品132个.经过处理后,用空斑法对其中肠道病毒进行检测;用间接免疫荧光和PCR方法对其中甲型肝炎病毒进行检测;用免疫电镜法对部分样品中的甲型肝炎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东凌港1991年10月、1993年4月的沉积物样品和1993年4月的毛蚶样品、以及大洋港1993年4月的沉积物样品中甲型肝炎病毒为阳性,肠道病毒为阴性.其它样品均为阴性.
关键词:肠道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吕泗海域;污染现状
62
|
2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54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闭式-氢硼酸二茂铁甲酰丙酮缩异菸肼稀土配合物
胡培植,季立才,张奇志,张伦
1995(4)
摘要:将二茂铁甲酰丙酮与异菸肼缩合,生成金属有机多齿新配体,该配体(FCR)与闭式-十二氢十二硼酸稀土化合物反应,得到分子式为[Ln(FcR)2]2(B12H12)3·XH2O(Ln=La,Nd,Eu,Gd,Dy,Ho,Er,TmandLu)的9个配位化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TG-DTA研究了它们的热行为.
关键词:稀土配合物;金属有机配体;闭式-氢硼酸;合成与表征
29
|
42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29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柱胞鱼腥藻(Anabaena cylindrica)原生质球培养再生的初步研究
郭厚良,宋文贞,于登洲,陈贤均
1995(4)
摘要:柱胞鱼腥藻(Anabaenacylindrica)原生质球培养再生的初步研究郭厚良,宋文贞,于登洲(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陈贤均(咸宁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关键词蓝藻,原生质球,培养,再生中图法分类号Q949.221967年,Big...
关键词:蓝藻;原生质球;培养;再生
17
|
49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31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超氧化物歧化酶明胶微球的制备及性质
邹国林,徐传斌,胡萍,李鹏
1995(4)
摘要:超氧化物歧化酶明胶微球的制备及性质邹国林,徐传斌,胡萍,李鹏(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明胶微球,稳定性,免疫原性中图法分类号Q551,R94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以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为底物的酶,亦是一种...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明胶微球;稳定性;免疫原性
61
|
130
|
19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32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聚苯胺修饰微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
康彩艳,张春光,张学记,周性尧
1995(4)
摘要:对修饰在微电极上的聚苯胺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用微电极法测定了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提出了聚苯胺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机理.
关键词:聚苯胺;修饰微电极;抗坏血酸;电催化氧化
33
|
127
|
1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33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巯基苯二胺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ⅩⅩⅧ)
徐羽梧,李汉平,董世华
1995(4)
摘要:用环硫氯丙烷分别与o、m、P-苯二胺进行开环、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类新的巯基苯二胺型资合树脂.3种苯二胺异构体的反应活性顺序为:p->m->o-.研究了这类树脂对贵金属的吸附性能,其中以含p-苯二胺结构的树脂性能较好.它对AU(Ⅲ)和Ag(Ⅰ)具有高的吸附容量;对Pd(Ⅱ)有一定的吸附;但对Pt(Ⅳ)则几乎不吸附.
关键词:螫合树脂;苯二胺;环硫氯丙烷;贵金属;吸附
32
|
129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34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铁氰化镍膜的分子组成及电化学行为
王政萍,蒋勉,周性尧
1995(4)
摘要:研究了沉积在玻碳(GC)基体上的铁氰化镍(NiHCF)膜的电化学行为,详细分析了制备条件对膜的循环伏安(CV)行为的影响,结合能量色散X射线(EDX)分析技术,提出膜是可溶组分K2NiFe(CN)6和不可溶组分Ni2Fe(CN)6共存的混合态,精确控制沉积条件,可分别获得不同组分占优势的膜.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两组分的电化学特征,初步探讨了不可溶组分的电化学反应机制,得到描述其电极反应的方程式为:
关键词:普鲁士蓝;铁氰化镍;电化学行为
46
|
154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36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全长和截短的δ内毒素cryIAc基因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杨远征,杜全胜,朱反修,王福山,齐义鹏,黄永秀
1995(4)
摘要:在昆虫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多角体基因启动子下游克隆了全长的苏芸金杆菌δ内毒素基因cryIAc,得到了重组转移载体pThY1,用KpnI将cryIAc基因进行了截短,得到了重组转移载体pVLY2.随后在两种重组转移载体cry基因的下游引入了IE1启动于驱动的neo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和SV40小t抗原终止区作为cry基因的终止信号,得到了重组转移载体pVLYlneo和PVLY2neo,分别用两种重组转移载体DNA与野生型AcNPVDNA共转染昆虫Sf9细胞,用G418筛选后经有限稀释法纯化,得到了携带全长和截短。ryIAc基因的两种重组病毒vVLY1neo和vVLY2neo,分别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了分子量为133300和82000的cry蛋白,大小分别与cryIAc晶体蛋白和预计的截短蛋白相同,并均具有与原晶体蛋白相同的免疫活性,生物测定表明两种表达产物均具有杀虫活性,和昆虫病毒一起产生协同增效毒性.
关键词:基因表达;内毒素基因;重组杆状病毒
23
|
42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37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斜交共线式光热偏转的理论和实验
李斌成,程介克,邓延倬
1995(4)
摘要:理论推导了斜交共线式光热偏转信号垂直(normal)分量的表达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两者结果一致.分析并讨论了斜交共线式光热偏转构型的深层剖析能力和构成差分光度以消除溶剂吸收的可能性.
关键词:光热偏转;斜交共线式构型;深层剖析;差分测量
49
|
33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38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近江牡蛎受精细胞学研究
沈亦平,刘汀,姜海波,张锡元,陈晓汉,叶力,吴斌
1995(4)
摘要:用醋酸──地衣红染色的方法对近江牡蛎人工授精的卵子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细胞学观察.精子入卵前,卵子处于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胚泡期),精子入卵后,胚泡消失,然后进行两次减数分裂,在海水温度为28.8℃的情况下,授精后33min和45min,绝大部分受精卵已排出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雄原核可在第一极体排出后及第二极体排出前任何时期内形成,雌雄原核以联合的方式将两组染色体合并,授精后1h,大部分卵子完成第一次卵裂.在25℃和26℃授精的情况下,观察到了较多的多精入卵的现象.卵子发育的非同步性现象非常明显.
关键词:近江牡蛎;减数分裂;受精;多精入卵非同步性发育
54
|
162
|
4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39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结构与热力学性质研究
罗明道,王辉宪,颜肖慈,屈松生,欧阳礼
1995(4)
摘要:用MNDO法研究了亮氨酸、异亮氨酸分子几何构型与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分子中非键合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表明,N—H…O=C分子内氢键不易形成.用各种方法计算了它们的气态生成焓,并加以比较.还发现在异亮氨酸中1,4-相互作用引起的扭曲效应是存在的,文中给出其校正值[S'].
关键词:亮氨酸;异亮氨酸;MNDO;非键合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生成焓;扭曲效应
34
|
200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41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在大肠杆菌中利用反义RNA抑制乙肝病毒(HBV)X基因的表达
杨建琪,张锡元,李文鑫,张晓刚,王平
1995(4)
摘要:将乙肝病毒(HBV)ayw株完整的X基因正向重组到原核表达质粒pBV-221的PL启动子下游,得到能表达X蛋白的重组质粒pBV-HBV(+);同时将X基因反向重组到原核表达质粒pBV-220的PL启动子下游,得到能转录X基因反义RNA的重组质粒pBV-HBX(-).利用这两个质粒,构建出能同时转录X基因mRNA和反义RNA的重组质粒PEX.AN-HBX,并在原核水平上,证实了反义RNA对X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为在真核水平上利用反义RNA对X基因进行调控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关键词:反义RNA;抑制;HBV;X基因;原核表达质粒
65
|
6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43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黄铜选择性溶解固相扩散机理的研究
邹津耘,汪的华,邱万川,苏解清,杨兴和
1995(4)
摘要:采用恒电位暂态和旋转盘环电极等方法研究了α、α+β以及β黄铜在硫酸钠、硫酸以及氯化钠的稀溶液中的阳极溶解过程.结果表明,在黄铜阳极溶解的初始阶段测得的i-t曲线遵循抛物线定律,求得i-t为一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证明了黄铜中锌的选择性溶解受固相扩散控制,计算出在上述溶液中黄铜中锌的扩散系数值在10-15~10-13cm2·s-1数量级,介质成分和微量合金元素砷对扩散系数值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黄铜脱锌;选择性溶解;固相扩散
34
|
133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44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一种快速分离C
60
/C
70
的方法
陈小原
1995(4)
摘要:用硅胶柱色谱,以价廉的石油醚为洗脱剂,快速、简便的进行了C60/C70的分离.质谱分析证明C60的纯度可达98%以上.
关键词:C60/C70;柱色谱;质谱分析
28
|
2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46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黄果西番莲染色体G-显带和G-带带型
梁达德,庄南生,闭振辉,潘佐柳
1995(4)
摘要:用正红花油(Red Flower Oil,RFO)去壁,Giemsa染色法对黄果西番莲(Passifloraedulisvar.flauicarpa Degener)的染色体进行了G-显带研究和G-带带型分析.结果表明,全部9对染色体(2n=18)均显示出清晰的丰富的G-带带纹,但各条染色体的带纹数目随着有丝分裂时期的推进而逐渐减少,前期带纹数量多,早中期次之,中期最少或无带;各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之间带纹的位置、数目、大小、着色深浅和带间宽窄,彼此基本相似,可较准确配对,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带型特征则各不相同,可一一区分.还对正红花油的作用机理和黄果西番莲染色体G-显带技术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黄果西番莲;正红花油;G-显带;G-带带型
81
|
63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46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接枝共聚单体与淀粉接枝共聚物上浆性能的研究
祝志峰,张文赓,周永元
1995(4)
摘要:以为淀粉接枝引发剂,研究了接枝共聚单体对淀粉接枝共聚物(SGC)上浆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实验对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醋酸乙烯酯(VAC)和丙烯腈(AN)10种接枝单体进行筛选,然后根据所归纳出的SGC浆料接枝支链的分子结构模型[1],探讨了几种组合共聚单体对其上浆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接枝单体对SGC浆料的上浆性能影响很大,多元化的单体组成有利于提高它的上浆性能.
关键词:变性淀粉;接枝共聚;淀粉接枝共聚物;浆料;单体;上浆性能
27
|
211
|
2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47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微量热法研究D-氨基葡萄糖西佛碱及其配合物对细菌的作用
刘义,冯英,谢昌礼,屈松生,冯长健,乐芝凤,张香才,吴自慎
1995(4)
摘要:用微量热法研究了D-氨基葡萄糖西佛碱SG及其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发现不同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效果不同,其效果为:Zn(Ⅱ)-SG>Cu(Ⅱ)-SG>Co(Ⅲ)-SG>SG(配体),半抑制浓度C1/2依次增大.不同化合物作用下其代谢热谱有所不同,说明与细菌作用的方式也不同.
关键词:微量热法;D-氨基葡萄糖西佛碱及其配合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热动力学
44
|
115
|
1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49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紫云英根瘤菌5个互补结瘤菌株所分离到的重组质粒外源片段的酶切图谱
农广,张忠明,胡福荣,陈华癸,李立家
1995(4)
摘要:对来源于紫云英根瘤菌7653R总DNA基因文库的5个互补结瘤菌株所分离到的重组质粒pNR102,pNR103,pNR108,pNR203和pNR213,EcoRⅠ酶切表明它们分别携带有一个4.68,5.01,5.04,5.10或9.38kb的外源DNA片段.选用11种内切酶进行单、双酶切分析,建立了重组质粒外源片段的酶切图谱,5个质粒都具有1.7kb的EcoRⅠ-BglⅡ片段和1.9kb的EcoRⅠ-SacⅠ片段.
关键词:重组质粒;内切酶;酶切图谱
50
|
37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51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不同光周期反应的等基因系与农垦58s杂交后代的育性遗传
王明全,汪向明
1995(4)
摘要:农垦58s与一对感光性不同的等基因系杂交,观察了F1~F5代的生育期和育性的变化.生育期从F2代起出现连续变异,并有超亲类型.F1代结实率为54.8%~75.1%,可以认为不育性是隐性性状,F1~F5代的育性呈连续分离,在F2代没有3:1或15:1的分离比例,到F5代不育性还不能稳定.不育株(结实率<10%)的抽穗期连续分布于整个杂种群体的抽穗期间,而不局限于某一抽穗期间,表明感光性和光敏性是基本独立遗传的,但不同组合又有差异,与感光性弱的Lmc杂交的偏早,与感光性强的Lmu杂交的偏晚,表明感光性与光敏性又有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等基因系;光敏性;感光性;花粉育性
45
|
3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26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四苯骈卟啉与铜(Ⅱ)、锌(Ⅱ)配位反应及其波谱学研究
胡珍珠,王林,黄素秋
1995(4)
摘要:用光度法测定了四苯骈卟啉(H2TBP)与CU2+、Zn2+配位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H2TBP与Cu2+配位反应速率较快,△H<0,而与Zn2+配位速率较慢,且△H>0.报导了ZnTBP的荧光光谱,CuTBP的ESR谱.
关键词:四苯骈卟啉;配位反应;电子吸收光谱;电子顺磁共振波谱;荧光光谱
83
|
55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852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加载中...
上一期
下一期
批量引用
0
批量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