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武汉大学期刊中心
无数据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信息
联系我们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声明
下载中心
编委风采
最新刊期
1996
年
第
2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高碘酸钠氧化法测定肌醇含量
张楚富,林清华,梁会,王泽胜
1996(2)
摘要:高碘酸钠氧化法测定肌醇含量张楚富,林清华,梁会(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王泽胜(湖南兰龙科技实业公司长沙410006)关键词植酸钙,肌醇,高碘酸钠氧化法分类号Q508肌醇是一种环己六醇,它以植酸盐的形式主要存在于米糠和其他油料作物种子中...
关键词:植酸钙;肌醇;高碘酸钠氧化法
28
|
381
|
3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83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环境因子对东湖几种沉水植物生理的影响研究
任南,严国安,马剑敏,李益健
1996(2)
摘要:报道了光照强度、水体温度及水体pH值对东湖5种沉水植物生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5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均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且种间有较大的差异.各植物光合色素的含量,受生态因子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5种植物对水体高pH值耐受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探讨了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物消亡的原因及生态分布的规律,提出了富营养化湖泊水生植被的恢复及水生生态系统重建中的植物选种原则.
关键词:沉水植物;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净产氧量;光合色素
33
|
664
|
109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58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在武汉地区越冬性能的观察
何光存,舒理慧,周一强,廖兰杰
1996(2)
摘要:对东乡野生稻的越冬性能进行了连续2年的观察,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的稻蔸能在武汉地区安全越冬,翌年春季再生苗从地表以下的茎节长出.越冬再生植株与种子实生植株相比并无差异.
关键词:东乡野生稻;越冬性;种质资源
92
|
120
|
2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84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植物病毒病化学防治剂的探寻──Ⅲ.2,4-二氧六氢-1,3,5-三嗪N-酰基取代化合物的合成
曲凡歧,郑学根,徐小军,黄筱玲
1996(2)
摘要:以2,4-二氧六氢-1,3,5-三嗪为先导化合物,引入不同的酰基,进行N-酰化结构改造,合成了7个新化合物,抗病毒活性测试表明,其中4个化合物对TMV的抑制率达到50%~53%,与参照物DADHT接近.
关键词:2;4-二氧六氢-1;3;5-三嗪;N-酰化;植物病毒
46
|
52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59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一种八乙基卟啉西佛碱钴配合物的合成及配位反应动力学研究
刘盛权,黄素秋,史新利,屈松生
1996(2)
摘要:利用一种已知的八乙基卟啉西佛碱配体C43H51N5合成了相应的钴(Ⅱ)配合物,其化学结构用谱学方法表征,研究了配位反应动力学,在65~80℃下,反应对卟啉西佛碱配体为一级,对钴盐为1/2级.测得了配位反应动力学方程和表观活化能,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八乙基卟啉;西佛碱;钴(Ⅱ)卟啉;配位反应动力学
39
|
8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86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氨基苯氧乙酸席夫碱的合成和激素活性的研究
汪焱钢,叶文法,杨军,陆爱红
1996(2)
摘要:合成了9种新的P-氨基苯氧乙酸与芳醛或杂环醛生成的席夫碱,对其产率,物理性质,UV,IR,1HNMR,元素分析和生测结果作了首次报道,发现化合物S1,S2,S4,S7,S8与S9具有显著的植物生长激素活性,其中以杂环醛与合卤素的芳醛所生成的席夫碱活性较好.
关键词:席夫碱;合成;激素活性
40
|
116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60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十水草酸镧的热分解机理
张克立,陈雄斌,席美云,宋力,张晓凤,孙聚堂
1996(2)
摘要:用热分析的方法(TG,DTA)对十水草酸镧的热分解机理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中间产物的红外光谱,从而提出了十水草酸镧热分解的5个步骤:10水物→9水物→2水物→无水物→一碳酸二氧盐→氧化物.
关键词:草酸镧;热分解;TG;DTA
35
|
175
|
2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87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乌鳢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岳朝霞,高书堂,邓凤姣,徐红漫,柳左莉
1996(2)
摘要:对乌鳢卵巢的成熟时间,卵黄发生过程中液泡、油球、卵黄的形成时间及位置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鳢卵黄发生过程中具3种内含物:液泡、油球和卵黄粒.液泡最先从质膜边缘细胞质产生;在初积脂肪时相,油球从核周围开始形成;卵母胞发育到初积卵黄时相时,卵黄粒开始出现在核周围的油球之间.乌鳢产卵期为5~7月份,最小性成熟鱼全长约为35cm,体重约为400g.
关键词:乌鳢;卵巢;发育
102
|
175
|
2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61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限制性内切酶Bsp78I的化学修饰与动力学研究
黄宁悟,邹国林,曹新文,朱汝璠
1996(2)
摘要:从Bacillussphaericus78菌中将Bsp78I纯化到均一程度.测得该酶对pBR322DNA的Km值为2.67×10-8mol·L-1.用对氯汞苯甲酸、磷酸吡哆醛、2,3一丁二酮修饰该酶巯基、赖氨酸、精氨酸残基,结果表明这些基团均与该酶活性有关.
关键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化学修饰;米氏常数
25
|
5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63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DDQ
-
和bipyO
2
的稀土混配配合物
胡培植,季立才,邓国兵,张伦
1996(2)
摘要:合成了6个以DDQ-(2,3-二氯-5,6-二腈基对苯醌自由基阴离子)和bipyO2(2,2’-联吡啶N,N’-二氧化物)为配体的轻稀土混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摩尔电导和固体电导的测量及差热一热量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并研究其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分子式为Ln(bipyO2)2(DDQ)3·nH2O(Ln=Y,La,Sm,Eu,Gd,n=1;Ln=Nd,n=2),其中bipy-O2通过两个氧原子,DDQ-通过氮原子及氧原子与稀土配位;除钇配合物为1:2型电解质外,其他均为1:1型电解质;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稀土配合物;2;3-二氯-5;6-二腈基对苯醌;2’-联吡啶N;N’-二氧化物;合成
65
|
3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88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冠醚对小麦、水稻某些生理特性及穗部经济性状的影响初报
袁文静,黄载福,何瑞峰
1996(2)
摘要:以两种冠醇化合物馆和漆酚冠醚(SU15-C-5)和苯并15-冠-5(B15-C-5)分别处理小麦种子和水稻秧根,研究了冠醚对两种作物某些生理特性和穗部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冠醚能促进小麦幼苗生长,提高水稻叶片中叶绿素(a十b)含量,减小叶绿素a/b比值,对穗部经济性状均显示出良好效果,尤其是饱和漆酚冠醚的良好生理效应更为突出.
关键词:冠醚;小麦;水稻;生理特性;穗部经济性状
44
|
24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64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β-CD及CPB对Zn(Ⅱ)-TAPP显色反应的影响
潘祖亭,徐勉懿,张俊琼,王明芝
1996(2)
摘要:系统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对Zn(Ⅱ)-TAPP显色反应的影响.β-CD,CPB单独使用时对体系均有一定的增敏、增稳作用,两者组合则表现为明显的协同增敏、增稳作用.探讨了该作用可能的机理.提出了高灵敏度测定痕量锌的分光光度新方法.应用本法于人发。铝合金等试样中锌的测定,回收率及方法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叶啉;锌;分光光度法;β-CD;CPB
60
|
20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90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ELISA法以单一单克隆抗-HBe测定e系统的研究
刘永平,刘子夜,赵伟光,岳莉莉,黄永秀,齐义鹏
1996(2)
摘要:制备了一株HBe单抗细胞株,同时用于包被和酶标,以ELISA法测定e抗原及病人血清中抗-HBe获得成功.
关键词:HBeAg;单克隆抗体;ELISA
92
|
22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65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TSETV的研制及其与AES联用技术研究
廖振环,梅二文,江祖成
1996(2)
摘要: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微进样装置──钨丝电热蒸发进样装置(TSETV),并把该装置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及直流电弧发射光谱(DC-AES)联用.对该装置本身及与其ICP-AES,DC-AES的联用技术、分折性能作了详细研究.用TSETV-DC系统得到了Ni,Co,Cu,Mn,Cr和Mg的检出限为10-8~10-10g(10μL进样),相对标准偏差明显优于常规DC系统.并用该法分析了纯NaCl中痕量Cu及水样中Cu,Fe,Mn,所得结果同ICP-AES及石墨炉原子吸收(GF-AAS)所得结果相吻合.用TSETV-ICP系统得到了Mg,Cu,Mn,Cr,Fe,Co,Ni,La,Nd,Gd,Dy,Yb,Lu和Y的检出限为10-9~10-11g(10μL进样),相对标准偏差低于6%.并用该方法分析了白酒及大米中痕量Cu,Mn及江西稀土矿区谷物样品中痕量稀土元素,结果满意.实验表明,TSETV具有操作方便,进样量小,能把试样的蒸发和激发过程分开的优点.
关键词:TSETV进样;ICP-AES;DC-AES;痕量Cu;Mn;痕量稀土元素;谷物
45
|
34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66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冠醚合成的模板效应──3个小环冠醚合成方法的改进
黄载福,卜宪章,万惠杰,徐伟
1996(2)
摘要:根据冠醚合成模板效应和反应机理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模板离子和反应条件,合成了3个小环冠醚,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为其它小环冠醚的合成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新方法.
关键词:冠醚;模板效应;合成
41
|
259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68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RIL群体中分子标记与QTL间重组率的矩估计
胡中立,周发松,何瑞锋,张学富
1996(2)
摘要:根据重组近交系(RIL)群体的遗传特性,由矩估计,获得了该类群体中分子标记(ML)与数量性状座位(QTL)间重组率估计、以及QTL基因型数量表现的均值和方差估计的理论公式与方法.
关键词:分子标记;数量性状基因座位;重组率;矩估计法;重组近交系
49
|
307
|
18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69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C
6
Me
6
)
2
Fe·PCNP
2
类化合物的导电模型
罗明道,余晓冬,颜肖慈,张伦,王利亚,王力隆,胡培植,袁书林
1996(2)
摘要:用CNDO/2M方法计算了(C6Me6)2Fe·PCNP2和(1,3,5-Me3C6H3)2Fe·PCNP2有机导体分子的电荷密度、键级等量子化学参数.计算表明,(C6Me6)2Fe·PCNP2分子中两个苯环骨架C原子和Fe所带的电荷密度分别大于(1,3,5-Me3C6H3)万Fe·PCNP2分子的.负电荷集中于两端的五氰基烯两基阴离子的氮原子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净电荷导线模型”,并用此模型阐明了这类有机导体导电性能的差异.
关键词:(C6Me6)2Fe·PCNP2;(1;3;5-Me3C6H3)2Fe·PCNP2;净电荷;键级;导电模型
26
|
1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70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萝卜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董庆华,利容千,王建波,冉莹青
1996(2)
摘要:选用5种萝卜雄性不育系为材料,以相应保持系作对照,进行细胞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萝卜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有两种方式;1.475A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分化期之前,不产生孢原细胞,也不分化形成花粉囊,接近开花期时花药已畸形.2.262A、北京白A、春红A、134A花药发育受阻于单核花粉期.绒毡层细胞具多种异常变化:①径向异常肥大、高度液泡化并侵入药室;②细胞壁解体,细胞内含物融合形成周原质团;③以上两种异常活动同时具有.随着绒毡层细胞退化解体,小抱子核质解体导致败育,药室瘪缩变形,只留下少数染色很深的细胞残留物质.不育系的维管组织有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分化,但不及保持系发达.
关键词:萝卜;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
35
|
215
|
68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74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限制酶Sma I参与的PCR产物克隆技术
周荣家,郭一清,程汉华,余其兴
1996(2)
摘要:介绍了一种增加连接效率的PCR产物克隆技术,即SmaI内切酶参与的PCR产物与SmaI酶切的载体的连接;并通过克隆黄鳝基因组中一段约250bp的PCR产物的实例证实了该技术的可靠有效性.
关键词:黄鳝;PCR扩增;亚克隆
75
|
4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253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微波热辐射仪信息检测乳腺癌的研究
李也周,阎瑞民,李而周,向勋贤
1996(2)
摘要:微波热辐射仪信息检测乳腺癌的研究李也周,阎瑞民(武汉大学计算中心武汉430072)(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武汉430071)李而周,向勋贤(湖北省肿瘤医院武汉430070)(华中理工大学无线电系武汉430074)关键词微波诊断,乳腺癌,热辐射分类号R73...
关键词:微波诊断;乳腺癌;热辐射
48
|
53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75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大珠母贝精子发生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杜晓东
1996(2)
摘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珠母贝(PinctadamaximaJameson)的精子发生,揭示了从精原细胞逐渐发育成精子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精原细胞附着在基膜上,切面为扁平多边形;细胞核内开始形成板层小体.在初级精母细胞质中出现了前顶体粒(直径约0,2μm)和中心粒;核内板层小体的大小和数量在次级精母细胞时达到高峰.在精子细胞时期,一些核内板层小体进入细胞质中与前顶体粒融合形成顶体,一些保留在精核中,另一些则随残余细胞质被丢弃.精子结构为典型的原生型,由头部(长约2.0μm)、中段(长约0.8μm,宽约1.4μm)和尾部(长65~70μm,直径0.2μm)构成.顶体位于精子头部前端,呈中空的圆锥体.精核呈桶状;中段包括2个中心粒和4个紧密排列的线粒体;尾部鞭毛断面为典型的9+2结构.
关键词:大珠母贝;精子发生;核内板层小体;超微结构
19
|
101
|
5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76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无氰溶液中电沉积铜锡合金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左正忠,何细华,侯润香
1996(2)
摘要: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无氰电沉积铜锡合金溶液中Cu、Sn的单独电沉积及其它们共电沉积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无论在含有络合剂或不含有络合的溶液中,Cu,Sn及Cu-Sn合金的电化学行为均为不可逆的电化学反应.
关键词:电沉积;铜锡合金;循环伏安法
31
|
188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77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透明超微粒子氧化铝的制备
方估龄,赵文宽,金春华
1996(2)
摘要:以三氯化铝为原料,制备水合氧化铝水溶胶,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DBS)将其转变成疏水性胶粒,用有机溶剂萃取使其成为有机溶胶,除去有机溶剂,经热处理生成覆盖有表面活性剂的氧化铝超微粒子,这种超微粒子在许多有机溶剂及合成树脂中易分散呈透明状态.
关键词:透明超微粒子;氧化铝;表面活性剂
21
|
147
|
2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78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长喙毛茛泽泻的胚胎发生
王建波,陈家宽,利容千,王徽勤
1996(2)
摘要:对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rostratum)胚及胚乳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合子横向分裂成基细胞和顶细胞,基细胞不再分裂,顶细胞分裂形成胚体及合点端胚柄细胞.胚发育属石竹型.成熟胚为“U”形.胚乳发育属沼生目型,初生胚乳核在近合点端横向分裂,形成两个不等室,即合点室和珠孔室.合点室细胞不再分裂,珠孔室细胞经游离核分裂后,从珠孔端及合点端同时开始细胞化.细胞化与成膜体、细胞板有关,而不是通过“自由生长壁”.随着胚的发育,胚乳逐渐解体,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在原胚发育时期,胚柄基细胞及合点室胚乳细胞体积增大,核染色深,有时分裂成2~3核,细胞质浓厚.它们在四形胚时期开始退化,与胚乳细胞化相对应,推测它们与胚早期发育所需营养的供应有关.
关键词:长喙毛茛泽泻;胚;胚乳
46
|
70
|
1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79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限制酶Bsp63 I的化学修饰与抑制动力学研究
董群,邹国林,曹新文,朱汝璠
1996(2)
摘要:经亲和层析得到Bsp63I.用对氯汞苯甲酸、磷酸吡哆醛、2,3-丁二酮修饰该酶的巯基、赖氨酸、精氨酸残基,结果表明:这些基团均与该酶活性有关.动力学研究表明磷酸吡哆醛对酶的抑制是一种类反竟争性抑制.
关键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化学修饰;抑制类型
24
|
4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80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液体聚了二烯原位涂层研究”──Ⅱ.电活性铝离子的形成及其对PBA的凝聚作用
陶映初,顾志忙,苏解清,唐玉蓉,杨代菱
1996(2)
摘要:采用电量法和失重法,测定了裸洁Al电极在不同浓度、温度和PH值的聚丁二烯酸(PBA)溶液中阳极溶解速度,确定了电活性Al(Ⅲ)离子的最佳形成条件及其对PBA的凝聚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60℃温度,pH=3.0的0.6mol·L-1柠檬酸+1.0g·L-1PBA溶液中产生的电活性铝离子对水溶性不饱和高分子低聚物的凝聚作用最强.简单讨论了这一电凝聚作用的机理.
关键词:聚丁二烯酸;电活性铝离子;电凝聚;原位涂层
27
|
25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081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加载中...
上一期
下一期
批量引用
0
批量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