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武汉大学期刊中心
无数据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信息
联系我们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声明
下载中心
编委风采
最新刊期
1998
年
第
4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麻疹病毒(Nepal毒株)H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其表达
李凌云,齐义鹏
1998(4)
摘要:提取麻疹病毒Nepal毒株的RNA并利用逆转录PCR方法特异性地扩增血凝素基因(Hemagglutinin).将H基因克隆并测定序列,结果表明新毒株的H基因与标准疫苗毒株Edmonston之间存在较多重要的基因变异,两者的同源性为98.17%.将H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CD-SRα中并利用电转染法转染COS-7细胞,利用血凝实验检测了H蛋白的表达及功能
关键词:麻疹病毒;H基因;COS-7细胞;血凝实验
34
|
37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25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引文分析
纪淑文
1998(4)
摘要: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与方法,对1992至1996年5年间《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引文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引文数量、类型、文种、年代分布及自引量等,作为评价该刊载文质量的一个参考
关键词:期刊;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引文分析
23
|
37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26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水稻液泡膜H
+
-ATPase诱导性冷失活机制研究
李松,李如亮,祝雄伟,李曼铭,王延枝
1998(4)
摘要:以水稻液泡膜H+-ATPase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造成诱导性冷失活现象的机制.运用MC540荧光对诱导性冷失活过程中的膜脂状态研究表明,冷失活处理后膜脂的有序程度大幅度下降(MC540荧光发射增强56%),并且通过与常温下诱导物(Mg2+、ATP)扰动膜脂的效应比较,证明诱导物在冷失活条件下能诱导膜脂有序性迅速丧失,其后才出现酶活丧失.根据实验结果和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可以认为膜脂状态变化是冷失活发生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V型H+-ATP酶;冷失活;液泡膜;水稻
39
|
42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724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N-二茂铁甲基苯胺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刘惠英,赵红星,李新红,景治中,赵媛媛
1998(4)
摘要:由二茂铁甲基季铵盐与苯胺衍生物反应,合成了8个迄今尚未见文献报道的复杂二茂铁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确证了其结构.
关键词:二茂铁甲基季铵盐;二茂铁衍生物;苯胺衍生物;亲核取代反应
42
|
124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27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水稻抗稻瘟病、绿叶蝉和黄萎病基因BAC克隆的物理定位
鄢慧民,宋运淳,李立家,毕学知,付彬英
1998(4)
摘要:植物单拷贝短序列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的检出率一直很低.水稻BAC克隆作为一种大容量载体的基因组克隆因其独特的优点已被应用于水稻基因组研究.用生物素标记了两个水稻BAC克隆,这两个克隆分别含与抗稻瘟病基因Pi-5(t)、抗稻绿叶蝉基因Glh和抗稻黄萎病基因RTSV在连锁图中等位的cDNA标记RZ565和RZ262,并用其进行了水稻染色体原位杂交.它们分别被定位在水稻第四染色体长臂距着丝粒百分距离40%和短臂100%处.由于供杂交BAC克隆含与3种抗病基因等位的标记,因此这些克隆的位置也就是供测抗病基因的位置.杂交检出率由迄今沿用的质粒克隆探针杂交的10%以下提高到了46.8%和59.2%.检出染色体的号数与遗传图确定的染色体相符,证实了用BAC克隆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的优越性,为广泛利用水稻BAC克隆进行单拷贝小片段基因的定位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BAC克隆;生物素标记;原位杂交
65
|
93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28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依赖PQQ的甲醇脱氢酶与甘氨酸作用后的进程曲线
赵永芳,成汇,周扬,徐宁,王银善
1998(4)
摘要:从革蓝氏阴性甲基营养菌No.2细胞提取的甲醇脱氢酶(MDH)是一种氧化还原酶,已证明其辅基是新辅基PQQ(吡咯喹啉醌),笔者在研究MDH及其辅基的理化性质过程中,发现甘氨酸(gly)对MDH影响极为特殊,随后,以此为出发点得到的试验数据,对解释目前国...
关键词:甲醇脱氢酶;甘氨酸;吡咯喹啉醌
79
|
9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30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氯化聚乙烯的无扰尺寸和氯含量的关系
田炳寿,程叔耀,陈磊,余蕙
1998(4)
摘要:由高密度聚乙烯的固相氯化法制得含氯量为37.5%~67.3%的一系列氯化聚乙烯试样,用GPC-[η]联用仪测定了无扰参数Kθ,确定了Kθ和氯含量(x)及测量温度的关系,它们的关系为Kθ=Kexp[(B+α)X/2]exp[(A+β)T/2].并从红外光谱得到的结构信息,从分子的微观状态的改变阐明Kθ随x的变化.
关键词:氯化聚乙烯;无扰尺寸;无扰参数
36
|
55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56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固定化假单胞菌产L-多巴
王戈林,毛歆,彭珍荣,沈萍
1998(4)
摘要:选择海藻酸钙和聚乙烯醇凝胶为固定化载体包埋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以提高该菌以L-酪氨酸为底物生产L-多巴的效率.海藻酸钙和聚乙烯醇固定的假单胞菌分别将发酵周期缩短了8和14h.半连续发酵的结果表明,海藻酸钙和聚乙烯醇固定化细胞分别能重复使用5次和14次,L-多巴生产效率比游离细胞分别提高了16%和160%.聚乙烯醇固定化细胞经过热处理和在生理盐水中振荡处理可明显提高L-多巴的生产效率和产量,过高的底物加入量不利于固定化细胞的重复使用
关键词:固定化细胞;L-多巴;聚乙烯醇
35
|
89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31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杆状病毒p35基因延缓昆虫细胞凋亡
李小峰,齐义鹏,林宏,Mallam Nock Joshua,李燕,李志达
1998(4)
摘要:构建了以新霉素抗性基因为筛选标记的带有p35基因的转移载体p35IE1Neo,以此载体转染Sf9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染色体上稳定整合质粒p35IE1Neo的Sf9细胞,克隆化培养后取名为Sf9-35.经细胞原位杂交实验证明,Sf9-35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含有p35基因;经放线菌素D处理后的细胞核酸电泳检测,证实Sf9-35具有抗凋亡特性能够支持凋亡抑制基因缺失的vAcΔp35病毒复制;发现p35基因在细胞内组成型表达只能延缓vAcΔp35感染及放线菌素D处理诱发的细胞凋亡的过程,而不能完全阻止其诱发的细胞凋亡.
关键词:抗凋亡;昆虫细胞;p35基因;杆状病毒
53
|
113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32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低温胁迫下PQQ对黄瓜幼苗子叶防御系统的影响
刘卫群,朱云集,王永华,赵永芳
1998(4)
摘要:报道了低温胁迫下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Quinone,PQQ)对黄瓜幼苗子叶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并与常规的外源活性氧清除剂8-羟基喹啉(8-HQ),抗坏血酸(As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QQ能提高SOD,AsAPOD活性,增加GSH含量.缓解电解质泄漏,减缓质脂过氧化作用.PQQ可作为活性氧清除剂,调节生物体内自由基代谢平衡,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关键词:吡咯啉喹醌;低温胁迫;黄瓜幼苗;活性氧清除剂;防御系统
76
|
145
|
2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33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Al-AA原位电化学聚合涂层研究
顾志忙,陶映初,张曦
1998(4)
摘要:采用恒电位法在铝阴极上原位电化学聚合丙烯酸(AA)形成聚合涂层,研究了电聚合电位、支持电解质及单体浓度等对成膜的影响,考察了电流密度随电聚合时间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当电聚合电位为8.0V时,一定浓度的丙烯酸溶液中添加0.05mol·L-1AlCl3支持电解质,电聚合30min即可得到3~5μm厚致密涂层.室温下,含15μm厚致密涂层的铝样在30g·L-1NaCl溶液中浸泡近一个月时间,涂层才破裂脱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确证了膜层的形貌结构,讨论了Al-AA阴极电化学聚合的机理.
关键词:电化学聚合;原位涂层;铝;丙烯酸
23
|
4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35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泥鳅原始生殖细胞的发生、迁移和性腺分化
高书堂,高令秋,岳朝霞
1998(4)
摘要:通过光学显微镜对泥鳅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germcels,即PGCs)的发生、迁移和性腺分化进行初步研究,发现泥鳅PGCs最初出现在原肠晚期预定中胚层内,体节中胚层与侧板中胚层分离后而位于侧板中胚层.随着胚胎进一步发育,PGCs沿着脏壁中胚层从消化道腹侧迁移到背面,进入系膜两侧的背壁上皮形成的生殖嵴,与生殖嵴共同组成未分化的生殖腺,此时的原始生殖细胞为性原细胞.PGCs在迁移过程中数量基本不变.另外,未分化生殖腺的不对称分布可能是雌雄分化的最早特征.
关键词:泥鳅;原始生殖细胞(PGCs);性腺分化
41
|
401
|
6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36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溶解-沉淀可逆的酶载体的合成及其应用
柏正武,卓仁禧
1998(4)
摘要:由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顺丁烯二酸酐共聚,合成了pH敏感的溶解-沉淀可逆的共聚物,并测试了共聚物溶解-沉淀相分离的临界pH值.以这种共聚物为载体,进行了木瓜蛋白酶的固定化.
关键词:pH敏感高分子;可逆溶解-沉淀;固定化酶
51
|
61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709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受乳糖启动子控制的基因表达过程的优化
侯松旺,李小洁,马辉文
1998(4)
摘要:借助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方法,对乳糖诱导的由乳糖启动子控制的大肠杆菌RNA聚合酶σ70因子基因表达过程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含此融合基因的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pGEMD的生长量达到OD600nm=1.0时,用终浓度为0.08%的乳糖进行连续5h的诱导,可使大肠杆菌RNA聚合酶σ70因子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大,并达到IPTG同样的诱导效果.流加低浓度的乳糖溶液能增加σ70因子的合成量,但是促进作用不很显著.
关键词:乳糖诱导作用;乳糖启动子;基因表达
24
|
336
|
2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37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双核稀土(Ⅲ)配合物的合成
胡培植,徐霞,孙绍发,张伦
1998(4)
摘要:合成了8个新型的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双核稀土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氢核磁共振谱及摩尔电导的测定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双核稀土配合物;合成及表征
66
|
173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710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亚铁氰化锌修饰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及应用
王珂,赵彬,王长发,蒋勉
1998(4)
摘要:用循环伏安法首次在金电极上制成一种新的类普鲁士-亚换氰化锌膜.研究发现,膜的形成不仅与新生成的Fe(CN)4-6和Zn(Ⅱ)有关,同时也受溶液中共存的其它离子的品种和浓度的影响.膜氧化时解离,溶解;还原时受膜厚度不同的影响呈不同的电极反应过程.现已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并利用亚铁氰化锌膜的特别性质,分析测定Zn(Ⅱ)达1×10-7mol/L,并也定量测定了K+.
关键词:亚铁氰化锌;无机膜;循环伏安法
38
|
121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38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自旋标记三元共聚物配体及其钆(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俞开潮,卓仁禧
1998(4)
摘要:用二乙基三胺五乙酸二酐和二氯磷酸-O-(1-氧-2,2,6,6-四甲基-4-哌啶醇酯)与多甘醇共缩聚,制得一系列三元共聚物配体及其钆(Ⅲ)配合物.表征了配体和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并测试了部分配合物的弛豫效能.
关键词:MRI造影剂;三元共聚物;钆(Ⅲ)配合物;氮氧自由基;弛豫效能
54
|
58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711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冠醚聚合物研究 Ⅴ.聚苯乙烯支载的开链硫杂冠醚的合成及其络合性能
董世华,宗振刚,胡运华,徐羽梧
1998(4)
摘要:聚乙烯苄基烯丙基醚与氯乙醇和N-溴代丁二酰亚胺作用得到溴烷氧化产物,再与二巯基多甘醇通过大分子反应合成了6种开链硫杂冠醚聚合物(PL).并测定了它们对Ag(Ⅰ),Au(Ⅲ),Pd(Ⅱ),Pt(Ⅳ),Cu(Ⅱ),Hg(Ⅱ),Zn(Ⅱ),Mg(Ⅱ)和K(Ⅰ)等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
关键词:硫杂冠醚聚合物;络合;金属离子
26
|
102
|
1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39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含硫氮双齿配位基的有机硅聚合物负载的铑络合物的催化作用
肖超渤,毛璞,林颐庚
1998(4)
摘要:含硫氮双齿配位基的有机硅聚合物和三氯化铑反应,制备了聚-γ-N(β-丁硫基)乙基胺丙基硅氧烷铑络合物和聚-γ-N(β-苯硫基)乙基胺丙基硅氧烷铑络合物.选用I-癸烯,I-十二烯、苯基烯丙醚、苯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环己烯、氯代十一烯和三乙氧基硅烷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另用丁烯进行氢化,以其实验结果评价其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铑络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1.5~1.8h之内,含有4.9×10-6mol的两种铑络合物可将I-癸烯,苯基烯丙基醚,I-十二烯硅氢化78%以上.其选择性在96%~100%之间.对丁烯的氢化效果良好.
关键词:聚-γ-N(β-苯硫基)乙基胺丙基硅氧烷;聚-γ-N(β-丁硫基)乙基胺丙基硅氧烷;铑络合物;催化剂;氢化;硅氢化
37
|
64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712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一个新的杆状病毒凋亡抑制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杜全胜,齐义鹏,Nor Chejanovsky
1998(4)
摘要:缺失功能性p35基因的苜蓿尺蠖核形多角体病毒(AcNPV)突变体(vΔP35K/pol+)感染草地夜蛾细胞(Sf9和Sf21)[1]及海灰翅夜蛾细胞(SL2)[2]时,引起细胞凋亡,从而使病毒的感染流产.我们发现海灰翅夜蛾核形多角体病毒(SlNPV)...
关键词:核形多角体病毒;细胞程序化死亡;Slp49
24
|
31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40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铁(Ⅲ)对趋磁细菌WD-1菌株分泌铁螯合物活性的影响
陈明杰,卫扬保
1998(4)
摘要:5μmol/L的苹果酸铁能够促进趋磁细菌WD-1合成和分泌铁载体-氧肟酸,外源铁浓度过高又能抑制其合成和分泌.WD-1菌株在其生长过程中并不是均匀地合成和分泌铁载体,而是根据自身对铁的需求即可获得性铁源浓度调节铁载体的合成与分泌.
关键词:趋磁细菌;铁载体;氧肟酸
35
|
97
|
1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713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分子标记或质量性状基因座位间连锁遗传分析的相关方法
胡中立,章志宏,何瑞锋,张学富
1998(4)
摘要:提出对两个分子标记或质量性状基因座位的表现型赋值后求相关系数C,通过t测验以检测此两个分子标记或基因座位间是否存在连锁,进而给出了重组值r及其抽样误差的估计公式.文中采用几个经典的实例,将相关方法的计算结果与3种经典的估计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实例比较,结果表明,相关方法与极大似然法所得结果在很多情况下极为相近,说明用相关方法进行连锁遗传分析是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关键词:分子标记;质量性状;连锁;重组值;相关方法
69
|
234
|
8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41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ht2的原位杂交物理定位
王静晖,宋运淳,杭超,刘立华
1998(4)
摘要:通过对与玉米大斑病(Helminthosporiumturcicum)抗性基因ht2紧密连锁的2个玉米RFLP分子标记bnl12.30和umc93的染色体原位杂交定位,推断了大斑病抗性基因ht2的物理位置.bnl12.30和umc93在遗传图中位于第八连锁群上,它们的探针分别同时与第三和八染色体进行了杂交,平均信号检出率为12.13%;它们在第八号染色体长臂上杂交信号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是33.30±1.41和34.47±2.75,在第三号染色体长臂上杂交信号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是51.41±2.75和56.54±2.94.基因ht2在遗传图上位于第八连锁群的bnl12.30和umc93之间,因此,ht2在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应为第八号染色体长臂,百分距离为33.30和34.47之间.在第三号染色体长臂上两个供试RFLP标记的分布区之间也可能有ht2的同源顺序.
关键词:玉米;原位杂交;RFLP标记;ht2基因
27
|
120
|
4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714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分子内相互作用的认知: 二茂铁共轭联多吡啶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
尹业高,李卫东,李良超,张恭启,黄永德
1998(4)
摘要:报道了6-二茂铁基-2,2-联吡啶(fcbpy)配体和4-二茂铁基-2,2,6,2″-联三吡啶(fctpy))的Mn(I)配合物1([Mn(II)(fctpy)2](ClO4)2·2H2O)的晶体结构.电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联多吡啶取代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使二茂铁部分的氧化电位发生了明显的正移.而配体fctpy与其配合物1的结构比较表明:Mn(I)离子的引入对配体部分的键长却没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二茂铁;电化学;联多吡啶;锰(I)配合物
41
|
117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43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含羟基中环二胺及其衍生物NMR研究
刘盛华,薛国平,付恩琴,吴成泰,毛希安,袁汉珍
1998(4)
摘要: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一类新的含羟基中环二胺及其衍生物在水溶液中的构型和构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发现这些化合物的环都是椅式构象,羟基处在e键上,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环具有刚性.
关键词:羟基中环二胺;羧酸衍生物;磷酸衍生物;核磁共振;构象
52
|
3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715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卡拉胶与槐豆胶协同相互作用及其凝胶化
何东保,詹东风
1998(4)
摘要:讨论了卡拉胶与槐豆胶(LBG)形成凝胶的共混比例、最佳膨化温度和膨化熟成时间,以及制备温度和体系盐离子浓度对凝胶化的影响.
关键词:协同相互作用;凝胶化;熟成时间
22
|
347
|
1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44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二乙胺合三(5-甲基-2-苯并噻唑基)硼烷的晶体结构
袁国正,张桂森
1998(4)
摘要:标题化合物二乙胺合三(5-甲基-2-苯并噻唑基)硼烷(C28H29BN4S3(Mr=527.57)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397(8)nm,b=1.1742(6)nm,c=1.3100(2)nm,α=104.29(2)°,β=92.99(3)°,γ=98.58(5)°,V=1.3790nm3,Z=2,Dc=1.270g/cm3,μ(MoKα)=2.804cm-1.结构的偏离因子R=0.0648,Rw=0.0737.结构测定表明,甲基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导致硼碳键键长的平均化,预示杂环对硼原子的π-电子反馈与胺基氮原子对硼原子的反馈有彼消此长的关系.
关键词:苯并噻唑;硼烷;晶体结构
29
|
3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717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月桂酸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桂兴芬,杨萍,邹国林
1998(4)
摘要:报道了月桂酸修饰SOD的方法,获得了高比活力、高稳定性、高回收率的月桂酸修饰SOD,其对温度、pH、人胃液的稳定性均远高于天然SOD,且可长期于室温存放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化学修饰;月桂酸;稳定性
25
|
195
|
1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45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猪瘟病毒RT-PCR产物的T载体克隆、测序及同源比较
傅烈振,张楚瑜,王宁,朱燕,于建石
1998(4)
摘要:利用TaqDNA聚合酶的无模板延伸活性制备了可直接克隆PCR产物的T载体,并成功地对猪瘟病毒HCLV株的RT-PCR产物进行了克隆.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表明该RT-PCR产物是猪瘟病毒特异的,与已知序列的猪瘟病毒毒株的序列同源性均高达96.7%~98.7%.HCLV株与C株具有相同的起源,但序列比较发现它们既有共同的点突变,也有序列上的差异,表明这两株病毒在各自独立的传代过程中已发生了各不相同的遗传性变异,值得进一步比较研究.
关键词:猪瘟病毒;T载体克隆;核酸序列分析;同源性比较
65
|
12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718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研究——不育系、保持系苗期基因表达差异初步探讨
刘俊,朱英国
1998(4)
摘要: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了珍汕97、马协和丛广41等3套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及保持系(B)在二叶苗期基因表达情况,发现这3套材料的不育系和保持系在苗期都存在着基因表达的差异,且基因表达的差异情况各有特点.
关键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mRNA差异显示
45
|
109
|
1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46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磁场抑制肿瘤和影响细胞跨膜电位的探讨
张沪生,杜碧,张新晨,李佑民,曾繁清,虞国寅,姚博文
1998(4)
摘要:峰值磁场0.6~2.0T,磁场梯度10~100Tm-1,脉冲宽度20~200ms,重复频率0.16~1.34Hz的磁场作用于鼠S-180肉瘤,在电镜下观察到肉瘤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特征和线粒体肿胀,这一磁场能引起2.5mV的跨膜电位变化,导致Ca2+内流,促使细胞凋亡.
关键词:脉冲梯度磁场;鼠S-180肉瘤;跨膜电位;细胞程序性死亡
49
|
118
|
3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719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结构参数F对稀土元素化合物Δ
f
H
m
的相关研究
杨锋,王利亚,董莲叶,颜肖慈,欧阳礼,罗明道,屈松生
1998(4)
摘要:用代表顶点原子化学特征的矩阵L、代表顶点原子与键联结关系的矩阵W、代表相邻原子键连情况的矩阵X,它们相乘定义结构参数F,并用F对98个稀土元素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拟合,相关系数为0.9582.
关键词:结构参数F;稀土化合物;标准生成焓;相关性
23
|
26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721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二氯和邻菲罗啉二酮的镍(Ⅱ)、铜(Ⅱ)、锌(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彭正合,潘庆才,房晨婕,张治民,秦子斌
1998(4)
摘要:以MCl2和配体L(L=1,10-菲罗啉-5,6-二酮)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MLCl2,M=NiⅡ,CuⅡ,ZnⅡ,并经元素分析、热谱、IR和摩尔电导表征.三者均为四配位的电中性配合物,热稳定性高于500K,易溶于DMF、DMSO和吡啶,可溶于乙腈和水.它们在DMF中于350nm和315nm附近显示出强的M-L荷移跃迁
关键词:邻菲罗啉二酮;配合物;镍;铜;锌
52
|
272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722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加载中...
上一期
下一期
批量引用
0
批量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