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武汉大学期刊中心
无数据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信息
联系我们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声明
下载中心
编委风采
最新刊期
1999
年
第
2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高比表面NiMo-RuO
2
复合催化层析氢电极
蔡乃才,桂岳琼,黄勤
1999(2)
摘要:报道了NiMo-RuO2复合催化层的制备方法、电极的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因子、RuO2含量对析氢过电位的影响、电极的稳态阴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电极在含Fe3+离子的碱溶液中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NiMo合金中引入RuO2微粒增大了电极的真实反应面积,改善了电极的催化活性和抵抗Fe3+离子去活性作用的能力
关键词:析氢电极;NiMo-RuO2催化层;复合镀技术
35
|
97
|
1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108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电流型二氧化碳气体传感器件全固态电化学体系的研究
周仲柏,周亚民
1999(2)
摘要:用聚丙烯腈(PAN)、二甲亚砜(DMSO)和高氯酸四丁基铵(TBAP)制备了一种新型固体聚合物电解质.以恰当用量配比的PAN-DMSO-TBAP聚合物电解质呈有高达10-4S·cm-1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好的空间网状多孔结构,由其在金微电极上成膜构成的全固态电化学体系,在常温下对CO2气体有良好的电流响应特性.如此构型一体的全新的电流型CO2气体传感器,既消除了传统电化学传感器因电解液渗漏或干涸带来的弊端,又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的独到优点
关键词: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全固态电化学体系;电流型二氧化碳气体传感器;聚丙烯腈
44
|
234
|
18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338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甲壳质类聚合涂层材料的改性及性能研究 Ⅱ.水溶性壳糖胺及其绿色涂层
张曦,陶映初,吴少晖,王峰
1999(2)
摘要:通过H2O2的降解作用可得到水溶性壳糖胺(CS)产物.降解速度及产物颜色与CS用量、H2O2浓度和降解温度等工艺条件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在80℃温度下,搅拌速度为2400r·min-1,用6g·L-1H2O2可使33.0g·L-1CS降解成水溶性产物,其降解速度为1.21g·L-1·h-1.由产物的FT-IR谱图初步推断了降解反应机理.由所得水溶性CS制得了一种兼有材保与环保双重作用的绿色涂层,这对CS的改性与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水溶性;壳糖胺;降解;涂层
63
|
45
|
9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543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螯合树脂研究 ⅩⅩⅩ.硫脲型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
徐羽梧,杨亚核,李汉平
1999(2)
摘要:用环硫氯丙烷分别与硫脲、氨基硫脲、对-亚苯基双硫脲和间-亚苯基双硫脲反应合成了四种新的硫脲型螯合树脂.由于硫脲及其衍生物分子中的硫酰氨基碱性较弱,上述反应要在较高温度下(80~100℃)才能顺利进行.研究了这类树脂对贵金属的吸附性能.它们对金、银的吸附容量比对钯、铂的高些,双硫脲型树脂的吸附能力又比单硫脲型树脂强些.X-光电子能谱的研究表明:此类硫脲型树脂吸附金时,配位原子S和N均起作用
关键词:硫脲型树脂;吸附;贵金属;X-光电子能谱
43
|
287
|
3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110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PCR方法研究
吕碧文,俞颂东,金水仙
1999(2)
摘要:探讨了PCR法鉴定牛早期胚胎性别时所用的引物,反应缓冲液中Mg2+浓度,循环反应的次数及可能造成污染的各种因素对性别鉴定结果的影响.并对18个胚胎进行了性别鉴定,移植38枚性别鉴定后的胚胎,成功产下2头与预测性别一致的牛犊,胚胎性别可鉴率为94.1%,预测性别符合率为100%.
关键词:胚胎性别鉴定;PCR
34
|
111
|
3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114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2-巯基噻唑啉和咪唑在无氰碱性镀锌中的作用
左正忠,左超,杨江成,吕志,王志军
1999(2)
摘要:运用阴极极化法、旋转圆盘电极法和赫尔槽试验法研究了2-巯基噻唑啉、咪唑在无氰碱性镀锌中的作用.结果表明:2-巯基噻唑啉在高电流密度区增大了阴极极化,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正整平能力;而咪唑在低电流区有去极化作用、在高电流区有增大极化作用.因而,它们对镀液的分散能力都很有利
关键词:2-巯基噻唑啉;咪唑;镀锌;添加剂
53
|
199
|
1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115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HGV NS
3
cDNA片段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
李小洁,马东晖,马辉文,童立恒
1999(2)
摘要:一段长度为1327bp的庚型肝炎病毒cDNA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得到表达.此cDNA被插入到噬粒pGEMD中,位于编码大肠杆菌RNA聚合酶σ70-因子氨基端8个氨基酸残基的DNA序列的下游,并与σ70-因子处于同一阅读框.表达的含有HGV蛋白质的融合蛋白达到宿主菌细胞蛋白总量的百分之十.免疫印迹实验证明,此种融合蛋白能被庚型肝炎病人的血清识别
关键词:庚肝病毒;基因表达;抗原性
27
|
1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730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雷公藤甲素对大鼠睾丸组织代谢的影响
林元藻,彭少君,陈世红,刘素鹏,邹国林
1999(2)
摘要:选Wister雄性大鼠22只,随机分为给药组与对照组,用雷公藤甲素(每日按每千克体重30μg)灌胃,12d后处死,测定其睾丸组织匀浆液中果糖含量和酸性磷酸酶(ACP)、透明质酸酶(HAse)、α-淀粉酶(α-AMS)的活性.结果表明,给药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果糖含量和HAse活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CP和α-AMS活性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提示雷公藤甲素可降低精液质量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代谢;睾丸组织
29
|
195
|
2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116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癌胚抗原启动子驱动tk基因在人肺腺癌细胞中的靶向表达
肖庚富,齐义鹏,程璇,李凌云
1999(2)
摘要:用荧光素酶报导基因,发现cea启动子在CEA阳性的肺腺癌细胞A549中的活性是在CEA阴性的宫颈癌细胞Hela中的16倍.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CEAtk,cea启动子控制效应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的表达.转染了质粒pCEAtk的A549细胞对甘昔洛韦(GCV)的敏感性是未转染细胞的865倍,而转染了pCEAtk的Hela细胞则仍保持对GCV的抗性.结果表明:cea启动子可用于CEA阳性的肺腺癌等细胞的靶向性基因治疗
关键词:癌胚抗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基因治疗
49
|
38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118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藻红蓝蛋白α-亚基的低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的研究
赵开弘,周明,李月,Hugo Scheer
1999(2)
摘要:在-150~+20℃范围测定了藻红蓝蛋白α-亚基的低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圆二色光谱.通过这些光谱测定表明:在温度低于-90℃时藻红蓝蛋白α-亚基可逆光化学反应很小,在温度高于-70℃时藻红蓝蛋白α-亚基能发生可逆光化学反应但不存在中间态.-70~-90℃时藻红蓝蛋白α-亚基的可逆光化学反应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圆二色光谱中产生特定的信号,它们可能相应于藻红蓝蛋白α-亚基可逆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中间态.这些实验还表明:藻红蓝蛋白α-亚基的脱辅基蛋白没有形成一个特定的空间来允许其辅基色素发生可逆光化学顺反异构化,其中辅基色素的可逆光化学顺反异构化只有在脱辅基蛋白的结构同时发生相应变化时才能发生
关键词:藻红蓝蛋白α-亚基;低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低温紫外-可见圆二色光谱
98
|
230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119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眼镜蛇(Naja naja atra)毒膜毒素MT-Ⅰ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张愚,秦妮,高荣,李文辉,王婉瑜,熊郁良
1999(2)
摘要:从眼镜蛇(Najanajaatra)毒中纯化出膜毒素MT-Ⅰ,该毒素与磷脂酶A2产生协同溶血效应,使小鸡颈二腹肌等标本产生进行性挛缩,对体外Hut-78细胞有杀伤作用,腹腔注射能引起家猫的心电图异常
关键词:眼镜蛇(Naja naja atra);膜毒素MT-Ⅰ;生物学效应
34
|
58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120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腺病毒载体与肿瘤基因治疗
齐兵,齐义鹏,苏霏
1999(2)
摘要:基因导入系统是恶性肿瘤基因治疗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腺病毒作为载体介导外源效应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高效表达,使其应用日趋增多.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腺病毒可分为复制缺陷型和复制型.常用的效应基因包括:抑癌基因,前药转换酶基因,核酶基因和细胞因子基因等
关键词:肿瘤基因治疗;腺病毒载体;效应基因
67
|
12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325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家蚕核多角体病毒双穿梭载体的构建及GFP和HBeAg融合蛋白的表达
邓小昭,朱应,刁振宇,齐义鹏
1999(2)
摘要:用AcNPV穿梭载体Ac-Bacmid与野生型BmNPVDNA共转染家蚕BmN细胞,通过同源重组得到整合了lacZ/Tn7at/miniF表达盒的BmNPVBacmid,除能在大肠杆菌/BmN细胞中穿梭复制外,还能感染BmN-PV的非允许细胞Sf9,成功地构建了BmNPV的双穿梭载体.经与重组转座质粒pFGHe转座,获得了插入gfp/HBVe融合基因的重组rBm-Bacmid(rBmGHe),在家蚕细胞中表达了既能发射绿色荧光又具有HBeAg抗原性的双功能融合蛋白.Bm-Bacmid为杆状病毒BactoBac策略增添了一个新成员
关键词:BmNPV;转座-穿梭载体;转座子Tn7;GFP/HBeAg融合蛋白
58
|
82
|
1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326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小鼠B7-1cDNA克隆、测序、表达及其抗瘤效应的初步探讨
刘然义,屈伸,尤颖健,邓耀祖
1999(2)
摘要:用反转录PCR的方法,从BALB/c小鼠脾细胞中扩增出B7-1cDNA后,插入pcDNA3质粒中构建成小鼠B7-1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mB7.1,经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实此表达载体中插入的B7-1cDNA的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通过脂质体介导将pCD-mB7.1导入B7-1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0)中,经RT-PCR和RNA斑点杂交初步证实B7-1在肿瘤细胞中获得了稳定有效的表达.同源小鼠脾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混合培养后采用LDH释放改良法测定淋巴细胞特异杀伤活性,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和模拟转染的B16细胞相比,B7-1基因转染的B16细胞能较有效诱导淋巴细胞产生针对野生型B16细胞的特异杀伤活性(p<0.02).这说明,将B7-1基因导入肿瘤细胞表达能提高其免疫原性,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关键词:B7-1;基因表达;反转录PCR;RNA分子杂交;基因治疗
67
|
33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121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2,4-二氧六氢-1,3,5-三嗪糖苷的合成
陈洪,戴志群,苏新梅,付磊,曲凡歧
1999(2)
摘要:2,4-二氧六氢-1,3,5-三嗪与乙酰溴代糖反应,合成了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标题化合物(I~IV),产物结构均经IR,1HNMR和EA鉴定
关键词:2.4-二氧六氢-1.3.5-三嗪;溴代乙酰基糖;合成
31
|
86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328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吡啶及其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对铝缓蚀性能的影响
颜肖慈,赵红,董莲叶,罗明道,任红轩,陈冠雄
1999(2)
摘要:在酸性条件下采用失重法测量了吡啶及其衍生物对纯铝的缓蚀性能.用AM1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优化计算了这类化合物分子的几何构型、电荷密度、轨道能级等量子化学数据.文中讨论了其吸附机理
关键词:吡啶及其衍生物;铝;缓蚀效率;AM1
51
|
106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610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染料中间体2-间氨基苯磺酰胺-6,8-萘二磺酸的合成
张治民,梁淑彩,邱孝群,李庆云,孙丽芳
1999(2)
摘要:详细报道了以氨基G酸(2-氨基-6,8-萘二磺酸)和间氨基苯磺酸为原料合成新型染料中间体2-间氨基苯磺酰胺-6,8-萘二磺酸的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研究,产物经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质谱测定,与结构相符
关键词:氨基G酸;间氨基苯磺酸;2-间氨基苯磺酰胺-6.8-萘二磺酸;染料中间体
62
|
183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098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依赖新辅基PQQ甲醇脱氢酶的研究
赵永芳,成汇,张经纬,王银善
1999(2)
摘要:生长在以甲醇作唯一碳源的甲基营养菌(Methylotrophicbacteria)No.2细胞,经超声波破碎,缓冲液抽提,DEAE-和CM-纤维素柱层析等纯化步骤,可得到纯化的甲醇脱氢酶(MDH),其比活力为5.7u/mg.该酶进行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用相应的试剂分别染色,其蛋白质,酶活性和醌蛋白谱带均呈现一条迁移距离相同的主带.该酶由两个β亚基(60kb)和两个α亚基(10kb)构成,每个α亚基束缚一个新辅基PQQ(吡咯喹啉醌).光谱分析显示,290nm有一肩峰,345nm有一特征峰,400nm有一平台.这些数据表明,MDH是一种依赖PQQ的醌酶
关键词:甲醇脱氢酶;吡咯喹啉醌;甲基营养菌
45
|
181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124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
徐连根,沈志祥
1999(2)
摘要:应用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与替硝唑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34例,并与单用奥美拉唑治疗的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34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Hp根除组愈合率与Hp未根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三联疗法具有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高,无严重毒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价格适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
25
|
14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329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2,4-二氯甲苯氨氧化法制备2,4-二氯苯腈研究
黄驰,郑穹,谢光勇,许崇文,陈高清,陈远荫
1999(2)
摘要:对2,4-二氯甲苯经氨氧化法,一步制备有机中间体2,4-二氯苯腈进行了研究.在“微反-色谱”联用装置上完成催化剂的评比和筛选后,在内径30mm的石英管固定床反应器上印证并进行工艺条件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氨比、空气比和空速对反应的转化率、摩尔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所确定的工艺简捷,在合适的条件下使用DT124号催化剂,转化率高达98.1%、摩尔收率89.5%,生成2,4-二氯苯腈为白色针状或片状结晶,纯度高于99%.同时,结合2,6-二氯甲苯氨氧化反应研究工作,对二氯甲苯的2、4位和2、6位的两个氯原子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关键词:氨氧化;2.4-二氯甲苯;2.4-二氯苯腈
49
|
243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099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两种二茂铁甲基二氧大环多胺的电化学性质
方茂海,高翠琴,傅恩琴,薛鹏,吴成泰
1999(2)
摘要:利用循环伏安法对我们新设计合成的两种二茂铁甲基二氧大环多胺化合物——1-二茂铁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三烷-5,7-二酮(简称FcCH2L1)和1-二茂铁甲基-1,4,7,11,14-五氮杂环十六烷-3,15-二酮(简称FcCH2L2)——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包括酸碱度的影响以及它们对Zn2+,Ca2+,Cd2+,Cu2+,Ni2+,Co2+等金属离子的电化学响应情况.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体系中化合物FcCH2L1对Ni2+具有选择性络合,而化合物FcCH2L2对高氧化态的Ni3+有稳定作用
关键词:二茂铁甲基;二氧大环多胺;电化学响应;循环伏安法
54
|
74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331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植物病毒病化学防治剂的探寻 ⅤⅢ.1,5-二乙酰基-3-乙基-DHT羧酸酯的合成
戴志群,龙思会,陈洪,付磊,曲凡歧
1999(2)
摘要: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羟乙基DADHT的酯化衍生物,新化合物经IR和MS确定结构.其水溶性,脂溶性较DADHT好
关键词:1.5-二乙酰基-1.3.5-三嗪六氢-2.4-二酮;酯化;植物病毒
55
|
46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101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间接荧光猝灭法测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潘祖亭,王润涛,徐勉懿
1999(2)
摘要:系统地研究了在TritonX-100存在下的弱碱性介质中,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长效青霉素和头孢菌素VI对2,7-二溴羟汞基荧光黄钠盐的荧光定量猝灭作用,提出了一种间接荧光猝灭测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含量的新方法.该法简便、快速,体系稳定,线性范围宽,并已成功地用于体液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物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抗生素;荧光光谱法;表面活性剂;药物
21
|
157
|
1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102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植物病毒病化学防治剂的探寻 Ⅺ.三羧酸乙基DHT酯的合成及抗病毒活性
曲凡歧,戴志群,陈洪,苏新梅,肖春华
1999(2)
摘要: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三羧酸乙基DHT的酯类化合物,新化合物的水溶性、脂溶性均较DHT好,并有一定抗病毒活性,其中化合物2的活性最高,对TMV的抑制百分率达到90%,优于对比的DHT
关键词:2.4-二氧六氢-1.3.5-三嗪;植物病毒;酯化
45
|
67
|
18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103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刺鳅性染色体的细胞遗传学确定证据
刘江东,黄晓,余其兴,周荣家,郭一清,刘利,张四明,邓怀,汪登强
1999(2)
摘要:通过对刺鳅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核型、Ag-NORs和C-带分析,以及对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粗线期二价体配对行为的系统观察,确定刺鳅具有一对异配的大型性染色体,其性别决定属XX/XY型
关键词:刺鳅;性别决定;二价体;C-带
44
|
145
|
19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334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杂芳基硼化合物的合成
黄世文,单自兴,黄金昆,赵德杰
1999(2)
摘要:利用2-溴噻吩、镁屑、硼酸三正丁酯或三氟化硼乙醚室温下一锅反应分别合成了一噻吩基、二噻吩基硼酸,三噻吩基硼烷及其衍生物.利用5-甲基-2-呋喃基锂、2-苯并呋喃基锂与硼酸三正丁酯或三氟化硼乙醚低温下反应合成了几种含呋喃基硼化合物.利用烃基格氏试剂与噻吩基硼酸正丁酯低温下反应合成噻吩基烃基硼酸衍生物
关键词:噻吩基硼化合物;5-甲基-2-呋喃基硼化合物;2-苯并呋喃基硼化合物;“一锅”格氏反应;锂试剂
58
|
293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104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老年患者中胸位、下胸腰位硬膜外麻醉的监测
王丹莉,张维
1999(2)
摘要:通过对220例老年人中胸位、下胸腰位硬膜外麻醉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总结出硬膜外麻醉对上述重要指标产生影响的规律,从而可提高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
关键词: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监测
46
|
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540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硅烷化磁铁粉固定胰蛋白酶的研究
王乐勤,赵开弘,李耀辉,周明,张震宇
1999(2)
摘要:分别以硅烷化磁铁粉、硅烷磁化脱乙酰几丁质及脱乙酰几丁质作载体,甲醛或戊二醛为交联剂,对胰蛋白酶的固定化条件及所制备的固定化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了载体种类、交联剂和pH值以及载体与酶比例等因素对胰蛋白酶固定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载体固定胰蛋白酶的特点,证明以硅烷化试剂和甲醛作交联剂的硅烷化磁铁粉作胰蛋白酶固定化的载体具有明显优点,所制备的硅烷化磁铁粉固定化胰蛋白酶酶学性质明显优于可溶性胰蛋白酶
关键词:胰蛋白酶;酶固定化;硅烷化磁铁粉
62
|
145
|
19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105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突变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昆虫细胞和幼虫中的表达
裴子飞,杜全胜,齐义鹏,朱应
1999(2)
摘要:用细菌—杆状病毒穿梭系统(Bac-to-Bac)将一套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S65T)和完整多角体蛋白基因的表达盒转座到AcNPV-Bacmid的Tn7转座接受位点,从而构建出一种带有gfp基因和完整多角体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用这一重组病毒感染细胞能稳定地形成多角体,并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强烈的绿色荧光,以重组病毒感染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幼虫后,在阳光下即可看到发射绿色荧光的幼虫,在手提式长波紫外光照射下绿色荧光更为强烈,带绿色荧光的幼虫在昆虫生态学和杆状病毒流行病学等研究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杆状病毒;细菌-杆状病毒穿梭系统;基因表达
55
|
59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336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抑癌基因bcl-2在玉米染色体中的荧光原位杂交定位
杨征,蔡陈,郭一清,宋运淳,刘立华,张后今
1999(2)
摘要:以人的抑癌基因bcl-2为探针,通过Southern杂交技术,发现bcl-2在玉米和水稻的基因组中均具有同源序列;并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玉米中的bcl-2同源序列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bcl-2在玉米第4号和第7号染色体上均检出了杂交信号,信号检出率分别为8.16%和6.63%.bcl-2在第4号染色体长臂上的杂交信号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为58.07±4.90,在第7号染色体长臂上的杂交信号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为80.34±3.12.上述研究结果为研究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可能调控机制提供了线索,将有利于进一步分析植物与动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相关性
关键词:玉米;细胞程序性死亡;bcl-2;同源序列;荧光原位杂交
16
|
75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541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一种具高活性的酪氨酸酶基因启动子片段的分离
AazazAbderrahmane,王戈林,沈萍
1999(2)
摘要:利用大肠杆菌启动子探测质粒pKK232-8为载体,经HindⅢ-BamHⅠ完全消化后与HindⅢ-BamHⅠ部分消化的嗜麦芽假单胞菌染色休DNA进行体外连接,转化E.coliHB101感受态细胞,在含氨苄青霉素(Ap)和氯霉素(Cm)的选择平板上筛选转化子.从随机挑选的54株转化子中,获得一株抗氯霉素水平达1000mg/L的转化子E.coliPASI,所含重组质粒被命名为pASI.经限制性酶切分析和杂交分析表明,pASI质粒上插入了一段来源于嗜麦芽假单胞菌染色体的DNA片段,其大小为1.4kb.SDS-PAGE分析表明转化子E.coliPASI在含Cm的培养基上,额外表达了一条22×103的CAT蛋白质带.将重组质粒pWSY上的嗜麦芽假单胞菌mel基因亚克隆到pASI上1.4kb启动子功能片段下游,构建成E.coliAWS工程菌株,使黑色素产率提高了70.6%.
关键词:启动子;酪氨酸酶基因;黑色素;嗜麦芽假单胞菌AT18
31
|
105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3107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加载中...
上一期
下一期
批量引用
0
批量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