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武汉大学期刊中心
无数据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信息
联系我们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声明
下载中心
编委风采
最新刊期
2002
年
第
2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中纳米金的可控性合成
原 弘,刘小玲,蔡汝秀,庞代文
2002(2): 129-132.
摘要:介绍了氯金酸直接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的改进方法,通过本方法获得了分散性好、粒径在5-14nm的金纳米颗粒.结合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和纳米微粒本身的高比表面积引起的金粒子电荷表面分布变化,探讨了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在纳米合成中的作用,研究表明SDS在纳米颗粒形成过程中先与Au3+形成复合体,同时在Au3+被还原为Au并聚集成纳米颗粒时SDS起到了稳定剂和分散剂的作用,阻止了纳米金的进一步团聚,使金粒子的粒径分散比较均匀,尺度可控.初步结果表明本方法制备的纳米金颗粒对蛋白质(如BSA等)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并有可能发展简便快速的蛋白质测定方法.
关键词:纳米金粒子;SDS;分散性
36
|
386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67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醋酸甲萘氢醌的荧光光谱分析法及其应用
潘祖亭,马 勇,王晓燕,汪璐玲,王 巍
2002(2): 133-135.
摘要:用荧光光谱法系统地研究了醋酸甲萘氢醌的自身荧光现象及其分别与β-环糊精、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产生的荧光增敏作用,实验了在不同条件下的荧光性质,提出了高灵敏度测定醋酸甲萘氢醌的荧光光度分析新方法.体系的荧光激发波长λex=279nm,荧光发射波长λem=339nm,荧光强度F值与醋酸甲萘氢鲲的浓度在0-3.87×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此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醋酸甲萘氢醌;β-环糊精;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荧光光度法;药物分析
51
|
102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920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纳米级氧化铁的合成及其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研究
喻德忠,蔡汝秀,潘祖亭
2002(2): 136-138.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氧化铁,研究了合成条件,并采用TEM对产品进行了表征,测得产品的平均粒径为20-30nm.研究了纳米级氧化铁对Cr(Ⅵ)的吸附.在pH=3.0,吸附比为3.5×10-6:1×10-2(g/g)时,平均吸附效率为95.98%,最大吸附量为398.3μg Cr(Ⅵ)/g.采用2mol/LNaOH可完全洗脱纳米氧化铁所吸附的Cr(Ⅵ),测定了回收后的纳米氧化铁对Cr(Ⅵ)的吸附效率,结果表明纳米级氧化铁可循环使用,这将为环境污水中Cr(Ⅵ)的治理及研究纳米材料的吸附行为提供参考.
关键词:纳米氧化铁;溶胶-凝胶法;六价铬;TEM表征;吸附
26
|
622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111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保健酒中淫羊霍苷成分的分析研究
颜金莲,周 平,邓林峰
2002(2): 139-141.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某保健酒中淫羊藿苷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保健酒中淫羊藿苷的平均含量为0.627%,平均回收率为98.1%,相对标准差(RSD)为2.1%.本分析方法也适用于其他保健酒、药材和药品中淫羊藿苷成分的分析测定.
关键词:保健酒;淫羊藿苷;高效液相色谱
17
|
154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34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油乳法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氧化钛和钛锆氧化物复合填料
薛振东,贺 飞,冯钰锜
2002(2): 142-146.
摘要:以四氯化钛(TiCl4)和氧氯化锆(ZrOCl2·8H2O)为原料,采用油乳法制备了氧化钛和钛锆氧化物复合色谱填料.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易于控制,重现性好.用扫描电镜、X-粉末衍射、氮吸附法等方法研究了这两种氧化物微球的物理化学性质,表明所制得的多孔微球粒径分布窄(4-6μm),孔径在中孔范围内(TiO5.8nm,TiO2-ZrO2 7.4nm),机械性能良好(可承受41Mpa压力),完全满足高效液相色谱的需要.
关键词:氧化钛;氧化锆;油乳法;高效液相色谱;填料
15
|
134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922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染料分子印迹聚硅氧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Ⅰ)
孟令芝,余兆菊,袁良杰
2002(2): 147-150.
摘要:分别以分散蓝和分散红两种染料为模板分子,3种硅烷偶联剂为功能单体,二氧化硅微球为载体,应用自组织法,制备了两种染料分子印迹的微球形聚硅氧烷.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分子印迹聚硅氧烷对各自模板分子的吸附性能及选择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与非印迹聚硅氧烷相比,染料分子印迹的聚硅氧烷对其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分子印迹聚硅氧烷的吸附速率也被讨论.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硅氧烷;二氧化硅微球;分散染料;吸附;分子识别
12
|
257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71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HgCl
2
/I
2
复合催化剂协同催化合成异丙醇钇的研究
陈永熙,孙育斌,雷家珩,周立娟
2002(2): 151-154.
摘要:以金属钇和异丙醇为原料,以HgCl2/I2为复合催化剂,通过对金属钇的机械加工以增加其比表面,并将异丙醇脱水使其含水量降低至0.05%,体系在82℃回流5h,经过滤、减压蒸馏,得到了白色海绵状异丙醇钇,其产率高达83%,合成时间比文献报道的缩短了19h,产率提高了8%.文章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用量为20gY加入60mg HgCl2/I2,研究了合成产率与HgCl2/I2催化剂和HgCl2催化剂的依赖关系及异丙醇中含水量对合成产率的影响,并对HgCl2/I2的催化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异丙醇钇;合成;HgCl2/I2;催化剂
26
|
67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36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梳状聚醚磁性三相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李 曦,张超灿,庞金兴,铁丽云,王成刚
2002(2): 155-158.
摘要:以表面经偶联剂修饰的γ-Fe2O3为载体,通过聚[β-氯乙基缩水甘油醚]分别与乙二醇单甲醚和一缩二乙二醇单甲醚的醇钠盐反应,合成了两种磁性梳状聚醚三相相转移催化剂,研究了它们在碘代、二氯卡宾对双键加成和混合醚制备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这类磁性催化剂在机械搅拌下易于均匀分散在水中,静置下自身能快速凝聚沉降,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能.
关键词:磁性催化剂;三相催化剂;梳状聚醚;相转移反应
50
|
107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62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具有荧光响应的大环多胺阴离子受体的设计与合成
曾振亚,方 磊,隗兰华,孟令芝,吴成泰,何永炳
2002(2): 159-162.
摘要:两种新的具有荧光响应的大环多胺阴离子受体L1和L2被合成,经2HNMR、MS和元素分析等证实了它们的结构和组成,对中间体及产物的合成和分离纯化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荧光;大环多胺;合成
15
|
174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51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掺杂Eu
3+
离子的钨酸锂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杨水金,黄 锋,孙聚堂,周运鸿
2002(2): 163-166.
摘要: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掺杂Eu3+的Li2WO4材料,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及交流阻抗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观察和测试.结果表明:适量Eu2O3掺入的掺入可提高基质材料的发光和导电性能.
关键词:Li2WO4;EU3+;离子导电率;发光;合成
11
|
108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9924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液相氨氧化合成对叔丁基苯腈新方法研究
刘 琳,马玉龙
2002(2): 167-170.
摘要:在非溶剂系统中,采用液相氨氧化合成新方法,一步合成了含有热敏性基团的对叔丁基苯腈,并对催化剂体系进行了初步分析.该方法简单,环境保护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对叔丁基甲苯;对叔丁基苯腈;液相氨氧化;氨氧化
15
|
125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46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电解质对淀粉与PVA混合浆相分离行为的影响
梁 茵,祝志峰
2002(2): 171-174.
摘要:以初显分离时间和沉降率为量化指标,定量研究了硫酸钠、氯化钠和磷酸二氢钠3种电解质对淀粉与PVA混合浆相分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电解质的存在都会使混合浆的相分离速度明显增大,但对相分离程度影响不大.此外,本文还研究了电解质存在下淀粉品种、聚乙烯醇分子量和醇解度、以及混合浆液中淀粉含量对混合浆相分离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聚乙烯醇;淀粉;相分离;电解质
14
|
142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33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非溶剂法合成3,4-二氯苯甲酸研究
梁 芸,马玉龙
2002(2): 175-178.
摘要:在自制催化剂及无溶剂存在的条件下用空气氧化3,4-二氯甲苯合成了3,4-二氯苯甲酸,并研究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原料和主催化剂的重量比为1000:3,温度在165℃,压强为1.35MPa为较适宜的反应条件.反应时间10h时,转化率为51.2%,产率达到87.4%.
关键词:3,4-二氯甲苯;3,4-二氯苯甲酸;液相氧化;液相氧化催化剂
19
|
99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113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氯化镉与对甲基苯胺配位反应的热化学研究
李 昕,邵 伟,刘 义,胡立新,屈松生
2002(2): 179-182.
摘要:用新型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一定比例的 HCl(3.0 mol·L-1)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作为量热溶剂,分别测定了反应物[CdCl2·5/2H2O,p-tol]和产物[Cd(p-tol)2Cl,H2O]的溶解焓,设计了一个新的热化学循环,得到了氯化镉与对甲基苯胺配位反应的反应焓△rHm=-7.598kJ·mol1-,并计算出了配合物Cd(p-tol)2Cl2的标准生成焓.推荐其值为:△rHm=(p-tol)2Cl2,s]=-490.773kJ·mol-1
关键词:配位反应;热化学;标准生成焓;氯化镉;对甲基苯胺
40
|
4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54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取代苯和取代苯甲酸衍生物的标准生成焓的估算
欧阳礼,李良超,张巧玲
2002(2): 183-187.
摘要:基于取代苯和取代苯甲酸衍生物的标准生成焓受取代基的初级效应、次级效应及取代基之间的障碍点等因素影响.用已知的氟苯、氯苯和甲基苯甲酸衍生物的气相标准生成焓,通过回归方法建立了估算模型.计算值与文献值吻合良好.并用该模型对氯代苯甲酸的标准生成焓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初级效应;次级效应;障碍点;标准生成焓
12
|
8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44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球形改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吸附牛血清蛋白性能的研究
施晓文,肖 玲,杜予民,覃彩芹
2002(2): 188-192.
摘要: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壳聚糖多孔微球树脂,讨论了交联剂环氧氯丙烷浓度、致孔剂PEG2000浓度对成球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树脂为蜂窝状多孔微球,色泽好,粒度均匀,阴离子交换容量为3-4mmol/g,不溶于水、酸、碱.从吸附牛血清蛋白(BSA)的实验发现,交联剂浓度对吸附有很大影响,交联浓度为0.04 mol·L-1时得到的微球树脂对牛血清蛋白有较好的吸附,其饱和吸附容量达到 116mg/g.
关键词:壳聚糖;多孔微球树脂;吸附
14
|
561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49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壳聚糖-海藻酸钠协同相互作用及其凝胶化的研究
何东保,石 毅,梁红波,詹东风
2002(2): 193-196.
摘要:研究了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在总浓度为 4%、壳聚糖质量分数(r)为 0.8,温度为80℃、盐离子浓度为1.2mol·L-1时,它们之间的协同相互作用可达到最大值,同时探讨了制备温度(Tp)、盐离子浓度、恒温时间(t)、壳聚糖的分子量(Mv)和脱乙酰度(DD)对凝胶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糖之间的协同相互作用大小主要与壳聚糖质量分数、温度及盐离子浓度等有关,并根据红外光谱分析了两种多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关键词:壳聚糖;海藻酸钠;凝胶化
15
|
1206
|
1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30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N-醚基壳聚糖的合成及膜的结构与性能
郑 化,杜予民
2002(2): 197-200.
摘要:以甲醇和醋酸为介质,通过酸酐与壳聚糖反应合成出N-酰基壳聚糖,并以溶液法制备出N-酰基壳聚糖膜.实验结果表明,降低醋酸浓度,增大甲醇用量以及酸酐/氨基摩尔比可提高壳聚糖的N-酰基取代度;控制醋酸和甲醇浓度以及酸酐/氨基摩尔比可获得不同取代度的N-酰基壳聚糖;N-酰基壳聚糖较为合适的合成条件为:ω(MeOH)80%、ω(AcOH)1%、酸酐/氨基摩尔比0-3.N-位长脂肪链的导入,破坏了壳聚糖原有的晶体结构,随着N-酰基脂肪链数的增长,N-酰基壳聚糖的结晶度逐渐减小,力学性能逐渐降低.
关键词:壳聚糖;N-酰基壳聚糖膜;结构表征
28
|
221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48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HEV嵌合抗原的克隆表达及在抗-HEV ELISA试剂中的应用
李晨阳,齐义鹏,路江涛,姜纳新,王云龙,郝宗宇
2002(2): 201-203.
摘要:通过反转录从戊肝病人粪便中克隆了戊型肝炎病毒(HEV)第二(ORF2)和第三(ORF3)读码框区的抗原决定簇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含有上述二种抗原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以该融合蛋白为抗原制备的抗-HEV ELISA试剂检测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40份标准血清时,其阴性、阳性符合率分别达29/30、10/10,符合国家标准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ELISA;融合蛋白
46
|
3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56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蝎Na
+
通道神经毒素研究进展
罗 锋,曾宪春,李文鑫
2002(2): 204-208.
摘要:系统介绍了蝎Na+通道神经毒素的研究进展,包括蝎Na+通道神经毒素的分类、分离纯化、空间结构、结构与功能相关性分析、蝎Na+通道神经毒素基因的组织结构与毒素前体的加工规律以及蝎Na+通道神经毒素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蝎Na+通道神经毒素;Na+通道;蝎
13
|
123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26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我校专利申请量进入全国高校前五位
康俊明
2002(2): 208.
摘要:<正>近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我校2001年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30件和79件,均名列全国高校第五位,专利申请总量名列前四位的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384件)、浙江大学(199件)、上海交通大学(194件)和复旦大学(173件). 近年来,随着专利在科学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校不断地加强了专利工作力度,在知识产权宣传方面,举办了多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在2001年第一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中,组织1400多人参加了全国知识产权知识竞赛活动,并专门编印了《专利申
21
|
3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29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粗毛栓菌漆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朱 陶,赵永芳
2002(2): 209-212.
摘要:将一株自筛的粗毛栓菌(Trametes gallic Fr)接种在含有麦草粉的培养基中可获得较高产量的漆酶,此酶可以吸附到DEAE-纤维素上而被直接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采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用含有0.1-0.9mol/L NaCl的磷酸缓冲液(pH4.5)进行梯度洗脱,可以获得较为纯化的漆酶,经研究,该菌株所产漆酶,以邻联甲苯胺为底物,最适pH值为4.0,最适反应温度40℃,Km为0.105 mmol/L.
关键词:漆酶;粗毛栓菌;最适温度;最适pH
26
|
438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43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不同pH对血红蛋白与过氧化氢复合物中间体的影响
李海成,李得嘉,邹国林
2002(2): 213-216.
摘要:以血红蛋白模拟过氧化物酶,在不同pH溶液中,测定并比较了催化反应中间体-Ⅱ的ks,t1/2和催化活性等.结果表明,中间体-Ⅱ的ks,t1/2和催化活性均与缓冲液的pH密切相关,其稳定性在pH5.0时最小,而此时的催化反应速度最高.
关键词:血红蛋白;模拟酶;动力学
14
|
153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31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柠檬醛对黄曲霉质膜物理损伤机制的研究
罗 曼,蒋立科,邹国林
2002(2): 217-222.
摘要:通过反射干涉对比显微技术和快速图像分析技术,捕获细胞质膜外光晕变化和细胞周边边缘激发变化的信息,并采用闪烁本征模式分解测定柠檬醛作用于黄曲霉质膜前后各模式(m=0,1,2)所对应的平均平方振幅<δn2m>、剪切弹性μ和弹性弯曲模量Kc,与理论模式光谱相比,研究柠檬醛损伤质膜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m=1的平动模式主导了光晕波谱,其平均平方振幅呈双指数衰变,该模式几乎与剪切弹性无关,即μ=0;弹性弯曲模量Kc的最小和最大值分别为9.45×10-18J和5.43×10-17J,与柠檬醛的浓度成正相关性.揭示该醛对黄曲霉质膜的损伤,除改变膜的选择通透性和电导率外,同时使质膜平动模式的平均平方振幅呈双指数衰变,弹性弯曲模量Kc增加,从而降低膜伸缩的弹性.
关键词:柠檬醛;黄曲霉质膜;反射干涉对比显微镜;本征模式分解;快速图像分析技术
30
|
180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58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生物组织非线性光学二次谐波及其层析成像分析
张 凯,熊贵光
2002(2): 223-226.
摘要:对生物组织中的二次谐波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求解耦合波方程得到高散射介质中二次谐波的表达式,得出了具有高散射性的生物组织中的二次谐波理论模型,给出了散射因子的具体形式并作出了初步分析.并用蒙特卡罗方法分析了紧聚焦高斯光对生物组织进行二次谐波层析成像过程,得出了在探测生物组织不同深度时,探测点附近二次谐波的空间纵向分布及二次谐波信号光的强度变化.
关键词:二次谐波;生物组织;层析成像;蒙特卡罗方法
17
|
140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60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利用可及表面积研究朊病毒结构的变化
吴显辉,艾建宇,冯胜彦,陈蔚梅,熊晓然,郭明雄,吴 斌
2002(2): 227-231.
摘要:利用Monte-Carlo模型并根据PDB提供的关于肮病毒氨基酸残基的原子坐标,对肮病毒蛋白质121-230位氨基酸的可及表面积(ASA)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讨论了相似的三维结构具有相近的可及性,并从PrPc溶剂表面可及性特点分析了一些从PrPc转变到PrPSc的可能信息.
关键词:Monte-Carlo模型;可及性;朊病毒;可及自由能
24
|
127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176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植物凝集素的研究进展
梁 峰,常团结
2002(2): 232-238.
摘要:综述了有关植物凝集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植物凝集素的分类、糖结合特性、近年来有关植物凝集素蛋白晶体结构的研究,以及其与糖结合能力相关的生物学功能,
关键词:植物凝集素;糖结合活性;晶体结构;功能;抗虫植物基因工程
60
|
1315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64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温度对水稻谷氨酰胺合成酶和NADH-谷氨酸合酶表达的影响
陆彬彬,周 卫,张 吉,潘 磊,林清华,张楚富
2002(2): 239-242.
摘要:测定了不同温度(32℃和23℃)培养下水稻幼苗根和叶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同工酶以及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合酶(NADH-GOG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水稻根和叶的GS活性具有相反的作用.23℃下生长的水稻根的GS活性明显高于32℃下生长的活性,而23℃下生长的叶的GS活性显著低于生长在32℃下的叶的活性.Native-PAGE和活性染色以及蛋白质印迹表明,根和叶的GS活性变化主要是由于GSrb和GS2活性及其相应蛋白质水平变化所致.23℃下生长的水稻根的NADH-GOGAT活性显著高于32℃下生长的活性,而叶的活性则基本保持恒定.
关键词: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同工酶;水稻;温度
20
|
418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38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海螺酶的制备、性质和应用研究
刘成圣,刘晨光,孟祥红,贺 君,刘万顺
2002(2): 243-248.
摘要:报道了从食草性海螺粒蝾螺和锈凹螺中制备海螺酶的方法,并且初步研究了酶的组分、性质及其在海藻生产上的应用.酶学分析表明:两种海螺酶均为复合酶,含有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褐藻酸酶、几丁质酶、α-和β-半乳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同时研究也表明除β-葡萄糖苷酶、α-和β-半乳糖苷酶外,大部分酶的最适pH在6-7之间.用复合酶Ⅰ(粒蝾螺酶)和复合酶Ⅱ(锈凹螺酶)溶液分别水解条斑紫菜、海带组织,均获得大量单细胞和原生质体.将获得的单细胞在改进的PES培养基中培养,细胞能正常分裂、长成正常的植株.在实际生产上,将获得的大量紫菜单细胞附着于尼龙网上,经过实验室短期培养再移于海中可长成正常叶状体,初步表明该方法在实际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粒蝾螺;锈凹螺;消化酶;海带;紫菜;细胞培养
20
|
329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180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苜蓿胚状体的分离及其发育过程中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刘成圣,徐 达,孟祥红,唐学玺
2002(2): 249-252.
摘要: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来源于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的胚状体,并对胚状体的分离及发生和发育过程中过氧化物酶、酯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表现出类似的规律性,即在球形胚时期二种酶的活性达到最大值,胚性愈伤组织时期次之,非胚性愈伤组织和子叶胚时期酶的活性较低.酯酶在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胚时期的活性明显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和胚性愈伤组织时期,且按照胚状体发生和发育的进程,酶活性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苜蓿;胚状体;酶活性
33
|
110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109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大肠杆菌HB101感受态细胞的显微观察与分析
谢志雄,陈向东,李文化,沈 萍,庞代文
2002(2): 253-256.
摘要:对数生长前期的大肠杆菌在生理盐水中用CaCl2可以直接诱导建立感受态并完成转化过程.利用H-8100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用CaCl2直接在生理盐水中诱导建立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细胞,发现感受态细胞整体电子密度趋于均匀,但存在有电子密度较高颗粒,表明大肠杆菌感受态建立过程中,细胞整体对电子通透性增强,可能存在涉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复合物重新形成相关的胞内物质代谢及其在细胞内定位的受控改变,暗示大肠杆菌可能具有建立自然感受态的能力.
关键词:透射电子显微镜;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12
|
328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040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加载中...
上一期
下一期
批量引用
0
批量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