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武汉大学期刊中心
无数据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信息
联系我们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声明
下载中心
编委风采
最新刊期
2004
年
第
6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超声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阿奇霉素超细粉体
龙涛,田熙科,杨超,罗东岳,费进波,皮振邦
2004(6): 665-668.
摘要: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了阿奇霉素超细粉体,讨论了溶剂、温度、阿奇霉素浓度以及稳定剂种类和用量等条件对微粉粒径及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选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结晶温度0~5℃,阿奇霉素浓度0.03mol/L,1%聚乙二醇(PEG)、乙醇为溶剂),可制备出平均粒径为500nm的均匀分散阿奇霉素超细粉体.
关键词:阿奇霉素;溶剂扩散;超细粉体;超声乳化
46
|
213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899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用流变相-前驱物热分解法制备R
2
O
3
(R=La,Y,Gd)纳米粉体
周享春,李良超
2004(6): 669-672.
摘要: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La,Y和Gd的水杨酸盐前驱物,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确定的前驱物组成为R(HSal)3(R=La,Y和Gd,HSal=o OHC6H4COO),并对其物相、结构及热分解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在空气中于800℃热分解前驱物,得到的固相残余物为纳米级R2O3粉末;R2O3基本上均为球形的纳米粒子;R2O3的中位粒径(d50)分别为19.3nm(La2O3),53.8nm(Y2O3)和28.6nm(Gd2O3),与X 射线粉末衍射及透射扫描电镜的结果比较吻合.
关键词:流变相;稀土氧化物;纳米粉体
34
|
91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873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水合草酸锌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的主曲线法研究
唐万军,杨洗,刘欲文,汪存信
2004(6): 673-677.
摘要:采用热重法研究了水合草酸锌热分解反应过程,并通过多升温速率法和主曲线法相结合求算得到了水合草酸锌热分解反应两个过程的动力学三因子.研究发现,水合草酸锌热分解生成氧化锌分两步进行.其中,水合草酸锌脱水反应遵循相界面控制动力学模型,草酸锌热分解生成氧化锌反应可以用一个调和的随机成核与核增长模型来描述.实验结果表明,该求算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的方法能够准确、方便、全面、唯一地确定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三因子.
关键词:草酸锌;热分解;动力学三因子;主曲线法;最可几机理判定
17
|
329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920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铜助剂对费-托合成沉淀铁催化剂的影响
张煜华,熊海峰,李金林
2004(6): 678-682.
摘要:用X 射线衍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氢气程序升温脱附和氧滴定等技术对沉淀法制备的铜 铁费 托合成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铜促进了Fe2O3→Fe3O4的还原,且使该过程的起始还原温度明显降低,但对Fe3O4→FeO→Fe两个还原过程无影响;通过浸渍法加入的铜虽可较好地分散在催化剂表面,但却导致了氢气的吸附量减少,同时由于Cu和Fe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使催化剂中的还原态物质在氧滴定中不能被充分氧化;Cu还有助于Fe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
关键词:费托合成;铁催化剂;铜助剂;X射线衍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氢气程序升温脱附;氧滴定
43
|
224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878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双氯芬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特征
颜承农,上官云凤,张华新,吴薇,李凡霞,刘义
2004(6): 683-686.
摘要: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双氯芬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实验结果显示,双氯芬酸钠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该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荧光猝灭过程;二者结合常数KLB=2.167×105mol·L-1;二者的结合位置距212位色氨酸2.13nm;同时,由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得出二者作用力主要是氢键或VanderWall’s力.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法;热力学参数
44
|
163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869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潘生丁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条件及特性
周兴国,陈移姣,李桂玲
2004(6): 687-690.
摘要: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α 甲基丙烯酸(MM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合成出以潘生丁为模板的印迹聚合物。研究了原料配比、预/聚反应时间对产物洗脱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潘生丁,MMA,EGDMA的摩尔比为1∶8∶80时得到的产物洗脱效率最高.对其吸附效率和选择性进行了表征,与化学组成相同的空白聚合物相比,印迹聚合物具有更高的吸附效率和选择性.按最佳合成条件得到的印迹聚合物吸附量达26.85μmol/g,为理论吸附量的49.7%.
关键词:潘生丁;分子印迹;合成;吸附效率;选择性
23
|
182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904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新型低聚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高志农,许东华,吴晓军
2004(6): 691-697.
摘要:综述了新型低聚表面活性剂(Oligomericsurfactants)的结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水溶性、增溶性、界面行为、粘度、聚集行为、协同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在纺织、材料、生物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预测其在三次采油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低聚表面活性剂;Gemini表面活性剂;三次采油
21
|
756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037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新型含酯基的可生物降解聚碳酸酯的合成
程巳雪,王浩,汪连生,卓仁禧
2004(6): 698-702.
摘要:通过2,2 二羟甲基 丙二酸二甲酯与氯甲酸乙酯的反应合成了环状碳酸酯单体5,5 二甲氧羰基 1,3 二氧六环 2 酮,再以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本体开环聚合,得到新型含酯基的聚碳酸酯.单体和聚合物结构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及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表征.结果表明,开环聚合反应的产率和分子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温度高于100℃时开环聚合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脱羧反应.研究得出该聚合反应合适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2h,聚合过程中基本无脱羧反应发生.
关键词:六元环状碳酸酯;开环聚合;聚碳酸酯
69
|
352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049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嵌段共聚物PDTC-PEG-PDTC的降解和释药性能
贺枫,程峰,冯俊,李龙,卓仁禧
2004(6): 703-706.
摘要:研究了5,5 二甲基 三亚甲基碳酸酯的均聚物(PDTC)及其与聚乙二醇(PEG)组成的嵌段共聚物(PDTC PEG PDTC)的亲水性、水解和酶解性能以及药物释放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中PEG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亲水性显著增强;当PEG含量较高时,PEG从聚合物链上断裂溶解使得聚合物的降解速率相对较快;在猪胰脂肪酶(PPL)或假丝酵母皱褶酶(CL)的催化下水解108h,PEG含量对聚合物的水解速率影响不大;药物释放速率随着PEG含量的增大明显提高,n(EO)/n(DTC)为4∶1的嵌段共聚物在30min时释药率高达95%.
关键词: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碳酸酯;亲水性;降解性;药物释放
65
|
178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887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液相氨氧化法一步合成间甲苯甲腈
钟敏,马玉龙,廖振宇
2004(6): 707-710.
摘要:在非溶剂系统中采用液相氨氧化法,对一步合成间甲苯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组成n(Co)∶n(Mn)∶n(Ni)=1∶1.397∶0.016,催化剂用量为5g,原料摩尔比n(空)∶n(氨)=6∶1,反应温度为190℃,反应压力为0.5MPa为较适宜的反应条件.在该条件下反应10h,产率为16.5%,选择性可达100%.
关键词:间二甲苯;间甲苯甲腈;液相氨氧化
23
|
162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876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对染料的吸附性能
丁世敏,封享华,汪玉庭,马淑兰
2004(6): 711-715.
摘要:研究了环氧氯丙烷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对3种染料的吸附性能,并与活性炭、壳聚糖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染料的初始浓度、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对吸附量及吸附速率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时,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对橙黄Ⅱ的饱和吸附量是活性炭、壳聚糖的4.39,6.68倍,吸附速率是壳聚糖的2.58倍;对3种不同类型的染料:橙黄Ⅱ、活性艳蓝、酸性紫,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182,934,595mg·g-1.当pH=3.0时,吸附量最大;染料初始浓度越大,吸附量越大,吸附速率越小;吸附剂用量越大,平衡吸附量越小,吸附速率越大.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对染料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及较快的吸附速率,且可以再生重复使用.
关键词: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吸附;染料
16
|
1041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917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禾草灵溶解及水解性能的影响
蔡喜运,钟天翔,王嵩峰,刘维屏
2004(6): 716-720.
摘要:研究了环糊精(β CD)及4种环糊精的衍生物(CM β CD,2 HP β CD,Methyl β CD,2 OTS β CD)对禾草灵溶解及水解性能的影响.除2 OTS β CD外,其他4种环糊精都显著地增加了禾草灵的水溶性,尤其Methyl β CD,2 HP β CD表现出了良好的线性增溶效果.但禾草灵在选用的5种环糊精溶液里的相溶曲线分属不同的类型:Methyl β CD和2 HP β CD属于AL型,CM β CD属于AP型,β CD属于BS型,2 OTS β CD属于AN型.通过对禾草灵水解产物的测定,发现禾草灵被环糊精包合后能增加禾草灵的稳定性,并且环糊精的浓度与种类对禾草灵的溶解、水解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禾草灵;环糊精;包合物;增溶;水解
94
|
178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058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壳聚糖季铵盐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其缓释蛋白质药物性能
徐淑芳,徐咏梅,陈建钢
2004(6): 721-725.
摘要:用N (2 羟基)丙基 3 甲基氯化铵壳聚糖(QC)与三聚磷酸钠(TPP)离子交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纳米粒子,粒径约为110~180nm.经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发现该纳米粒子与QC的结构比较发生了较大改变,形成了较强的分子间氢键,且TPP连接到了纳米粒子QC上的铵基位点.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增加BSA的初始浓度可提高纳米粒子对BSA的包封率.交联剂的浓度从0.5g·L-1增加到0.7g·L-1时,纳米粒子对BSA的包封率可从46.7%提高到90%,且载药QC纳米粒子体外释放实验在初期的突释量明显减小(从43%减至28%),载药纳米粒子突释之后均呈现缓慢而持续的释放.
关键词:壳聚糖季铵盐;纳米粒子;蛋白质载体;缓释
42
|
660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054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Cu
2+
胁迫下海州香薷生理反应的种群差异
刘杰,熊治廷,黄河
2004(6): 726-730.
摘要:通过盆栽实验,对铜胁迫下种子分别来源于污染区和非污染区的海州香薷3个种群的生理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来源于污染区的海州香薷种群的叶绿素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受铜的影响明显小于非污染区种群.而且在铜浓度较高的处理中,来源于污染区的海州香薷种群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能够维持在较高水平,而非污染区种群的SOD和POD活性却受到显著的抑制.这表明POD和SOD活性的维持与海州香薷污染区种群对铜的抗性有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Cu2+;海州香薷;叶绿素含量;电解质外渗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
35
|
139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862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Taura综合征病毒主要结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袁军法,张化俊,张建红,陈孝煊,石正丽
2004(6): 731-735.
摘要:根据Taura综合征病毒(TSV)基因组,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感染病毒组织中提取组织总RNA后扩增,分别将3个主要结构蛋白基因VP1、VP2和VP3克隆到pGEM TEasyVector.与表达载体连接后,导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分别为54.2×103、43×103和57.1×103,在变性条件下过柱纯化VP1和VP2,一次可以纯化10mg以上纯度较高的蛋白.
关键词:Taura综合征病毒;结构蛋白;原核表达;纯化
36
|
139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032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罗氏沼虾幼苗体内一种极小病毒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张化俊,袁军法,曹铮,钱冬,王建民,石正丽
2004(6): 736-740.
摘要:从患罗氏沼虾幼苗肌肉白浊病的幼虾体内分离到两种病毒颗粒,诺达病毒(MrNV)和直径只有15nm的小病毒颗粒(extrasmallvirus,XSV),本文通过建立病毒cDNA文库获得XSV基因组的部分序列,在此基础上合成探针,用从病虾组织中提取的总PNA进行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XSV基因组至少包括两条RNA片段.利用不同的方法对XSV的两端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定,分别得到了872、831和662bp3个相互重叠的序列片段,这3个序列的阅读框编码一个相同的大小在17×103左右的蛋白.
关键词: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极小病毒;序列测定
46
|
136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030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鸭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张瑞华,金梅林,王贵华,赵思婷,喻正军,陈焕春
2004(6): 741-745.
摘要:参照GenBank收录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以鸭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RNA为模板,利用RT PCR方法扩增了预计约1700bp的HA基因,将此扩增产物克隆进pMD18 T载体,采用限制性酶切及序列测定鉴定阳性重组克隆子.测序结果表明HA基因长为1683bp.基于HA蛋白的信号肽在表达中的负面作用,本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缺失HA蛋白位于起始的信号肽的编码序列,获得了缺失HA蛋白信号肽的HA基因,并将其亚克隆到pGEX KG中,与GST融合表达.SDS PAGE结果显示:融合表达的蛋白分子量约为90×103.Western印迹表明表达蛋白具有免疫活性.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原核表达
28
|
236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880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定量检测猪瘟病毒
温国元,万超,潘兹书,张楚瑜
2004(6): 746-750.
摘要: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猪瘟病毒进行快速定量检测.实验证明,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拷贝/μL,对于不同毒株以及各种组织样品检测结果均为阳性.通过该方法与RT PCR、nPCR的比较,发现该方法检测灵敏度比RT PCR高100倍,与nPCR具有相同的灵敏度,并且该方法避免了常规PCR电泳检测所带来的高污染率.因此,该方法以其快速、灵敏、低污染率的优点,会在猪瘟的早期检测及预防、控制上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猪瘟病毒;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
67
|
617
|
8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041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pEGFP-MEK1/Q56P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融合基因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
沈晗,彭芳芳,张百芳,吴少波,李宪奎,杞少华,武栋成
2004(6): 751-755.
摘要:构建第56位氨基酸发生突变的MEK1基因(MEK1/Q56P)与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道基因融合表达的真核重组质粒pEGFP MEK1/Q56P,经限制性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其导入293T细胞中,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同时进行Westernblot检测。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构建的pEGFP MEK1/Q56P与预期结果一致,荧光观察及Westernblot结果表明MEK1/Q56P和EGFP在293T细胞中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且MEK1/Q56P能特异性活化ERK1/2.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有MEK1/Q56P的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便于对Raf/MEK1/ERK1/2信号传导通路做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表达
37
|
127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896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杨树菇(Agerocybe aegerita)蛋白Y
t
对MCA诱发性大鼠肺癌作用的影响
仝鑫,赵辰光,孙慧,齐义鹏
2004(6): 756-760.
摘要:检测了杨树菇活性蛋白组分Yt对甲基胆蒽(MCA)诱发性大鼠肺鳞状细胞癌的抑制效果,支持了在药用真菌中,除了多糖,蛋白是另一类重要的抗肿瘤物质这一观点.用MCA诱导大鼠肺鳞状细胞癌.在3个月内,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处理组注射蛋白组分Yt.3个月后取血并处死大鼠,计算诱癌率,检测10项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指标,切片观察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骨骨髓、睾丸(雄鼠)及卵巢(雌鼠).结果表明MCA对于对照组的诱癌率为58.33%,而对于处理组的诱癌率为33.33%,对照组与处理组的诱癌率差异显著(p<0.05).10项生化指标中有5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改变:天冬氨酸氨基转换酶含量显著升高(0.02<p<0.05),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糖含量显著升高(p<0.002),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1).在血常规的指标中,Yt处理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色素,血小板及中性淋巴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变化: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2),红细胞数量显著降低(0.02<p<0.05),血红素含量,红细胞压积、体积、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01),中性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多(0.01<p<0.02).但是这种变化都没有超过正常范围.各器官的石蜡切片表明,除雄性大鼠的睾丸和附睾外,各器官没有明显病变.
关键词:杨树菇蛋白;肺癌;抗癌
58
|
139
|
9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916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苏云金芽胞杆菌AiiA蛋白对魔芋软腐病菌的抗病活性
周燚,孙明,喻子牛
2004(6): 761-764.
摘要:AiiA蛋白通过破坏病原菌的信号分子来阻断病原菌的群体感应调节系统,达到抗病的目的,是一种新型的抗病蛋白.根据蜡状芽胞杆菌ATCC14579基因组中aiiA序列设计引物,从苏云金芽胞杆菌中成功扩增出aiiA基因,其ORF为753bp,测序后经blast检测与已发表的序列相似性均在95%以上.将此基因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超量表达的蛋白在菌体中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的AiiA蛋白经SDS PAGE电泳检测,表达产物分子量为28×103,致病性测定表明该蛋白对魔芋软腐病菌CZY具有较强的抗病活性.
关键词:苏云金芽胞杆菌;AiiA蛋白;魔芋软腐病菌CZY
23
|
387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923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重组tPA及其突变体纤溶活性的比较
李宝宗,郑竑,叶林柏,郜金荣,佘应龙,贺石汉,吴正辉
2004(6): 765-768.
摘要:将重组基因rtPA及其突变体rtPAm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 his上,通过平板筛选,双酶切和PCR鉴定获得阳性克隆子,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出的两种tPA蛋白都形成不可溶的包涵体.SDS PAGE结果显示两种tPA蛋白分子量为4.0×104左右,表达产量较高.包涵体经尿素变性,透析复性后柱层析纯化,纤溶平板法测定激活纤溶蛋白酶的活性,结果显示rtPAm比活性比rtPA高70%左右.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克隆;表达;活性比较
48
|
107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910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血红蛋白催化导电聚苯胺合成的模板功能
胡兴,邹国林
2004(6): 769-774.
摘要:利用UV vis分光光度法对不同类型聚电解质、胶束、非胶束和混合胶束等模板导向血红蛋白(Hb)生物催化方法制备水溶性导电聚苯胺进行了研究.发现模板不同于水溶液,它不仅能提供必需的低pH值和一定量电荷密度的局部环境,还能定位、组织、并与苯胺反应,最终控制聚苯胺的类型.强酸型聚电解质(如聚苯乙烯磺酸)模板和强酸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如十二烷基磺酸或十二烷基苯磺酸)形成的胶束模板是最理想的模板.它们能提供必需的低pH值和一定量电荷密度的局部环境促进导电聚苯胺形式的形成.当反应媒介中不能形成胶束或胶束体系中带电荷的磺酸基团之间的距离过大,则导电形式的聚苯胺不能形成.结果表明:模板在Hb催化合成导电聚苯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血红蛋白;聚苯胺;模板;胶束
26
|
141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045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拟南芥自然居群的形态变异
谭永耀,许恒皓,何坤,汪小凡,吕应堂
2004(6): 775-780.
摘要:对湖北省境内4个地点共9个拟南芥自然居群的形态变异作了观察和统计.该种的株高、莲座叶数目和形状、莲座大小、花果数目等性状具有显著的变异,除了莲座叶形状等性状外,多数表现出居群间的变异.采用34个形态性状对这些居群作出了聚类分析,发现大部分的相邻居群之间有一定的形态相似性,但有一个地点的相邻居群之间存在极大的形态差异;对居群间的相似性系数和空间距离进行回归分析,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在自然居群中获得了超小型、长根型、长叶型、大莲座型、基部多分枝型和主茎多分枝型共6种形态变异型植株,对这些变异植株进行的栽培实验显示长叶型和大莲座型的子代都具有与亲本相似而明显区别于对照植株的特征.
关键词:拟南芥;居群分化;形态变异
59
|
256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871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拟南芥高盐耐受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杜伟,吕应堂
2004(6): 781-785.
摘要:采用floraldip方法,将雌激素诱导激活标签系统PER16ACT转入拟南芥中,最终获得了18000株T DNA插入株系.通过挑取能够在250mmol/LNaCl条件下萌发的拟南芥突变体,从200000粒该突变体库T2代种子中筛选到一株高盐耐受性突变体hst1(highsalttolerant1).进一步分析表明hst1在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生长阶段都对NaCl具有耐受性.在没有盐胁迫的条件下,hst1同野生型没有明显的区别.
关键词:拟南芥;化学诱导系统;高盐耐受突变体;TDNA
46
|
722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903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细菌视紫红质分子在生物分子器件上的应用
曹军卫,贺焯皓
2004(6): 786-792.
摘要: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BR)分子对于嗜盐菌的光合成能力,是一个关键蛋白,也是在自然界中以晶体形式存在的一种十分稀有的分子.由于BR分子优良的分子特性,如光致变色效应、光电响应、质子传输等,成为构建生物分子器件最佳的材料.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BR分子目前应用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展望了其更多潜在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细菌视紫红质分子;生物分子器件;基因改造
31
|
197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0884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加载中...
上一期
下一期
批量引用
0
批量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