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武汉大学期刊中心
无数据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信息
联系我们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声明
下载中心
编委风采
最新刊期
2005
年
第
6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羧基膦酸改性氧化锆固定相的制备及其色谱性能
姚礼峰,靳素荣,王志花,冯钰锜,达世禄
2005(6): 659-662.
摘要:用十二胺-N-乙酸-N-亚甲基膦酸(DAPA)改性氧化锆制备了一种新的锆基质色谱固定相(DAPAZ).研究发现,DAPA在氧化锆表面有两种结合方式:红外光谱中1 611 cm-1处的特征吸收表明羧基主要与胺基形成偶极离子,以羧酸根离子形式存在,大部分的DAPA分子通过膦酸基团与氧化锆结合;而与钼酸的显色反应则表明有少量DAPA以羧基与氧化锆结合.另外,对固定相的屏蔽效应、碱性条件(pH 9.5)下的稳定性等色谱性能的研究也证实这两种吸附方式同时存在,但以膦酸基结合为主.
关键词:氧化锆;色谱固定相;十二胺-N-乙酸-N-亚甲基膦酸
34
|
132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75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亚硒酸钠诱导HeLa细胞凋亡机理
梁菊,邱芬,朱建发,刘志洪,蔡汝秀,沈萍
2005(6): 663-667.
摘要:对亚硒酸钠诱导人宫颈癌细胞(HeLa)凋亡进行了研究,分别用荧光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进行凋亡形态分析和DNA片断分析.研究发现Na2SeO3对HeLa细胞的凋亡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当Na2SeO3的浓度分别为21,42,63μmol/L时,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18.9%,33.0%,58.9%.为了进一步说明凋亡过程的分子机理,分别使用Frua-2/AM和DCFH-DA两种荧光染料检测了用Na2SeO3诱导的细胞内游离Ca2+含量和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发现在凋亡过程中伴随有明显的胞内Ca2+和ROS水平升高,且呈现Na2SeO3浓度相关性.这表明Ca2+和ROS在Na2SeO3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信号传导作用.
关键词:凋亡;Na2SeO3;活性氧;细胞内Ca2+
28
|
231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59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膦酸酯分子烙印传感器及其电化学分析应用
王成行,李春涯,李婷,徐秀灵,王长发
2005(6): 668-672.
摘要:以杯[6]芳烃为功能单体,基于溶胶-凝胶和分子烙印技术,制备了O,O-二甲基-(2,4-二氯苯氧基乙酰基)(3′-硝基苯基)次甲基膦酸酯(-φNO2)分子烙印电化学传感器,并采用多种测试方法研究了该传感器的电极反应行为,给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伏安还原峰电流与有机膦酸酯的浓度在1.0×10-8
2
.0×10-5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3),检出限可达1.0×10-9mol/L.将此传感器用于白菜样品中的膦酸酯的测定,回收结果满意.
关键词:分子烙印;溶胶-凝胶;膦酸酯;传感器;电化学方法
52
|
164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73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Co
3
O
4
/Al
2
O
3
催化剂对甲烷低温燃烧的催化性能
白延利,严河清,孙瑜
2005(6): 673-677.
摘要:采用室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Co3O4/Al2O3系列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其物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甲烷低温燃烧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Co3O4/Al2O3系列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催化活性,且随Co3O4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增强.综合考虑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400℃焙烧制备的Co3O4负载量为40%的Co3O4/Al2O3催化剂对甲烷低温催化燃烧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关键词:Co3O4;室温固相反应;甲烷氧化
59
|
308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80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主曲线法研究亮氨酸热失重动力学
李杰,杨洗,刘欲文,王志勇,汪存信
2005(6): 678-682.
摘要: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采用热重法(TG)研究了亮氨酸的热失重过程,得到了动力学三因子;用等转化率法求得了表观活化能Ea=(137.95±2.66)kJ.mol-1;用主曲线法确定了亮氨酸热失重过程的最可几机理函数G(α)为一维相边界反应函数,G(α)=α;再由Ea和G(α)求得指前因子ln(A/s-1)=23.81±0.10.经红外光谱分析和对比观察实验证明,该失重过程实际上是亮氨酸的升华过程.
关键词:热分析动力学;等转化率法;主曲线法;亮氨酸
59
|
190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83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纳米锌镀层在硫酸中的腐蚀和缓蚀机理
颜肖慈,文汉,余娜,肖旺,罗明道,姚禄安
2005(6): 683-686.
摘要:用失重法测试了纳米锌镀层和0#锌片在0.2 mol/L硫酸介质中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纳米锌镀层的耐腐蚀性要远优于锌片,且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纳米锌镀层的腐蚀速率为一常数.另外,本文还研究了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和吡啶及其甲基衍生物在硫酸介质中对纳米锌镀层和0#锌片的缓蚀性能.其中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和3-甲基吡啶的缓蚀性能较好.并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和Onsager溶剂化模型,在6-31G*水平上优化了溴化十六烷基吡啶、3-甲基吡啶和4-甲基吡啶分子的几何构型,用其电子结构数据探讨了它们的缓蚀机理.
关键词:纳米镀锌层;硫酸;腐蚀;缓蚀机理
17
|
161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48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桑色素合钴(Ⅱ)配合体系的热力学性质
秦淑琪
2005(6): 687-690.
摘要: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桑色素合钴(Ⅱ)配合体系的热力学性质.Co(Ⅱ)使桑色素380 nm(pH 5.3)处的吸收峰红移至400 nm附近,且吸光度增大.其热力学性质测定显示,在25
5
0℃范围内,Co(Ⅱ)与桑色素可以生成配合比为1∶2的稳定二元配合物;该配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基于此,建立了用分光光度法研究配合物热力学性质的方法.该反应体系简单,反应条件容易实现,适于大规模合成应用.
关键词:热力学性质;配合物;桑色素;钴离子;分光光度法
40
|
100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76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pH对Eu(Ⅲ)在氧化铝上吸附行为的影响
章毛连,王祥科,陈磊
2005(6): 691-694.
摘要:在N2环境下,离子强度为0.1 mol/L的NaClO4溶液中,考察了不同pH值(3.0
1
1.0)对Eu(Ⅲ)在氧化铝上吸附行为的影响,用荧光时间衰减光谱法研究了Eu(Ⅲ)在氧化铝表面上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Eu(Ⅲ)在氧化铝上的吸附随pH值的升高而增强,在较低pH值(<4.0)溶液中,绝大部分Eu以自由的Eu3+存在于溶液中;在较高pH值(>6.9)溶液中,Eu(Ⅲ)在氧化铝上的吸附形态会失去大部分水,形成化学吸附,吸附形态为≡(Al-O)-Eu2+.(H2O)4.
关键词:荧光时间衰减光谱法;氧化铝;Eu;吸附
58
|
191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637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反式-1-(4-氟苯基)-3-[3-氧代-3-(4-氟苯基)丙基]-4-(4-苄氧苯基)-2-氮杂环丁酮的合成
王思明,苗艳丽,郭鹏
2005(6): 695-698.
摘要:以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保护,缩合,成环,水解,缩合5步反应,得到了反式-1-(4-氟苯基)-3-[3-氧代-3-(4-氟苯基)丙基]-4-(4-苄氧苯基)-2-氮杂环丁酮,总产率23.3%.该化合物为合成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替米贝的药物中间体,经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确定了其结构.
关键词:合成;依替米贝;药物中间体
24
|
367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68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苯并吲哚三甲川花菁染料的微波合成
王剑,王荣仙,郭鹏
2005(6): 699-703.
摘要:以β-萘胺为原料,经重氮化,还原,成环,N-烷基化,缩合5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苯并吲哚三甲川花菁染料,并在部分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合成步骤中运用了微波辐射法合成技术.该类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紫外可见光谱(UV)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反应时间缩短7.4
4
7倍,产率提高了5.1%
5
0.4%.
关键词:苯并吲哚;花菁染料;三甲川;合成;微波辐射法
31
|
528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53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侧链烯丙酯化的生物可降解聚碳酸酯的酶促合成与功能化
贺枫,刘钢,唐晓兰,史文,冯俊,卓仁禧
2005(6): 704-708.
摘要:报道了多孔硅球固定化猪胰脂肪酶(IE)催化合成侧链含活性烯丙氧羰基的聚(5-甲基-5-烯丙氧羰基-三亚甲基碳酸酯)(PMAC)的新方法.所得聚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以及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同时,研究了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严格控制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120 min,可得到线型的PMAC分子,其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量(Mw)分别达到34 700和53 800,分散度为1.55.进一步研究了所得聚合物的功能化,即侧链环氧化,12 h可实现其完全的环氧化.
关键词:固定化酶;聚碳酸酯;酶促开环聚合;烯丙酯;环氧化
64
|
209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54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双季铵盐-硫酸酯盐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赵秋伶,高志农
2005(6): 709-712.
摘要:用N,N-二甲基十二胺、环氧氯丙烷、盐酸(摩尔比为2∶1∶1)一锅煮的方法得到连接基上带有羟基的双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然后与氯磺酸反应将其羟基硫酸化,再用NaOH中和制得白色粉末状的三头基双季铵盐-硫酸酯钠盐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后两步反应产物的总产率为78%,最终产物的熔点为231
2
33℃.合成产物的结构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手段进行鉴定.经测定,在15℃时该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为34.5 mN/m,临界胶团浓度为7.2×10-5mol/L.
关键词:双季铵盐-硫酸酯钠盐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合成;表面活性;临界胶团浓度;表面张力
34
|
617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47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甲醇溶液中Na
+
和Cl
-
溶剂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孙炜,陈中,黄素逸
2005(6): 713-718.
摘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298 K,密度为0.786 6 g/cm3的甲醇溶液中Na+和Cl-溶剂化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性质,模拟得到了离子溶剂化圈内甲醇分子微观构型的可视化图像,发现Na+溶剂化圈内的甲醇分子以其氧原子接近阳离子,而在Cl-溶剂化圈内的甲醇分子以其氢原子接近阴离子.同时,还详细研究了离子溶剂化圈内溶剂分子的取向分布和停留时间.与离子-水体系相比,离子溶剂化圈内Ion-O向量与甲醇分子所在平面的夹角γ显著变小,离子与甲醇分子位于同一平面的概率增大.溶剂的氢键结构对离子溶剂化圈内溶剂分子的停留时间有一定的影响,离子溶剂化圈内甲醇分子的停留时间明显大于水分子的停留时间.甲醇和Cl-的自扩散系数的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但Na+的自扩散系数与实验值相比偏低.
关键词:甲醇;溶剂化;分子动力学;分子模拟
40
|
234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67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利用模拟代谢活化体系研究污染物的基因毒性
吴新国,严炜,徐靖
2005(6): 719-722.
摘要:利用二氯乙烷、三氯乙烷、三氯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作为典型污染物与Fe2+/EDTA/H2O2/联氨模拟体系反应,所产生的活性中间体与4-(对硝基苄基)吡啶反应生成了紫红色物质.据此,本文建立了一种分光光度法检测活性中间产物的新方法.该方法测量灵敏度高(10-6mol/L).应用该方法证实了其中4种污染物(二氯乙烷、三氯乙烷、三氯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具有形成DNA加合物的能力.同时对代谢活化体系的各种显色条件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代谢活化;化学模拟;4-硝基苄基吡啶
51
|
7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52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一种与HBx蛋白相互作用未知蛋白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张建林,思维,赵伟光,黄静,朱应,李雁,章晓联,吴建国
2005(6): 723-726.
摘要:本研究构建UK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UK,转化BL21宿主菌,经过IPTG诱导、表达、纯化,获取UK蛋白,制备抗原,免疫杭州大耳白兔.经过3次免疫后心脏采血,吸取血清作为抗体.经过ELISA和免疫荧光试验验证,该抗体可以识别机体UK蛋白.本研究为深入阐明HBx与UK蛋白的相互作用的功能性试验,以及完全阐明UK蛋白在细胞内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HBx蛋白;UK蛋白;抗体;应用
19
|
13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79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蝎神经毒素AaIT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王二文,徐进平,鲁伟,王健,曹旭,孟小林
2005(6): 727-732.
摘要:在不改变氨基酸编码序列的情况下,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设计并人工合成了适合于大肠杆菌表达的蝎神经毒素AaIT基因.将该基因插入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2a+中,得到重组质粒PET32a-AaIT,将该质粒转入带有trxB/gor双突变的大肠杆菌Origami(DE3),重组菌株经IPTG诱导后,获得可溶性表达产物,但该表达产物没有生物学活性.把此基因插入到含有AOX1启动子和α分泌信号肽序列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6αA构建重组质粒pPIC6αA-AaIT,转化毕赤酵母(X-33),经甲醇诱导后,获得高水平的分泌表达(20 mg/L).表达产物喂食银纹夜蛾及甜菜夜蛾没有表现出生物活性,经注射有活性.
关键词:表达;AaIT;毕赤酵母
40
|
153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56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一株鸭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与ns基因序列分析
李静,张彦鹏,寇铮,范兆军,袁均林,李天宪
2005(6): 733-738.
摘要:采用余姚某鸭场濒死鸭肝组织悬液,接种鸭胚尿囊腔增殖病毒,蔗糖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电镜观察见直径约20nm的球形病毒粒子,免疫琼脂扩散实验结果显示与鸭细小病毒(duck parvovirus,DPV)抗血清有明显沉淀线;SDS-PAGE电泳可见3条结构蛋白带,与DPV毒株一致;参照GenBank DPV-ns基因序列979
1
566 bp设计引物,PCR扩增反应获得其目的片段.克隆到载体pMD18-T后测序,该序列与GenBank中的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以及巴比里鸭细小病毒(Barbarie duck parvovirus,BDPV)的n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8%.病鸭肝组织匀浆液雏鸭感染试验显示雏鸭发病症状及剖解病理变化明显,死亡率为75%.利用血清学实验与鸭肝炎I型、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感染鉴别.由此确定引起本次鸭场疫病的病原为DPV,命名为04NY株.
关键词:鸭细小病毒;分离鉴定;ns基因
39
|
208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64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家猫ACE2基因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冲,谭亚娣,郭爱珍,陈焕春
2005(6): 739-743.
摘要:本研究从家猫组织中扩增并鉴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基因,为阐明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家猫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从家猫肺脏中提取总RNA,以Oligo dT-Adaptor为引物合成第一链cDNA,根据人及小鼠的ACE2基因mRNA序列设计系列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段扩增出家猫ACE2基因的编码区的特异性片段并测序鉴定.家猫ACE2基因mRNA编码区共包括2 418个核苷酸,推测编码蛋白含805个氨基酸残基.其氨基酸序列与人、小鼠、大鼠ACE2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到85%,81%和81%.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软件对家猫ACE2蛋白的理化及生物学性质进行分析.比较人、家猫、果子狸、小鼠、大鼠等ACE2序列中与SARS-CoV结合有关的3个功能区,发现家猫ACE2与人ACE2的同源性最高,提示家猫ACE2在SARS病毒跨种感染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家猫;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学;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
73
|
320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57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钩刺山羊草Aegilops triuncialis籽粒硬度主效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陈明洁,方倜,常俊丽,杨广笑,何光源
2005(6): 744-748.
摘要:根据小麦Pin a,Pin b,GS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3对特异性引物,对四倍体钩刺山羊草Ae-gilops triuncialis的基因组DNA和胚乳RNA进行Pin a,Pin b,GSP基因扩增、克隆、序列测定和表达分析,发现了两个新型Pin a等位基因、一个新型Pin b等位基因和一个新型GSP等位基因,基因序列均与六倍体小麦的同源基因存在较大的差异.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中含有2个拷贝Pin a基因,5个拷贝Pin b基因,2个拷贝GSP基因.RT-PCR和Western Blot都证实了Pin a,Pin b,GSP基因在籽粒胚乳中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山羊草可以为小麦分子育种提供有用的遗传资源.
关键词:钩刺山羊草;小麦吲哚蛋白;籽粒软质蛋白;籽粒硬度
60
|
7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50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pH对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林爱华,冯艾荣,汤凯,胡兴,邹国林
2005(6): 749-752.
摘要:应用荧光光谱的方法研究了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基于荧光猝灭现象和F rster理论,求出了5个不同pH下,两者结合的动力学猝灭常数、能量转移效率和结合距离等参数.发现:在实验的酸度条件下,阿霉素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都有猝灭作用;与中性、弱酸和弱碱性环境相比,在pH 4.00的强酸性环境中,两者的猝灭常数明显偏低,结合距离明显偏大.结果表明: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过程中,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人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的原因之一;中性、弱酸和弱碱性环境对两者的结合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静电作用不是两者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力.
关键词:阿霉素;人血清白蛋白;非辐射能量转移;荧光猝灭
38
|
230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69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应用光学生物传感器测定DNA与组蛋白H1的结合常数
汤凯,胡兴,邹国林
2005(6): 753-756.
摘要:用一种新的基于共振镜技术(resonant mirror)的IAsys光生物传感器分别测定了小牛胸腺DNA(ctDNA),鲑鱼精DNA(hsDNA),pUC-18质粒DNA与组蛋白H1相互作用的结合和解离的动力学速率常数(ka,kd)和解离平衡常数(KD).结果表明ctDNA与H1的结合作用最强,其KD值为5.44×10-7mol.L-1,hsDNA,pUC-18质粒DNA与组蛋白H1的KD值分别为73.34×10-7,67.93×10-7mol.L-1.
关键词:结合常数;DNA;组蛋白H1;光生物传感器
26
|
23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60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
朱顺英,杨扬,侯洁,于怀东,邹国林
2005(6): 757-761.
摘要:采用GC-MS技术利用3种不同极性的毛细管柱分析了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26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其挥发油主要由单萜组成,其中莰烯(23.98%)、异甲酸龙脑脂(19.40%)、Selina-1,3,7(11)-trien-8-one(10.24%)和龙脑(6.82%)是主要成分.对3种真菌和1 3种细菌(包括7种临床致病菌)的药敏实验表明,挥发油对大部分微生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4
0
.31 g/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08
2
.5 g/L.
关键词:青木香;挥发油;抗菌;气相色谱-质谱法
27
|
560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77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乙醇对颈上神经节神经元钙内流的影响
肖哲曼,卢祖能,郑建全,余绍祖,李立君,张树卓
2005(6): 762-766.
摘要:分散、培养新生12 h内大鼠的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和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不同浓度乙醇对颈上神经节细胞钙内流的作用.10,30,100,300,600 mmol/L乙醇对钙电流峰值的抑制率依次为0.080±0.031,0.120±0.053,0.277±0.062,0.570±0.082和0.895±0.054.100 mmol/L乙醇可将40 mmol/L KCl诱发的胞浆内钙离子浓度([Ca2+]i)增高从1.725±0.159显著抑制至1.156±0.135,可将1μmol/L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发的[Ca2+]i增高从2.232±0.015显著抑制至1.263±0.047.故乙醇对交感神经元细胞外钙内流具抑制作用,急性乙醇中毒可能与其抑制钙电流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乙醇;电压门控钙通道;颈上神经节;膜片钳;共聚焦
12
|
106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66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中国珍稀濒危特有蕨类植物——云贵水韭的遗传多样性
陈进明,刘星,王青锋
2005(6): 767-770.
摘要:采用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云贵水韭现存于贵州平坝境内的惟一的自然居群46个样品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有效引物,共产生95条DNA片段,其中59条具有遗传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2.1%.与其他蕨类植物相比,云贵水韭居群内存在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遗传变异长期积累的结果,同时也可能是近期生境的破坏还没有较严重地到使其遗传多样性丧失.随着居群规模的减小,云贵水韭的遗传多样性将会逐渐丧失,建议用现存于平坝居群的云贵水韭材料对其居群进行恢复重建.
关键词:特有蕨类;遗传多样性;水韭属;RAPD;珍稀濒危
27
|
379
|
1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71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外来种喜旱莲子草的克隆生长特性
王炳锐,王建波
2005(6): 771-775.
摘要:通过对外来种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生长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它的克隆生长规律,并探讨了它的觅食行为.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喜旱莲子草生物量增加了近30倍,一级匍匐茎分株数增加了近50倍,最长的一级匍匐茎长度增长了近40倍,一级匍匐茎总长度增长了近13倍;一、二、三级匍匐茎上的总分株数增加了近130倍,3个级别匍匐茎总长度增长了近28倍.通过各级匍匐茎个数,匍匐茎总长度和匍匐茎总分株数比较发现,二级匍匐茎比一、三级匍匐茎生长的都要快,而一级匍匐茎的间隔物平均长度远远大于二级和三级匍匐茎.克隆植物的觅食行为与它的克隆生长紧密相连,从觅食行为来看,喜旱莲子草克隆构型随生长季节的变化说明了它对生长季节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种快速克隆生长的特性和对生长季节的适应性有利于喜旱莲子草成功入侵新的生境.
关键词:喜旱莲子草;外来种;匍匐茎;克隆生长;觅食行为
41
|
234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63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泽苔草居群内遗传多样性
董贞荣,陈进明,王青锋
2005(6): 776-780.
摘要: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泽苔草湖里居群10个家系共60个子代样品进行了家系间及家系内的遗传多样性分析.12个有效引物共产生91条带,其中83条带表现出多态性,占91.21%.各个家系的基因多样性在0.11
0
.23之间(家系水平为0.27),Shannon指数在0.17
0
.34之间(家系水平为0.41).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显示家系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77,说明家系间的遗传变异占27.7%,家系内的遗传变异占72.31%,家系间和家系内的变异均极显著(p<0.001).基于家系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估测家系间的基因流(Nm)为0.65.采用UPGMA法对所有子代聚类结果表明:同一家系的子代个体并不能完全聚在一起.
关键词:濒危植物;泽苔草;家系;分子变异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
32
|
137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62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鱼腥藻细菌光敏色素的分子设计和光化学活性
李坚,赵开弘,董依然,孙亚楠
2005(6): 781-786.
摘要:采用PCR技术从鱼腥藻PCC7120中扩增出细菌光敏色素C端分别缺失234和275个氨基酸的突变基因aphA(C-234)、aphA(C-275),克隆于pBluescript SK(+),将前者插入表达载体pET30a进行表达,在后者的N端连接一段跨膜片段(ts),融合基因转入表达载体pGEMD中进行表达。获得的两种脱辅基蛋白在合适的条件下分别与藻蓝胆素(PCB)进行体外重组.光化学研究表明,两种脱辅基蛋白都能与PCB进行正确的重组,重组产物表现出650
7
00 nm可逆光致变色效应.锌电泳证实与脱辅基蛋白连接的辅基色素为PCB,酸性尿素变性实验证明可逆光致变色效应来源于PCB在不同波长光照下的顺反异构化.
关键词:细菌光敏色素;可逆光致变色;体外重组;基因克隆;基因表达
100
|
159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81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1996
2
000年《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引文分析
谭辉
2005(6): 787-790.
摘要:以1996
2
000年《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的917篇科技论文为统计样本,据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其引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篇均引文量为7.83,引文主要类型为期刊,占76.6%,外文文献占引文总数的66.77%,最大中文引文年限为2年,半衰期为7年,衰减系数为31.30%.最大外文引文年限为3年,半衰期为10年,衰减系数为17.08%.刊载论文的总被引量和总影响因子都在逐年增加.
关键词:高校学报;科技论文;引文分析;统计分析;比较研究
50
|
113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1273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加载中...
上一期
下一期
批量引用
0
批量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