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武汉大学期刊中心
无数据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信息
联系我们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声明
下载中心
编委风采
最新刊期
2008
年
第
2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化学
四氨羰甲基对-叔丁基杯[4]芳烃的合成及聚集行为
龚淑玲,王巍,杨伟平,李艳,陈远荫
2008(2): 129-133.
摘要:对-叔丁基杯[4]芳烃与溴乙酸乙酯反应,得到锥式、1,2-交替、1,3-交替和部分锥式构象的四取代衍生物;将锥式、1,2-交替和1,3-交替构象的四乙酸乙酯取代衍生物在氨的甲醇溶液中进行氨解得到相应的酰胺产物.通过核磁研究比较了氨解产物的自聚集情况.锥式构象四氨羰甲基对-叔丁基杯[4]芳烃分子在氯仿溶剂中的分子间作用力很弱,容易溶剂化,溶剂中核磁谱图不能观察到分子聚集;而1,2-交替构象的四氨羰甲基对-叔丁基杯[4]芳烃分子间存在相当强的作用力,在氯仿中的溶解性较差,核磁谱图表明分子在氯仿溶剂中有分子聚集的现象.1,3-交替构象的四氨羰甲基对-叔丁基杯[4]芳烃分子可以形成一定的聚集体,在高浓度时是聚集体的形式;在浓度较低或者加入酸予以破坏时,溶液中是以单体的形式存在.
关键词:杯芳烃;氨解;聚集;自组装
37
|
115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79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盐酸小檗碱经海藻酸/大豆蛋白复合微球负载后的释放行为
许沛虎,郭锋蜂,黄进,张双硕,熊富良
2008(2): 134-138.
摘要:利用海藻酸(AL)/大豆蛋白(SPI)复合微球包裹盐酸小檗碱(Ber),研究了盐酸小檗碱经复合微球负载后在模拟胃,小肠和结肠pH环境下的释放行为.结果显示,在模拟肠和结肠的pH 6.8和pH 7.4环境中,约5 h盐酸小檗碱就分别达到96%和99%的药物溶出量,而在模拟胃的pH 1.0条件下溶出量仅为约40%.研究发现盐酸小檗碱经复合微球负载后的释放行为与复合微球在不同pH条件下的溶胀行为直接相关,即在pH 1.0时溶胀度很小,但在pH 6.8和pH 7.4条件下溶胀度可达到约2000%.这主要归功于海藻酸组分的pH敏感性.同时,负载过程使结晶的疏水盐酸小檗碱转变为更易于在水性介质中扩散和溶解的不定型态.特别是通过pH梯度实验发现,限定载药复合微球在模拟胃的pH 1.0溶液中的时间在3 h内,可控制盐酸小檗碱的溶出量为约20%;而在此后的小肠和结肠的pH条件下,盐酸小檗碱迅速溶出,使累积溶出量达到98%.由此可见,利用自主研制的复合微球负载盐酸小檗碱可以降低盐酸小檗碱对胃部的刺激并可应用于盐酸小檗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同时大豆分离蛋白的生理活性可望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药物释放;海藻酸;大豆分离蛋白;微球
29
|
356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67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多壁碳纳米管/魔芋葡甘聚糖复合膜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樊庆春,鲁俊,肖超渤
2008(2): 139-142.
摘要:将多壁碳纳米管(MWNT)氧化处理后与魔芋葡甘聚糖复合,制备氧化多壁碳纳米管/魔芋葡甘聚糖复合膜材料(OMWNT/KGM),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用TG(热重分析),DMA(动态力学分析)和力学性能实验检测其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多壁碳纳米管的引入提高了复合膜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魔芋葡甘聚糖;复合材料;热性能;力学性能
18
|
204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62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Schiff碱作为桥配体的双核钌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曹启花,蔡苹,杨浩,王涛
2008(2): 143-147.
摘要:合成并表征了3个Schiff碱配体及由其桥联的3个双核钌配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对配体及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3个双核配合物中存在着分子内的金属-金属间相互作用,且连接两个金属的桥配体是影响金属间相互作用强弱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Schiff碱;钌配合物;金属-金属间相互作用;电化学研究
48
|
13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82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选择性萃取-低温电热蒸发ICP-OES检测铝基体中的钒元素
潘亮,秦永超,胡斌,江祖成
2008(2): 148-152.
摘要:采用8-羟基喹哪啶作为萃取剂,选择性地将铝基体中的钒元素萃取至氯仿中,避免了铝对钒的光谱干扰,使钒的检测能在灵敏线(309.3 nm)处进行.同时,8-羟基喹哪啶也作为化学改进剂,使钒的蒸发温度大幅降低,改善了分析性能.在pH 3.5,8-羟基喹哪啶浓度为1.5%(m/V),蒸发温度1 400℃时,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
1
0 mg/L,检出限为16.4μg/L,当钒元素的浓度为1.0 mg/L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7%.
关键词:选择性萃取;化学改进剂;低温电热蒸发;原子发射光谱法;钒
42
|
112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61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博物馆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
虞爱娜,戎欣,王复,解玉林,徐方圆
2008(2): 153-156.
摘要: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法测定博物馆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含量,建立了一种更适合于博物馆室内空气中TVOC的检测方法.对7种挥发性有机物标样进行SPME-GC/MS定性定量分析,进样口温度230℃,柱温:起始温度45℃,保持3 min,以16℃/min的速率程序升温至250℃,保持5 min.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14
0
.914μg/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在1.4
1
4 ng/L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28%.该方法方便快捷、对待测物的选择性高、重复性好、采样无需电源、无需溶剂.
关键词:博物馆;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
53
|
315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78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2-烷胺基-3-芳基四氢吡啶并噻吩并嘧啶-4(3H)-酮衍生物的合成
曾国平,段连生,和平,胡杨根
2008(2): 157-161.
摘要:首先用二烯酮(1)与甲胺溶液作用制得哌啶酮(2),然后利用Gewald反应将哌啶酮、氰乙酸乙酯和硫磺在吗啡啉存在下进行反应,制得中间体胺(3),再与三苯基膦、六氯乙烷在无水三乙胺存在下,得到中间体膦亚胺(4),接着采用3组分串联aza-Wittig反应方法合成了8个新的2-烷胺基-3-芳基四氢吡啶并噻吩并嘧啶-4(3H)-酮衍生物.所得产物的结构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确证.
关键词:噻酚并嘧啶酮;aza-Wittig反应;膦亚胺;碳二亚胺;合成
47
|
264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58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几种常用离子液体阴离子吸附SO
2
行为的DFT计算
邢旭伟,姚淑娟,周成冈,古桂芬,吴金平
2008(2): 162-166.
摘要:采用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研究了常用的几种离子液体阴离子(Tf2N-,BF4-,PF6-)对二氧化硫(SO2)的吸附行为,计算了这几种阴离子吸附SO2分子的几何结构、吸附能以及SO2的振动频率.研究发现,3种离子液体阴离子与SO2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介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之间,三者对SO2分子吸附能力的强弱顺序依次为:BF4-,Tf2N-,PF6-.多个SO2分子在这些阴离子上的吸附也表现出相同的吸附强弱顺序.结果表明,SO2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会随着SO2和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弱而变化.
关键词:离子液体;阴离子;二氧化硫;密度泛函理论
40
|
500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68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四方相KTN纳米粉体的水热合成及机理
颜莉,金祥瑞,刘艳军
2008(2): 167-170.
摘要:采用传统的水热法和混合溶剂热法制备了高纯的四方相KTN纳米粉体KTa0.3Nb0.7O3.研究表明,水热法中影响粉体结构的关键因素是KOH的浓度,而混合溶剂热法中影响粉体结构的关键因素则为溶剂组分.随着晶粒尺寸增大,钽铌酸钾发生三方-四方相变.该结果显示,由于异丙醇处于超临界状态,混合溶剂热法在更温和的条件下有效合成铁电钽铌酸钾材料.
关键词:水热法;溶剂热法;KTN(钽铌酸钾)
49
|
9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60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环境科学
岷江下游五通桥区土壤的铅污染分布格局
杜波,杨万勤,张健,王鹏,纪中华,刘洁
2008(2): 171-176.
摘要:在岷江下游五通桥区境内采集了93个土壤样品,分析检测其重金属Pb的含量水平.在ARC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以地统计学原理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数据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以及变异函数特征,以讨论流域范围内的Pb污染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Pb含量水平较背景值增加了14.88%,具有大范围低强度的Pb污染特征;城乡结合部和沿岷江两岸是Pb污染的主要发生区;土壤Pb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其空间自相关性和分布格局与岷江的地理走向关系密切,初步认为Pb元素有沿岷江向下游迁移的趋势;区域范围内的Pb污染来源较为隐蔽且不确定,具有一定的面源污染特征.
关键词:岷江;土壤;重金属污染;铅;区域化变量;空间异质性;半变异函数
18
|
178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00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金沙江干热河谷自然恢复区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方海东,段昌群,纪中华,沙毓沧,和寿甲,杨艳鲜
2008(2): 177-182.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对金沙江干热河谷自然恢复区植物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18个物种在12个资源位中的重要值变化从75.00%
1
95.83%,其中扭黄茅的重要值平均值为62.79%,车桑子、独穗飘拂草、虱子草等其他13种植物的重要值都少于4.0%.扭黄茅成为该区的优势种群;②扭黄茅生物生态位宽度最大(0.924),叶下珠、刺芒野古草和孔颖草分别占生态位宽度的17.82%,7.67%和7.40%,其他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在0.04
0
.29之间,重要值较大的种群,其生态位宽度不一定大;③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3的有19对物种,占总物种数的12.42%,种群相互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种群间利用性竞争不强,群落处于演替状态.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他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的机会较大,反之亦小.生态位重叠值为0的物种对较多,说明物种适应生境的方式完全不同.
关键词:干热河谷;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21
|
280
|
8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75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
高庭艳,马培,张丹,何毓蓉
2008(2): 183-187.
摘要:采用稀释平板法分析了该地区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元谋干热河谷中分布的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对优势,达微生物总数量的98.5%以上;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大小顺序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其垂直动态明显:0
1
5 cm土层的微生物数量多于15
3
0 cm土层,细菌土层间数量差异极显著,而放线菌和真菌均不显著;有机质和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微生物总数显著相关;细菌和放线菌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真菌则为负相关.变形土在剖面的第一、二层微生物数量都很少,且差异不大,但60
9
0 cm土层微生物数量突然大幅增加,细菌由124.963×104cfu.g-1(DW)增加至1996.198×104cfu.g-1(DW),增加了近16倍;真菌的数量在90
1
10 cm土层有显著变化,由1.188×104cfu.g-1(DW)增加至6.923×104cfu.g-1(DW),增长了5.8倍;放线菌则变化不大.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干热河谷;环境质量
31
|
209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78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超声波处理的污泥厌氧消化能量效率
刘春红,苏春江,杨顺生,李旭东
2008(2): 188-192.
摘要:采用超声波预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分别以超声波预处理污泥的投配比(占总污泥量的比率)为30%,50%,70%,消化污泥停留时间为27,20,16 d组合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污泥的时间为50
9
0 s时,消耗能量相对少;超声击破率在3%
4
.2%时,符合污泥厌氧消化工艺要求;超声波预处理污泥的投配比30%,消化污泥停留时间20 d时,处理的污泥厌氧消化能量效率最高.
关键词:污泥投配比;污泥停留时间;超声击破率;能量效率
45
|
380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73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生物学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与其抑制剂芹菜素的分子对接
袁江兰,刘晖,康旭,邹国林
2008(2): 193-196.
摘要:采用AutoDock3.05分子对接软件包,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晶体结构和芹菜素的空间结构为基础,对PI3K和芹菜素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分子对接研究,为芹菜素的抗肿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芹菜素是PI3K的有效抑制剂,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芹菜素与PI3K发生了强烈的结合作用,结合自由能达到-33.1 kJ.mol-1;结合位点位于该酶底物ATP的结合位点上,与底物形成竞争性结合,从而导致PI3K的酶活性受到抑制;在结合中,疏水力、氢键和静电作用力对芹菜素和PI3K复合物的形成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磷脂酰肌醇3-激酶;芹菜素;抗肿瘤;分子对接
29
|
404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70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铜离子与黄酮类配合物的促氧化作用
蔡小强,潘逆娜,汪红霞,刘德清,邹国林
2008(2): 197-201.
摘要:本文研究了3种结构相关的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素(Baicalein)、黄芩苷(Baicalin)和汉黄芩素(Wogo-nin)与Cu2+的配位作用,考察了其络合金属离子的结构特征,并且检测了黄酮类化合物与Cu2+形成配合物后的促氧化活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扫描黄酮类化合物与Cu2+形成配位后的吸光曲线变化;用电泳法检测了黄酮类化合物与Cu2+形成配合物后对DNA链的氧化损伤.结果表明,这3种黄酮主要是通过A环鳌合Cu2+.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与Cu2+形成配合物后不具有促氧化作用,而黄芩苷与Cu2+形成配合物后仍然具有一定的促氧化作用,能够导致DNA的氧化损伤.
关键词:铜离子;黄酮类化合物;配位作用;促氧化
32
|
547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81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大豆种子形态建成期与成熟期正反抑制消减文库构建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颜克亮,陈波,姚家玲,周新安,张会芳,魏文辉
2008(2): 202-208.
摘要:为了分析大豆种子形态建成期与成熟期基因差异表达情况,获得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影响大豆种子形态建成及蛋白质、油脂合成代谢等调控的重要基因,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了高含油量大豆品种中豆32开花后15天胚和36天胚正反消减文库.从正反消减文库中挑取克隆,经PCR及点杂交筛选后,从15天胚消减库(正向)和36天胚消减库(反向)中分别挑选了476个和471个有效克隆测序,经BLAST比对归并后,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基因特异引物,通过半定量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了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正向库5个,反向库8个.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组织特异性检测表明,仅发现4-662(蔗糖结合蛋白基因)在胚中特异表达.对这些基因在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抑制消减杂交;大豆;种子发育;差异表达基因;实时定量PCR
56
|
339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65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青岛近岸水体夏冬季浮游病毒、细菌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张喆,孟祥红,肖慧,谭海丽,滕海波,唐学玺
2008(2): 209-214.
摘要:应用平板涂布培养计数法及荧光显微镜计数法,研究了青岛近岸海域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浮游病毒、细菌丰度及生物量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它们与温度、溶解氧、叶绿素a、硝酸盐和磷酸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冬两季青岛沿岸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介于1.01×104
1
83.54×104cfu/L之间,其分布随温度、叶绿素a变化不明显,而与海水硝酸盐含量显著正相关,硝酸盐是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的主要限制因子.调查海区浮游细菌丰度介于1.00×109
8
.48×109cells/L,细菌生物量介于14.19
1
31.95μg/L,浮游细菌丰度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温度是造成浮游细菌季节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冬夏季浮游病毒丰度介于2.39×1010
2
2.02×1010VLPs/L之间,浮游病毒丰度变化主要与海水溶解氧、磷酸盐含量及浮游细菌丰度有关,夏、冬两季表层浮游病毒丰度总体呈现近岸高于远岸的趋势,而底层则表现出远岸高于近岸的趋势.
关键词:青岛沿岸;海洋浮游细菌;海洋浮游病毒;叶绿素a
62
|
354
|
1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798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UV-B辐射增强对2种海洋桡足类生长发育的影响
周媛,张哲,于娟,肖慧,唐学玺
2008(2): 215-220.
摘要: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 Burckhardt,1913)和猛水蚤Harpacticussp.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处理对指状许水蚤和猛水蚤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两种剂量(0.086 4 kJ/m2和0.043 2 kJ/m2)的UV-B辐射对指状许水蚤和猛水蚤各个发育时期(从NⅡ期到成体)的体长都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UV-B辐射处理严重抑制了指状许水蚤的整个发育进程,与对照组相比,二个处理组(0.043 2 kJ/m2和0.086 4 kJ/m2)从NⅡ期到成体所需的发育时间都明显延长(p<0.01),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时间也明显长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同样UV-B辐射处理也明显抑制了猛水蚤的整个发育进程,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0.043 2 kJ/m2)和高剂量(0.086 4 kJ/m2)处理组从NⅡ到成体的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发育时间和整个发育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分别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亦表明UV-B辐射处理对指状许水蚤发育的影响明显大于猛水蚤,高剂量(0.086 4 kJ/m2)UV-B辐射处理对2种海洋桡足类发育的影响远远高于低剂量(0.043 2 kJ/m2)处理.
关键词:UV-B辐射增强;生长发育;海洋桡足类;指状许水蚤;猛水蚤
38
|
131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71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半滑舌鳎DMRT 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孙业盈,张全启,齐洁,王志刚,陈妍婕,李春梅,钟其旺
2008(2): 221-226.
摘要: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的DMRT 1基因;并用RT-PCR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在半滑舌鳎不同发育时期以及雌雄成鱼的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 232 bp(GenBank登录号为EU007655),包括774 bp开放阅读框,131 bp5′非翻译区以及含poly(A)信号的329 bp的3′非翻译区,编码25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半滑舌鳎DMRT1氨基酸序列与牙银汉鱼、黑鲷、青鳉、河豚和斑马鱼DMRT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到了63%、59%、54%、53%和52%;与光滑爪蟾、小鼠和人类的同源性较低分别为38%、42%和41%.RT-PCR分析表明,DMRT 1基因在半滑舌鳎早期胚胎不同发育时期和孵化后5、13、18、22和35 d的仔鱼均有表达,在孵化后22 d表达量最高.在成体鱼中只在雄性精巢中有特异表达,其他组织均无表达,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半滑舌鳎雄性性腺的发育或精子的形成.
关键词:半滑舌鳎;DMRT1基因;克隆;表达分析
20
|
478
|
1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85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有机磷水解酶的大肠杆菌细胞表面展示与酶活特性
张红星,李茜茜,叶婷,郑世学,李林
2008(2): 227-233.
摘要:利用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KCTC1832菌株的冰核蛋白(InaK)的N-末端作为锚定单元和来自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ATCC27551菌株opd基因编码的有机磷水解酶作为功能蛋白,构建了一株具有全细胞催化效应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面展示工程菌MMBL-405.对该工程菌全细胞有机磷水解酶活性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诱导物IPTG浓度为0.1 mmol/L、诱导温度为20℃、诱导时间为8 h和Co2+添加浓度为100μmol/L的优化培养条件下,其全细胞酶活性可达到0.62 U/mg细胞干重,是目前国外同类工作所报道酶活性的13.7倍以上.对工程菌所携带的外源质粒在无抗性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工程菌经连续转接7次和继代培养168 h后,质粒携载率仍达到60%.
关键词:有机磷水解酶;表面展示;生物降解;全细胞酶活性
39
|
366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64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鸡粪高温发酵除臭细菌的筛选及效果
欧亚玲,陈强,邹宇,肖宁,蒋纬,舒丽
2008(2): 234-238.
摘要:采用稀释平板法从鸡粪堆肥中分离出8株高温细菌,通过初筛实验筛选出具有除臭潜力的3株高温菌,在室内堆肥实验中,测定了供试菌株的除臭保氮效果.结果表明:在最佳堆肥配方下,单一菌剂中,B3对氨气产生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48.91%;复合菌剂接种量为8%时效果最优,可抑制氨气挥发量达58.11%,因此,复合菌剂在鸡粪堆肥发酵中具有很好的除臭保氮作用.
关键词:高温细菌;鸡粪堆肥;除臭;发酵
44
|
442
|
1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611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38株紫色土硅酸盐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和分类地位
胡桦,陈强,李登煜,周俊初
2008(2): 239-243.
摘要:利用BOX-PCR指纹图谱、结合16S rRNA全序列分析对分离自四川和重庆紫色土的38株硅酸盐细菌和2株参比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BOX-PCR指纹分析结果表明,尽管都是分离自紫色土的硅酸盐细菌,但是其遗传多样性明显,分别在54%相似性水平上分为4遗传群,约50%的供试菌株与胶胨样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VKPM7519T聚在一群.对代表菌株K28和K38的16S rRNA全序列分析表明,K28与B.muculaginosus180D的16S rRNA全序列相似性为95.9%,而K38则与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ATCC14579同源性高达99.9%,这是初次发现硅酸盐细菌在蜡质芽孢杆菌(B.cereus)中有分布.
关键词:硅酸盐细菌;BOX-PCR;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
38
|
131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84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水旱轮作条件下不同免耕年限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影响因素
熊鸿焰,李廷轩,余海英
2008(2): 244-248.
摘要:土壤微生物数量能及时准确的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演变趋势.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水旱轮作条件下免耕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作和旱作时免耕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常规耕作显著增加,而土壤pH值降低,容重增加.水作和旱作时免耕土壤细菌数量均低于常规耕作;旱作时,免耕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高于常规耕作,而水作时,免耕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低于常规耕作.旱作时,土壤有机质与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与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别存在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而水作时,土壤pH和有机质与真菌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土壤pH和容重与放线菌数量有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水旱轮作;免耕;细菌;真菌;放线菌
29
|
371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728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石化废水臭气的生物滤池处理
谢冰,米文秀,梁少博,何国富,徐亚同
2008(2): 249-254.
摘要:研究了生物填料滤池对某石化废水产生的臭气的去除效果,并对滤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驯化,生物滤池对废气污染物的去除逐步提高,稳定阶段对硫化氢、氨氮及挥发性有机酸(VOC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8%、91%和90%,并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填料表面生物膜的微生物培养计数表明,生物膜中异养细菌占绝对优势,真菌次之;分离培养得到的菌株中芽孢杆菌属占优势,占随机挑取菌株的62.5%,真菌中青霉属是优势类群.采用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分析生物滤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结果表明,优势微生物种类大多为不可培养细菌,与纯培养分离所得到的微生物类群有很大不同,但优势种属为芽孢杆菌属,与纯培养得到的结果类似均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臭气污染物去除的主要微生物.滤池内微生物多样性及相似性随运行时间逐渐升高,说明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能够利用臭气污染物进行生长,并随运行时间逐渐趋于稳定,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和系统功能变化相一致.
关键词:生物滤池;臭气处理;微生物多样性
42
|
298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576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加载中...
上一期
下一期
批量引用
0
批量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