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武汉大学期刊中心
无数据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信息
联系我们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声明
下载中心
编委风采
最新刊期
2008
年
第
4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_化学
CaCu
3
Ti
4
O
12
陶瓷的制备及性能
傅强,汪大海
2008(4): 381-384.
摘要:用草酸共沉淀法在700℃保温1 h制备出了单相CaCu3Ti4O12粉体.经1000℃热处理2 h得到致密的CaCu3Ti4O12陶瓷.与传统的固相反应相比,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与温度低的特征.用差热和热重法分析了沉淀前驱物的分解过程,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物相分析并观察了样品的表面形貌,并用精密阻抗分析仪对样品进行电学性质测量.结果表明,该陶瓷有着稳定的介电性质,在103
1
06Hz的频率范围内,相对介电常数约为104,介电损耗小于0.35.
关键词:CaCu3Ti4O12陶瓷;草酸共沉淀法;介电性质
30
|
237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48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钴氢氧化物膜电极对儿茶酚的电化学催化氧化
尹志芬,尉景瑞,郭满栋
2008(4): 391-395.
摘要:用电化学方法将钴氢氧化物膜沉积在玻碳电极表面,制成了钴氢氧化物膜电极用于儿茶酚的测定,探讨了测定的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钴氢氧化物膜电极在碱性溶液中对儿茶酚的氧化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其氧化峰电流值和儿茶酚的浓度在5.00×10-6
1
.05×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可达1.00×10-7mol/L.在实际样品分析中,儿茶酚的回收率在94.7%
1
02.9%范围内.
关键词:钴氢氧化物膜;电化学催化氧化;儿茶酚
31
|
96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71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氮杂环卡宾迁移产物[O-4,6-di-
t
Bu-C
6
H
2
-2-CH
2
{C(MeNCHCHNH)}]
2
Li
2
(THF)
2
的合成
王志国,刘思曼,张翼,黄海霞,王秀锋,黄宝美
2008(4): 396-400.
摘要:通过亲核反应合成了芳氧功能化的氮杂环卡宾前体[HO-4,6-di-C(CH3)3-C6H2-2-CH2{CH(NCH-CHN)CH3}]Cl(1),1再与正丁基锂(n-BuLi)按照摩尔比2∶1常温反应生成芳氧功能化的氮杂环卡宾迁移产物[O-4,6-dit-Bu-C6H2-2-CH2{C(MeNCHCHNH)}]2Li2(THF)2(2).化合物1和2均通过核磁、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表征.晶体结构显示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化学式为C19H29ClN2O,晶胞参数a=3.203 4(14)nm,b=0.863 0(4)nm,c=1.469 5(7)nm,α=90°,β=106.305(10)°,γ=90°,V=3.899(3)nm3,Z=8,R=0.170 5,wR=0.176 6.化合物2也属三斜晶系P1,a=0.942 64(13)nm,b=0.987 21(15)nm,c=1.405 58(16)nm,α=79.040(10)°,β=73.928(9)°,γ=85.804(11)°,V=1.233 7(3)nm3,Z=1,Dc=1.116 mg/m3,μ=0.070 mm-1,F(000)=452.同时,发现温度是影响氮杂环卡宾迁移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氮杂环卡宾;前体;迁移;合成;晶体结构
61
|
15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55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桥联杂环卡宾前体[CH
3
CH(NCHCHN)CH
2
]
2
Br
2
-
的合成
王志国,刘思曼,何志坚,王秀锋,黄宝美,黄海霞
2008(4): 401-404.
摘要:甲基咪唑与1,2-二溴乙烷在THF(四氢呋喃)中以2∶1(摩尔比)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桥联氮杂环卡宾前体[CH3CH(NCHCHN)CH2]2Br2-,产物通过核磁和X射线衍射表征.晶体结构显示其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a=0.8475(3)nm,b=0.8916(3)nm,c=0.9234(3)nm,α=90°,β=108.214°,γ=90°,V=0.6628(4)nm3,Z=2,Dc=1.764 mg/m3,μ=6.097 mm-1,F(000)=348.产物分子结构中存在的大量氢键是其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氮杂环卡宾;前体;晶体结构
38
|
172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42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结构参数对N-酰化壳聚糖水凝胶温敏性质的影响
肖玲,刘霞
2008(4): 405-408.
摘要:在均相条件下,通过壳聚糖的N-酰化反应制备了不同酰化度、不同酰基链长的N-酰化壳聚糖,研究了酰化度及酰基链长对N-酰化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β-GP)水凝胶温敏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酰化度及酰基链长均对水凝胶的性质有较大影响.在N-酰化度低于50%范围内,低酰化度的N-酰化壳聚糖只溶于酸性溶液;而高酰化度的N-酰化壳聚糖溶于水,无温度敏感性;在pH7.1附近,N-酰化壳聚糖/β-GP水凝胶均具有温度敏感性.酰化度越高,N-酰化壳聚糖/β-GP水凝胶的透明度越高.在己基以上,酰基链长对凝胶的温敏性质影响较明显.相对其他N-酰化壳聚糖而言,低酰化度的N-己酰或辛酰壳聚糖/β-GP水凝胶的凝胶化时间明显缩短,凝胶化温度降低.
关键词:N-酰化壳聚糖;水凝胶;温敏性
34
|
260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46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原位化学处理对东湖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
刘广容,叶春松,贺靖皓,戴文津
2008(4): 409-413.
摘要:厌氧条件下对东湖底泥进行了30 d,4种原位化学处理(①Al2(SO4)3,②FeCl3,③CaCl2,④NaNO3)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底泥释放磷的速率大大超过化学处理底泥时释放磷的速率.厌氧条件下用未使用化学处理和分别用上述4种化学处理时磷的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7.548,-0.644,0.033,0.174,0.644mg.m-2.d-1;水相中总铁量和总磷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底泥中注入上述盐类引起了各形态磷组分的变化:CaCl2使处理后底泥中钙结合态磷PCa含量最高,表明钙盐促进了难溶性的含磷矿物质的生成;FeCl3和NaNO3处理的底泥表面氧化的Fe3+和铁、锰的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PFe,Mn的含量增加,证实了底泥表面铁氧化物对磷保持力的重要性;Al2(SO4)3处理后铝和铁的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PAl,Fe含量高,说明磷被吸附在铝氧化物中,因而铝盐具有较强的束缚磷的能力.
关键词:底泥;内源磷;Al2(SO4)3;NaNO3;FeCl3;CaCl2
33
|
312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44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地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
柳领君,张宏,罗岚
2008(4): 414-420.
摘要:运用Kriging插值法和地统计分析,从多个样地尺度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地区典型的高寒草甸、高寒灌丛及沙化草地进行了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最高;而高寒灌丛的较低;沙化草地的空间异质性受到多方面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稳定的态势.高寒草甸的采样误差主要来源于微地形;而高寒灌丛和沙化草地的采样误差则主要来源于植被覆被变化及其带来的水分在空间上的再分配过程.由此可见,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所表现出的异质性状况可以为合理有效地控制生态因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青藏高原东缘;地统计学
29
|
444
|
9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59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负载金属镨的壳聚糖对含氟水的处理
姚瑞华,孟范平,张龙军,马冬冬,刘娇
2008(4): 421-426.
摘要:采用负载镨的壳聚糖作为含氟水的吸附剂,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用量1.0 g.L-1,Pr3+浓度0.1 mol.L-1,反应时间8 h,吸附剂粒径0.1 mm.该吸附剂的最优工作条件为:pH 7.0,温度50℃,吸附时间60min.当吸附剂用量为1.60 g.L-1时,对浓度20 mg.L-1的含氟水去除率达到99.0%.用0.1 mol.L-1的NaOH对吸附饱和后的吸附剂进行解吸处理24 h,可以有效地恢复其吸附性能.吸附剂对F-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对F-的饱和吸附容量为62.1 mg.g-1.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速率方程,颗粒内扩散过程和液膜形成的边界层是吸附过程的主要限速步骤.
关键词:镨;壳聚糖;脱氟
42
|
158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68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纳米TiO
2
在纤维素溶液中的分散性能
武军,陈维冬,郭志斌,杨永刚,贾静儒,曾凤彩
2008(4): 427-430.
摘要:通过沉降法与透光率法研究了分散剂、分散时间、体系pH值等条件对表面改性的TiO2纳米粉体(平均粒径21 nm)在纤维素溶液中分散行为的影响,得出纳米TiO2在纤维素溶液中均匀分散的最佳条件和参数.结果表明,在pH 10.0,固液比1.5∶100,加入乙二醇作分散剂,分散时间为30 min时,体系分散效果最佳.
关键词:纳米TiO2;表面改性;纤维素溶液;均匀分散
42
|
150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47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耀州窑青瓷白色中间层和化妆土的微观结构
凌雪,姚政权,贾麦明,魏女,弓虎军,孙丽娟,张蜓
2008(4): 431-434.
摘要:采用体视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对比观察了耀州窑北宋青瓷白色中间层和唐代、五代青瓷化妆土之间的微观结构.结果显示,在体视显微镜下中间层和化妆土层均为白色薄层,但在偏光显微镜下明显可见化妆土层,未见中间层.并探讨了这些现象与二者的化学组成和形成机理的关系.
关键词:耀州窑;中间层;化妆土;显微结构
34
|
330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52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取代芳烃对呆鲦鱼急性毒性的QSAR研究
刘天宝,彭艳芬
2008(4): 435-438.
摘要:用20种取代芳烃化合物DFT-B3LYP/6-31G**和B3LYP/6-311G**全优化计算结构参数:分子最高占用和最低空轨道能(EHOMO和ELUMO)、分子次最高占用和次最低空轨道能(ENHOMO和ENLUMO)、分子总能量(ET)、氢原子所带的最高正电荷(QH+)、最负原子的静电荷(Q-)、分子偶极矩(μ)和分子体积(V),对呆鲦鱼急性毒性(-lgLC50)分别进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取代芳烃对呆鲦鱼的毒性与ENLUMO和V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和0.621;建立了20种取代芳烃化合物对呆鲦鱼急性毒性的构效关系式,预测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关键词:取代芳烃;呆鲦鱼;密度泛函理论;定量构效关系
32
|
239
|
9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57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苦参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作用
郑津辉,王威,黄辉
2008(4): 439-442.
摘要:为探讨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抑菌活性,采用乙醇回流法从苦参中提取含黄酮类化合物并用分光光度法在510 nm处测定黄酮含量.同时,采用琼脂扩散法研究了苦参黄酮类化合物对2种细菌和3种真菌的抗菌性能,测定了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浓度为0.556 g/L的苦参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8 mm,对啤酒酵母菌、黑曲霉和产黄青霉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9,9 mm;苦参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啤酒酵母菌、产黄青霉、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6×10-3,0.56,0.28,0.56,0.56 g/L.由此得出结论,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细菌和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强于革兰氏阴性菌,对单细胞真菌作用强于丝状真菌.
关键词:苦参;黄酮;乙醇回流法;琼脂扩散法;抑菌作用
41
|
1265
|
1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49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综述
六面体倍半硅氧烷(POSS)在发光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
于海波,李振,秦金贵
2008(4): 385-390.
摘要:阐述了近几年来含有多面体倍半硅氧烷(POSS)的有机/无机杂化物,如:以POSS为封端的杂化物和以POSS为中心核的星形树枝状杂化物在发光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且指出这类材料因具有好的热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将在高科技领域具有宽广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六面体倍半硅氧烷;发光材料;杂化
32
|
357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74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研究论文_生物学
菲咯啉铜配合物与组蛋白H1的相互作用
蔡小强,潘逆娜,郑忠亮,邹国林
2008(4): 443-446.
摘要:用IAsys光学生物传感器与荧光淬灭法研究了菲咯啉铜配合物与组蛋白H1的相互作用,得出了在25℃和pH 7.4条件下两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菲咯啉铜配合物与组蛋白H1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结合常数数量级可达到105,两者相互作用时只有一个结合位点,菲咯啉铜配合物与组蛋白H1的结合常数是单独的菲咯啉配体的6倍.推测菲咯啉铜配合物在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在与组蛋白H1结合处切割核小体上的DNA,从而产生凋亡所特有的DNA片段化阶梯现象.
关键词:菲咯啉铜配合物;组蛋白H1;相互作用
25
|
141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54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桂丁、花椒挥发油抗氧化活性及其方法研究
赵晨,李蓉,邹国林
2008(4): 447-450.
摘要:使用二苯基苦基肼(1,1-dipheny1-2-picry1hydrazy1,DPPH)方法和脂质过氧化方法检测了桂丁、花椒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和阳性对照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比较,发现两种植物挥发油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花椒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活性均强于桂丁.脂质过氧化和DPPH方法能够灵敏、快速地检测出上述两种植物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且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强于抗自由基活性.
关键词:挥发油;桂丁;花椒
42
|
547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72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长期慢性强迫游泳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脑代谢物的
1
H NMR研究
李春霞,王亚强,潘文举,向赟,雷皓
2008(4): 451-456.
摘要:通过离体高分辨磁共振氢谱(1H NMR)技术结合行为学测试研究,发现大鼠经慢性强迫游泳应激(CFSS)4周后出现了与临床重型抑郁症患者类似的代谢和行为异常表现:前额叶(PFC)谷氨酸系统脑代谢物如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及牛磺酸等出现显著减低;出现快感缺失、精神运动抑制及体重减轻等抑郁样行为.结果表明4周CFSS大鼠模型是一种可用于研究针对中枢谷氨酸系统异常的抗抑郁药及探讨抑郁致病机制的重要动物模型.
关键词:高分辨磁共振氢谱;抑郁症;慢性强迫游泳应激;谷氨酸;前额叶;大鼠
62
|
304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66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荧光光谱法研究抗癌药物白藜芦醇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
吕中,黄杰,户业丽,程波,张佑红,邹国林
2008(4): 457-461.
摘要: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在生理条件下,HSA使Res的荧光最大发射峰发生明显蓝移,说明药物与蛋白间发生相互作用.平衡透析结果表明,Res在HSA上只有一个结合位点.Res对HSA的荧光猝灭是静态猝灭过程,药物与蛋白之间形成复合物,结合常数为7.43×105L/mol(298 K),结合距离为3.50 nm.8-苯胺基-1-萘磺酸(8-anilion-1-naphthalenesulfonic acid,ANS)结合研究及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Res结合在HSA的疏水腔内,疏水作用为主要结合力.
关键词:白藜芦醇;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荧光光谱
44
|
447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60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不同复性条件对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复性的影响
吴正辉,郜金荣,佘应龙,叶力,叶林柏
2008(4): 462-466.
摘要:大肠杆菌生产菌株诱导表达产生的无活性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包涵体蛋白,溶解于尿素中变性后进行复性.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不同复性条件下透析复性对tPA包涵体蛋白复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浓度、复性温度、pH值、复性介质、还原剂浓度对tPA的复性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0.5 g/L tPA包涵体蛋白溶解于pH 9.5的7 mol/L的尿素,加入5 mmol/Lβ-巯基乙醇,在20℃、pH 8.0的双蒸水条件下复性时,可以取得最高的复性效率(2.0×107IU/g).通过对稀释复性、透析复性和凝胶过滤层析复性3种方法比较,建立了适宜工业化生产tPA的复性方法.
关键词:tPA蛋白;包涵体;复性;正交试验
47
|
159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51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甘蓝型油菜新型恢复系Nsa恢1及其后代的GISH分析
黄进勇,胡琼,魏文辉,王力军,闫晓红,向瑞勇,王清坤
2008(4): 467-471.
摘要: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in situhybridization,GISH)结合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ouble-colour 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dc-FISH)技术,对甘蓝型油菜新型恢复系Nsa恢1及其后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sa恢1为甘蓝型油菜-新疆野生油菜二体异附加系,包含了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和新疆野生油菜1对染色体,这1对新疆野生油菜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不育系分别与保持系、恢复系Nsa恢1、保持系杂交后获得了BC3代不育株及可育株,GISH-dcFISH分析结果表明,BC3代可育株为甘蓝型油菜-新疆野生油菜单体异附加系,而不育株中不含新疆野生油菜染色体.说明恢复基因位于Nsa恢1的新疆野生油菜染色体上,为下一步克隆这一新型恢复基因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新疆野生油菜;恢复系;恢复基因
33
|
183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69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水稻剑叶和倒二叶形态性状的杂种优势
李兰芝,卢开阳,牟同敏,胡中立
2008(4): 472-478.
摘要:利用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及其与两亲本的回交群体,对剑叶和倒二叶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6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并探讨了这些性状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共定位到39个QTL,分别在除染色体3和染色体5外的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介于4.6%
4
5.4%,大部分小于10%.其中,影响倒二叶宽的杂种优势QTL QSlw11c的贡献率为45.4%,该QTL对超级稻株型育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还表明,控制水稻叶片杂种优势位点的遗传效应主要是超显性.同时,控制叶片面积杂种优势位点的效应值远远大于叶片长宽的杂种优势位点效应值.因此,可以利用叶面积杂种优势位点改变叶片形态,提高光合作用面积,塑造理想株型,从而提高水稻生物量和产量.
关键词:水稻;剑叶;倒二叶;数量性状基因座位;杂种优势
74
|
301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65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云南紫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BAC文库的构建
严志祥,余金洪,丁毅
2008(4): 479-484.
摘要:以云南紫稻细胞质无花粉型水稻樱香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构建了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线粒体基因组BAC文库.每个文库均保存2304个菌落,外源插入片段介于10
2
0 kb之间.将两个文库的2 304个克隆分别集中于96孔板中,根据已发表的水稻线粒体序列对atp6、atp9c、ob、cox2等4个基因设计特定引物,对96孔板中的菌落进行了PCR鉴定,均能筛选得到阳性克隆,通过对96孔板中阳性克隆的位置进行推导,可以得到文库中含有相应基因克隆的大致位置及数目.PCR筛选结果显示两个文库均包含用于检测的目的线粒体基因,说明文库典型性良好,并且PCR法用于文库基因筛选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
关键词: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BAC文库;PCR筛选
39
|
184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45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7种鲽形目鱼类生长激素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及系统分析
刘滨,臧晓南,刘顺梅,张学成,雷霁霖
2008(4): 485-491.
摘要:从7种重要鲽形目经济鱼类——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黄盖鲽(Limanda yokohamae)、木叶鲽(Pleuronichthys Cornutus)、宽体舌鳎(Cynoglossus robustus)、石鲽(Platichthys bicoloratus)和条鳎(Zebriaszebra)、夏鲆(Paralichthys dentatus)的脑垂体中提取mRNA,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了含开放阅读框的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cDNA序列,与本实验室已克隆的大菱鲆和漠斑牙鲆、已报道的鲆鲽鱼类及外群鱼类共22条生长激素基因cDNA进行了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测序结果显示,高眼鲽、黄盖鲽、木叶鲽、宽体舌鳎、石鲽、条鳎和夏鲆的GH cDNA长度依次为479,564,519,440,564,440,522 bp,编码140
1
70个氨基酸的成熟GH多肽片段.通过序列比对,这7种蛋白序列与其他已知的鲆鲽鱼类GH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科的鱼类之间同源性更高.运用PAUP软件对15种鲽形目鱼类与另外7种不同种属鱼类进行了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与根据传统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分类进化地位基本一致,大菱鲆和塞内加尔鳎各自单独形成一个分支且与鲆科和鲽科鱼类相距较远,其中塞内加尔鳎等种类的分类地位与根据线粒体DNA序列分析的系统发生模式基本吻合.说明生长激素基因可以有效地用于研究鲽形目等硬骨鱼类的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
关键词:鲽形目;生长激素;cDNA;序列分析
46
|
269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58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龙须菜杂交和筛选及相关性状的分析
程晓杰,徐涤,张学成
2008(4): 492-496.
摘要:以山东青岛、石岛和龙须岛野生型龙须菜四分孢子体为亲本,在实验室条件下成功建立起自交系和杂交系,并完成有关性状的比较分析.筛选到一株以石岛和青岛材料为亲本的杂交种F1sq,其线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累积速度比中亲值高60%以上,α-半乳糖苷酶活性和光合色素含量的比较结果则未检测到明显差异.此外,本文还就江蓠属海藻杂种优势研究体系的建立及其特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龙须菜(Gracilaria lamenei formis);杂种优势;生长速度;α-半乳糖苷酶,色素含量
56
|
121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73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海洋紫色杆菌β-琼胶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
时岩玲,于文功,路新枝
2008(4): 497-502.
摘要:从青岛近海海水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琼胶酶的海洋紫色杆菌SY12.紫色杆菌SY12的发酵液上清经硫酸铵沉淀,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蛋白纯化步骤,得到纯化的野生琼胶酶AgaY.琼胶酶纯化了133.63倍,酶比活力为320.7 U/mg;纯化的琼胶酶经SDS-PAGE检测,显示为单一条带,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103.研究结果表明琼胶酶AgaY降解琼脂糖的β-1,4-糖苷键,其主要产物为新琼四糖和新琼二糖.对AgaY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发现其最适反应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40℃;Hg2+,Ag+,Zn2+,Cu2+和Pb2+等金属离子可以显著的抑制琼胶酶AgaY的活力.研究发现,AgaY的催化活性不依赖于离子的存在,AgaY对EDTA不敏感.
关键词:紫色杆菌;β-琼胶酶;分离纯化;新琼寡糖
26
|
326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64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凡纳滨对虾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马宁,陈晓汉,曾地刚,彭敏,李咏梅
2008(4): 503-506.
摘要: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凡纳滨对虾40份DNA样本的组织蛋白酶L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经过对测序结果统计分析,共发现SNP 20个,分别是:A150C,T226G,G240A,C429T,T453C,G537A,C597T,C645T,G798C,C831T,C955T,C963T,C977T,C982T,G1001C,A1005T,C1117T,C1132T,G1367A,T1391C.其中6个SNP是外显子中的错义突变,3个SNP是外显子中的同义突变,11个SNP是内含子中的突变.本检测为进一步进行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关联研究提供了有用信息.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组织蛋白酶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74
|
240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62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加载中...
上一期
下一期
批量引用
0
批量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