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武汉大学期刊中心
无数据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信息
联系我们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声明
下载中心
编委风采
最新刊期
2008
年
第
6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_化学
Al
2
O
3
纳米粉的湿化学法制备及其形貌控制工艺
吴志国,吕红金,彭天右
2008, 54(6): 635-640.
摘要:以Al2(SO4)3.18H2O和NH3.H2O为原料,采用湿化学沉淀法制备了-γAl2O3纳米粉,探讨了制备条件和后处理工艺对粉体形貌、粒径分布和团聚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Al3+浓度为0.8 mol.L-1,氨水pH值为12.0时,可获得粒径为10 nm左右的-γAl2O3纳米粉;聚乙二醇2000可以促使粉体的粒径分布均匀化和抑制颗粒间团聚体的形成;以正丁醇和正己醇的混合溶剂进行异相共沸蒸馏能有效脱除水份和减小干燥过程中的毛细管力,从而获得疏松的前驱体,经900℃煅烧后即得到粒径分布较窄、基本无硬团聚的-γAl2O3纳米粉.
关键词:纳米氧化铝;湿化学法;异相共沸蒸馏;团聚体
42
|
277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20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ZnSm
2
O
4
稀土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光谱学性质
张勇,张克立
2008, 54(6): 641-644.
摘要:报道了以流变相-先驱物法制备稀土复合氧化物ZnSm2O4的软化学方法.首先用流变相法合成了草酸盐先驱物,然后用差热分析(DTA)和热重分析(TG)研究了先驱物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表征了热分解固体产物;最后研究了ZnSm2O4固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ZnSm2O4为尖晶石结构,晶胞参数a=0.921 453 nm,晶胞体积V=0.782 38 nm3,化合物在紫外-可见范围内存在吸收.其中,236.2 nm为Sm3+—O2-电荷转移跃迁,而383.4,405.2,495.4 nm为Sm3+的4G5/2→7HJ/2(J=5,7,9)的电子跃迁.
关键词:ZnSm2O4;草酸盐先驱物;流变相反应
25
|
8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11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单质碘掺杂纳米TiO
2
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杨陈,杨昌军,法文君,龚楚清,彭天右,昝菱
2008, 54(6): 645-649.
摘要:以钛酸四异丙酯和单质碘为起始原料,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碘的纳米TiO2的前驱体,经500℃煅烧得到棕黄色TiO2/I2纳米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TiO2/I2粉末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掺杂的碘存在于TiO2内部纳米孔洞中,不会因为高温而被氧化;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反应是一级反应;TiO2掺杂碘单质后对光响应波长拓展至可见光范围,对甲基橙的降解效率可提高15%以上.
关键词:单质碘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
29
|
372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24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二甲醇-二硝酸-二[1,3-二(苯并咪唑-2)丙烷]合铜(Ⅱ)与DNA的相互作用
李曦,张志军,王成刚,胡波,郝莉,刘鹏
2008, 54(6): 650-654.
摘要:采用荧光光谱法、电子吸收光谱法及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LCu(Ⅱ)(L=二甲醇-二硝酸-二[1,3-二(苯并咪唑-2)丙烷])与DN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显示,不同浓度的配合物与DNA作用有不同的结合常数及n值,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呈混合型作用模式.加入DNA后电子吸收光谱产生减色效应及红移现象,结合常数K为2.42×103L/mol,表明铜配合物与DNA发生了弱插入作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显示,加入DNA后峰电位明显负移,峰电流下降,表明发生静电作用;而DNA浓度较低(约5.0×10-4mol/L)时,随着DNA浓度的增大峰电位又有相对正移现象,表明可能同时存在弱插入作用.综上所述,配合物LCu(Ⅱ)与DNA发生了弱插入作用和静电作用.
关键词:二甲醇-二硝酸-二[1,3-二(苯并咪唑-2)丙烷]合铜(Ⅱ);脱氧核糖核酸(DNA);混合型作用模式;弱插入作用;静电作用
30
|
88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28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β-环糊精接枝滤纸的制备及其在固相萃取室温磷光法中的应用
王伟,曹洋,朱若华
2008, 54(6): 655-660.
摘要:研究了以β-环糊精衍生物6-对甲基苯磺酰基-β-环糊精(6-OTS--βCD)作为中间体对滤纸进行接枝,讨论了滤纸接枝条件和制备机理.考察了将接枝滤纸作为固体基质一些多环芳烃和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室温磷光现象,实验发现7,8-苯并喹啉,芴,咔唑,苊等几种物质的室温磷光强度与未接枝的滤纸相比有了明显增强,检出限、灵敏度也有明显的提高.将接枝滤纸作为固相萃取膜,直接富集水溶液中的7,8-苯并喹啉,芴,咔唑,苊,对萃取后的滤纸基质进行室温磷光测定,检出限与萃取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将接枝后的滤纸直接用于环境水样中的四种分析物的分析,回收率在86%
1
03%,结果较为满意.
关键词:β-环糊精;亲核取代;室温磷光;固相萃取
42
|
123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16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电沉积纳米钯修饰玻碳电极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
上官灵芝,乔洁,郭玉晶,常燕,李忠平,董川
2008, 54(6): 661-664.
摘要: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纳米钯修饰玻碳电极(Pd/GC),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d/GC电极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作用,优化了实验参数,建立了一种测定甲醛的方法.在0.1 mol.L-1NaOH溶液中,甲醛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4
1
.4×10-2mol.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10-5mol.L-1,相对标准偏差为3.9%,回收率为94.7%
1
04.0%.
关键词:电沉积;纳米钯;甲醛;电催化氧化
50
|
532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13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茜素红-CTMAB离子缔合阻滞效应吸光光度测定磺胺嘧啶
韦小玲,王立升,何通萱,莫利书
2008, 54(6): 665-668.
摘要:在疏水力作用下,水溶液中的茜素红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以摩尔比1∶1反应形成紫色离子缔合物,该缔合物溶液在553 nm处有最大吸收.在该溶液中加入磺胺嘧啶,会使溶液退色而吸光度减小,而吸光度减小的程度与磺胺嘧啶的浓度成正比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茜素红-CTMAB离子缔合阻滞效应吸光光度测定磺胺嘧啶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对磺胺药片测定,回收率在98.2%
9
8.9%,线性范围为0.225
2
.00 g.L-1,检出限为0.025 g.L-1,相对标准偏差为0.2%.
关键词:离子缔合;茜素红;磺胺嘧啶;分光光度法
56
|
91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31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胱氨酸修饰面包酵母对直接蓝的吸附行为
张彬,孙小梅,李步海
2008, 54(6): 669-672.
摘要:用胱氨酸对面包酵母表面进行修饰制成生物吸附剂,以戊二醛为交联剂,研究了该吸附剂对直接蓝的吸附性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温度45℃,pH 1.0
5
.0,吸附时间2 h是修饰酵母对直接蓝吸附的最佳条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模式为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修饰酵母和未修饰酵母的吸附速度分别为500,238 mg.g-1.h-1;吸附容量分别为65,57 mg.g-1.
关键词:胱氨酸;面包酵母;直接蓝;吸附
37
|
59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09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多氯联苯醚和多溴联苯醚蒸汽压的定量相关研究
陈艳,房建州
2008, 54(6): 673-676.
摘要:定义原子特征值fi=(1+Δχ)[mi(ni-1)-hi],在邻接矩阵基础上建构了新的键价连接性指数mJ=∑(fi×fj×fk…)0.5(其中,1J=∑(fi×fj)0.5)和距离指数L=∑(dX-O)0.5,并用多元回归法研究了107个多氯联苯醚(PCDEs)和23个多溴联苯醚(PBCDs)化合物的蒸汽压与1J,L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 0,0.997 8.用Jackknife法检验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与预测能力,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平均误差为0.11和0.07.
关键词:键价连接性指数;距离指数;多氯联苯醚;多溴联苯醚;蒸汽压;定量结构-性质相关
33
|
249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39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研究论文_环境科学
苯胺分子结构和红外光谱的密度泛函研究
黎新
2008, 54(6): 677-681.
摘要:用Onsager模型和密度泛函B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苯胺分子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计算了最优构型的红外光谱.将计算所得的苯胺红外光谱与其Sadtler标准谱进行了比较,用自然键轨道(NBO)方法讨论了氨基的结构,并对红外光谱进行了归属,确定了氨基在苯环上的结构.结果表明,该Onsager模型适于研究液态苯胺分子的结构和红外光谱.
关键词:苯胺;红外光谱;密度泛函;自然键轨道
24
|
376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08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新型海藻酸盐复合纳米银抗菌共混纤维的制备
樊李红,吁磊,周月,潘晓然,徐咏梅
2008, 54(6): 682-686.
摘要:通过溶液纺丝法制备了海藻酸盐/羧丁酰壳聚糖共混纤维,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光学显微镜对共混纤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中两种组分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且有良好的相容性.当羧丁酰壳聚糖的含量为30%时,共混纤维的干态抗张强度达到最大值(14.32 cN/tex),共混纤维的湿态抗张强度随着羧丁酰壳聚糖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羧丁酰壳聚糖的含量为30%时,纤维的干、湿态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最大值43.5%和69.3%.随着羧丁酰壳聚糖的引入,纤维的吸水率显著提高.将纳米银分散液加入纺丝液中可以得到抗菌性能优异的海藻酸盐复合纤维.
关键词:海藻酸盐;羧丁酰壳聚糖;共混纤维;纳米银;抗菌性能
58
|
466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19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醋酸酯淀粉/聚乙烯醇共混膜形态结构与性能
祝志峰,邵正萍
2008, 54(6): 687-691.
摘要:以溶液共混法制备了醋酸酯淀粉(SA)/聚乙烯醇(PVA)共混膜,通过扫描电镜(SEM)观测其表面形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其结构、Zwick强力仪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醋酸酯化变性及SA与PVA之间的共混比对共混膜的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均有影响.随着淀粉醋酸酯化变性程度的增大,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增大;当变性取代度达到0.035之后,断裂强度明显增大.增加SA的质量分数,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减小,断裂强度先降低后增大;当共混比为50∶50时,断裂强度最小.
关键词:醋酸酯淀粉;聚乙烯醇;共混膜;形态结构;力学性能
19
|
301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10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镧钼钒磷杂多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柴油氧化脱硫中的应用
宾晓蓓,董丽娟,李小林,曹宏,冯绢
2008, 54(6): 692-696.
摘要:在合成不同钒掺量磷钼杂多酸基础上,用降解法合成了3种Keggin结构的镧钼钒磷杂多配合物,并以之为催化剂,分别用双氧水、过氧乙酸作氧化剂,甲醇、乙二胺作为萃取剂进行了柴油氧化脱硫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以掺有2个钒原子的镧钼钒磷杂多配合物为催化剂、过氧乙酸为氧化剂、乙二胺为萃取剂可将市售柴油的硫含量由1 815.8μg.g-1降低至102.6μg.g-1,脱硫率达到了94.35%.
关键词:柴油;脱硫;稀土;杂多配合物
40
|
266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37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甲壳素/海藻酸钠共混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胡先文,杜予民,李国祥,王群
2008, 54(6): 697-702.
摘要:以NaOH/CO(NH2)2水相溶剂溶解甲壳素,研究了凝固液对甲壳素/海藻酸钠纤维制备的影响,分析了纤维组分的相容性,并对纤维的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甲壳素纺丝的适宜凝固液为10%H2SO4,5%Na2SO4和5%C2H5OH混合液,甲壳素/海藻酸钠共混纺丝的适宜凝固液为5%CaCl2,1%HCl和10%C2H5OH混合液.结构分析说明,甲壳素与海藻酸钠共混有一定的相容性.当共混纤维中甲壳素含量为10%时,共混纤维干、湿态抗张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最大,干、湿态抗张强度分别为11.99 cN/tex和2.47 cN/tex.当共混纤维中甲壳素含量为40%时,共混纤维吸湿率、保湿率分别达到最大值274.1%,37.8%.
关键词:甲壳素;海藻酸钠;共混纤维;制备
60
|
572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27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研究论文_生物学
猪瘟病毒NS3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和抗体制备
方改霞,温国元,罗雪莲,凌大伟,潘兹书
2008, 54(6): 703-706.
摘要:以猪瘟病毒(CSFV)石门株全长cDNA克隆pT7SM为模板,PCR扩增CSFVns3基因N末端截短的cDNA片段.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BglⅡ和SalⅠ双酶切消化后,克隆到经BamHⅠ和SalⅠ双酶切消化的pET-28a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ΔNS3,转化E.coliBL21-codonPlus(DE3),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采用SDS-PAGE分离纯化非结构蛋白3(NS3)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该多克隆抗体效价在1×105以上,能分别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NS3重组蛋白或CSFV感染细胞中表达的NS3天然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制备的NS3重组蛋白可用作建立NS3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包被抗原;NS3抗体可用于检测CSFV病毒感染和NS3功能研究中的蛋白质鉴定.
关键词:猪瘟病毒;非结构蛋白3(NS3);多克隆抗体
37
|
26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21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隐藏嗜酸菌DX1-1产PHB条件的优化
徐爱玲,历丽,张帅,杨宇,夏金兰
2008, 54(6): 707-712.
摘要:本试验对可积累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隐藏嗜酸菌(Acidiphilium cryptum)DX1-1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碳氮源组合(葡萄糖,KNO3),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培养条件即碳源浓度为40 g/L、氮源浓度为15 g/L以及初始pH值为3.0,并确定了在最优培养条件下生长曲线和PHB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核磁共振对该菌胞内PHB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此次试验提高了DX1-1菌株PHB的产量,最高达到19.75 g/L.
关键词:隐藏嗜酸菌;生物塑料;聚-β-羟基丁酸酯;培养条件
49
|
165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33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水稻产量要素相关性状QTL定位
李绍波,杨国华,章志宏,李绍清,李阳生,朱英国
2008, 54(6): 713-718.
摘要:为了定位水稻产量及其要素相关性状QTL并揭示各性状间相关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来源于杂交组合Lemont/特青的F12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大田直播条件下对水稻单株产量、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始穗期、成熟期7个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22个产量要素相关性状QTL,分布于8条水稻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为6%
2
4%,单个性状QTL位点数为1
5
个.共有4个染色体区段的共位点(co-located)QTL能同时影响2
4
个产量要素相关性状,并且每个共位点QTL对性状作用的加性效应方向相同,其中2个增效等位基因来自Lemont,另外2个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特青,这为各性状间表型相关提供了一定的遗传解释.
关键词:水稻;产量要素;数量性状位点;性状相关
46
|
374
|
8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30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焦酚对蓝藻和绿藻生长、光合色素及微量元素的作用
刘碧云,周培疆,吴振斌,李红庆
2008, 54(6): 719-724.
摘要:研究了焦酚对4种常见蓝藻和绿藻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焦酚对几种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相同的处理浓度,4种藻生长率从小到大依次是: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焦酚作用后铜绿微囊藻和羊角月牙藻的叶绿素a和胡萝卜素的含量有显著的变化,随着焦酚浓度的升高,铜绿微囊藻和羊角月牙藻叶绿素a和胡萝卜素含量减少,并且变化的趋势与生长率相一致.其中铜绿微囊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减少比叶绿素a快.焦酚作用72 h,铜绿微囊藻和羊角月牙藻体内的铁、锰、铜及锌等元素的含量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焦酚对铜绿微囊藻体内微量元素的减少影响更大.焦酚抑制藻的光合作用、减少藻类对微量元素的吸收是其抑制藻类生长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蓝藻;绿藻;焦酚;生长;光合色素;微量元素
28
|
412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22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经济损益评估
莫明浩,任宪友,王学雷,肖锐
2008, 54(6): 725-731.
摘要:洪湖是湖北省最大的湖泊,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本文根据洪湖湿地的特点,采用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资源功能、环境功能和社会功能对洪湖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出洪湖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为28.063亿元.其中,生物资源价值为10.734亿元,占总价值的38%;调蓄洪水价值为10.382亿元,占37%.研究结果表明,洪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水产品和调蓄洪水等方面的价值.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洪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受损,本文估算了其经济损失约为8.303亿元,损失总经济价值的23%.因此,只有恢复洪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才能保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益
50
|
899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41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龙须菜数量性状及AFLP分析
程晓杰,任雪莹,刘滨,张学成
2008, 54(6): 739-744.
摘要:对6株不同的龙须菜材料进行了生长速度和光合色素含量等数量性状及AFLP分析,其中3株分别采自中国的青岛、石岛、龙须岛,2株分别来自南非和委内瑞拉,1株为青岛野生型选育品系981,以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做种外对照.分析结果显示,与青岛野生型相比,981生长速度和光合色素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两者在亲缘关系极其相近的同时,又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本文通过AFLP标记检测到的这些差异位点很可能包含着与上述性状有关的遗传信息.4株中国龙须菜和1株南非龙须菜中,南非材料生长最快,龙须岛材料光合色素组成差异最明显,不同材料间的遗传距离有随地理间距增大而逐渐增大的趋势.此外,数量性状和AFLP分析均表明委内瑞拉材料与其他各株龙须菜间存在高度的差异,有的遗传距离甚至超过了种外对照,为将其划分到江蓠属中龙须菜以外的种增添了更加有力的新的证据.
关键词:龙须菜(Gracilaria lamenei formis);数量性状;生长速度;色素含量;AFLP
44
|
138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14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阿维菌素的环境雌激素活性和生殖毒性评价
邴欣,汝少国,周文礼,贾永刚
2008, 54(6): 745-750.
摘要:采用0.2,2.0,20.0μg/L阿维菌素暴露雄性金鱼(Carassius auratus)21 d,以雄鱼卵黄原蛋白产生、生殖腺指数、γ-谷氨酰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为生物标志物,评价了阿维菌素的环境雌激素活性和生殖毒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不能诱导雄性金鱼分泌卵黄原蛋白,可能不具有环境雌激素活性.但是经阿维菌素暴露21 d后,雄鱼生殖腺指数降低,其中20.0μg/L暴露组(0.478±0.098)与对照组(0.751±0.325)相比差异显著.阿维菌素还抑制了精巢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20.0μg/L暴露组((3.07±0.66)U.L-1.mg-1)与对照组((4.61±0.91)U.L-1.mg-1)相比差异显著.阿维菌素降低了雄鱼生殖腺指数、抑制了精巢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表明其对鱼类具有潜在的生殖毒性.
关键词:阿维菌素;环境雌激素;生殖毒性;卵黄原蛋白;安全评价
31
|
228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34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免疫球蛋白阳性细胞在大菱鲆免疫相关组织中的分布
冯守明,绳秀珍,战文斌
2008, 54(6): 751-756.
摘要: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标记、间接荧光标记法(IFAT)和流式细胞术(FACS),对大菱鲆免疫相关组织中免疫球蛋白(Ig)阳性细胞进行了检测.免疫组化标记后发现,鳃组织中Ig阳性细胞存在于鳃小片上皮细胞与支持细胞之间的间隙中,后肠Ig阳性细胞存在于固有层和粘膜下层中,外周血血涂片中可见Ig阳性细胞,头肾Ig阳性细胞则无规律地散布于肾组织中.间接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相关组织中分离的白细胞,发现大菱鲆不同免疫相关组织中Ig阳性细胞的数量不同,Ig阳性细胞数量分别为:鳃(1.60±0.71)%,后肠(3.91±1.06)%,外周血(28.95±0.39)%,头肾(21.54±0.90)%.结果表明,大菱鲆的免疫相关组织(含粘膜组织)具备一定的完成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基础,且不同组织之间的免疫细胞数量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大菱鲆;免疫相关组织;免疫球蛋白阳性细胞;分布
51
|
128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36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基于多软件融合方法的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预测
马闯,蹇易,黄慧艳
2008, 54(6): 757-762.
摘要:基于多个软件的预测结果,提出了一种融合方法(ComPromoter)提高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的预测精度.ComPromoter以ProKey、FirstEF和Eponine等软件对启动子的预测结果为基础,融合了可用于启动子识别的多个特征(包括ProKey预测结果中真阳性和假阳性的出现频率随投票距离以及预测分值变化的统计特征),并利用支持向量机构建了启动子预测模型.在人类ENCODE区域测试数据集上测试的结果显示,ComPromoter的Pearson相关系数CC值高于所融合的单个启动子预测软件.
关键词:真核生物;启动子预测;支持向量机
28
|
450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925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综述
藻类高温胁迫分子响应的研究进展
臧晓南,张学成,张璐,刘滨,任雪莹,徐涤
2008, 54(6): 732-738.
摘要:本文综述了抗氧化系统、信号传导系统、热激蛋白及其他功能因子在藻类应对高温胁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①高温胁迫会引起藻体产生活性氧(ROS),产生热激信号,抗氧化系统做出响应,消除ROS的生成、或缓解活性氧引起的损伤等途径来缓解生物体内的氧化胁迫;②藻类依靠信号系统,包括:Ca2+、钙调素(CaM)、热激转录因子(HSF)、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感受并传导热激信号、激活热激基因的表达和诱导耐热性;③经热激信号的传导调控,藻类会新合成或增强合成一组蛋白质———热激蛋白(HSPs),参与生物体内新生肽的运输、折叠、组装、定位以及变性蛋白的复性和降解,缓解高温胁迫造成的伤害,产生抗热性;④其他功能因子,如:泛素、甘氨酸甜菜碱、热激油脂、海藻糖等也对高温胁迫做出应答.
关键词:藻类;高温胁迫;分子响应;信号传导系统;抗氧化系统;热激蛋白
67
|
698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2817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加载中...
上一期
下一期
批量引用
0
批量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