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2 58 4

      研究论文_化学

    • 洪春雪,束怡,曹宇,李晨,王磊,束家有
      2012, 58(4): 281-285. DOI: 10.14188/j.1671-8836.2012.04.001
      摘要:设计制备了以泊洛沙姆407/188为主要基质,卡波姆、氯化钠为添加剂,月桂酸二乙醇酰胺为增溶剂的双氯芬酸钠缓释液体栓,以凝胶温度、凝胶强度、生物黏附力和体外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进行体外评价;测定双氯芬酸钠缓释液体栓在犬体内的血药浓度,进行体内筛选.采用3p97软件计算液体栓相关药动学参数,进行体内释药特性研究.加入0.9%月桂酸二乙醇酰胺使双氯芬酸钠增溶2.3倍.缓释液体栓体外释放符合零级模式,R2>0.9,释药时限大于6h;体内药物释放出现血药平台,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体内过程为一室模型,t1/2(Ke)=5.553 3h,t1/2(Ka)=0.357 4h,cmax=7 712ng.mL-1,AUC0→∞=72 029ng.h.mL-1,MRT=7.61h.所制备的双氯芬酸钠缓释液体栓具有稳定的缓控释特性.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缓释液体栓;体内外相关性;药代动力学   
      46
      |
      244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4206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 熊燕,李曦,许雯靓,曹亚飞,李小雨,董玉林
      2012, 58(4): 286-290. DOI: 10.14188/j.1671-8836.2012.04.002
      摘要: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二水杨酸乙二胺Schiff碱铜配合物/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SalenCu(Ⅱ)/MWNTs/GC).该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图显示,电荷在SalenCu(Ⅱ)/MWNTs膜中的传递过程受扩散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有明显的电催化氧化作用,且峰电流的变化在0.1~1.1mmol.L-1范围内与抗坏血酸的浓度变化呈线性关系;用于抗坏血酸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29.709nA/(μmol.L-1),检出限为0.303μmol.L-1.  
      关键词:Schiff碱铜配合物;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抗坏血酸;电催化   
      47
      |
      146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4147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 刘习文,黎俊波,曹灿灿,余响林,潘志权
      2012, 58(4): 291-296. DOI: 10.14188/j.1671-8836.2012.04.003
      摘要:以自制的硅胶表面担载树状钒配合物SG2.0-[VⅤO2-PAMAM-MSA]为催化剂,研究了离子液体耦合过氧化叔丁醇(TBHP)形成氧化-萃取体系一步脱除二苯并噻吩(DBT)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液体[Omim]PF6与氧化剂TBHP耦合使用时,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DBT脱除率明显提高,且油品中的氧化产物二苯并噻吩亚砜(DBTO)和二苯并噻吩砜(DBTO2)迅速减少.当TBHP与DBT的摩尔比为3∶1,离子液体[Omim]PF6与模拟油的体积比为1∶3,温度90℃,反应时间60min时,DBT的脱除率可达95.0%.该氧化-萃取体系重复使用6次后,其性能没有明显降低.  
      关键词:离子液体;脱硫;氧化-萃取;过氧化叔丁醇;树状聚酰胺   
      46
      |
      130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4148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 刘春林,姜朝武,邵颖,孙春燕
      2012, 58(4): 297-301. DOI: 10.14188/j.1671-8836.2012.04.004
      摘要:以异丙醇作为空穴捕获剂和氢供体,在除氧条件下将TiO2导带累积的电子用于还原溴代污染物十溴联苯.研究显示,十溴联苯可以被快速降解,其半衰期仅为6.5min,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11±0.01)min-1.同时研究了水和有机酸碱以及不同溶剂对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的存在抑制反应的进行;甲酸的加入使反应减缓而有机碱三乙胺的加入会促进反应进行;在乙腈和异丙醇溶剂中十溴联苯可发生明显降解,但在正己烷、甲苯溶液中,由于十溴联苯很难吸附到TiO2表面,降解几乎无法进行.基于上述结果,进一步推测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关键词:十溴联苯;TiO2;光还原;溴代有机污染物   
      68
      |
      178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4207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 罗丽花,梁慧,龚文容,杨林,余燕敏,田卫群,陈云
      2012, 58(4): 302-306. DOI: 10.14188/j.1671-8836.2012.04.005
      摘要:通过流延成膜法制备一系列纤维素/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材料,分别以10%醋酸溶液、5%醋酸和5%乙醇的混合溶液、75%乙醇溶液等3种水溶液及蒸馏水为贮存体系,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紫外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贮存条件对纤维素/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醋酸水溶液贮存纤维素/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30d能够较好地维持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可作为该复合膜较为适合的贮存体系.  
      关键词:纤维素;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贮存条件   
      41
      |
      174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4156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 吴文澜,梁菊,董亚南,陈姗
      2012, 58(4): 313-316. DOI: 10.14188/j.1671-8836.2012.04.007
      摘要: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乳木果油所含的油脂成分.结果显示乳木果油的7个主要成分及含量按保留时间排序依次是:月桂酸1.589%、肉豆蔻酸3.075%、棕榈酸70.286%、十九烷酸0.822%、11-二十碳烯酸3.958%、花生酸16.506%、山俞酸1.371%.体外透皮实验结果显示,乳木果油能够显著增加经皮给药制剂的皮肤透过率,氮酮组和乳木果油组对利多卡因的累积透皮量分别为794.84μg和1 144.95μg,累积透皮率分别为7.95%和11.4%,后者对模型药利多卡因的体外促渗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前者.  
      关键词:乳木果油;油脂成分;GC-MS;渗透促进剂;皮肤透过率   
      47
      |
      764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4151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 李盛玉,王兴明,赵娜,艾莲,刘丹丹,魏大海,丁立生
      2012, 58(4): 317-321. DOI: 10.14188/j.1671-8836.2012.04.017
      摘要:应用光谱学方法以吖啶橙(AO)作探针研究了Ni(Ⅱ)-EDTA与DNA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Ni(Ⅱ)与EDTA形成配离子的摩尔结合比nNi(Ⅱ)∶nEDTA=1∶1,配合物Ni(Ⅱ)-EDTA与DNA的摩尔结合比为nNi(Ⅱ)-EDTA∶nDNA=2∶1,其结合常数K■B25℃=2.77×105 L.mol-1,K■B37℃=2.01×105 L.mol-1.该过程为熵和焓共同驱动,其ΔrS■m=171.39J.(mol.K)-1,ΔrH■m=-2.05×104 J.mol-1,25℃时ΔrG■m=-3.06×104 J.mol-1.Scatchard法和探针法等均表明Ni(Ⅱ)-EDTA与DNA之间的结合方式以沟区作用为主.  
      关键词:光谱学;Ni(Ⅱ);EDTA(乙二胺四乙酸);DNA;作用机制   
      74
      |
      226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4141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 董玉瑛,杨璋梅,王晶,仉春华
      2012, 58(4): 322-326. DOI: 10.14188/j.1671-8836.2012.04.008
      摘要:生物防御过氧化损害系统能反映有毒污染物对水环境的早期影响,可作为早期警报指标应用于环境监测中.本文以幼龄鲫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较低剂量(1μg/L)的甲基毒死蜱对其肝脏的毒理学效应,分析了29d中鲫鱼的生长指数、肝脏指数以及肝脏抗氧化酶系(包括超氧歧化物歧化酶活性、还原谷胱甘肽含量)和转氨酶活性等随暴露时间的变化趋势,综合考察了各项指标参数.结果表明:该生命体内的保护机制呈现相互竞争和相互代偿合作的关系;谷胱肝肽含量随暴露时间的变化较为显著,可作为敏感的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甲基毒死蜱;鲫鱼肝脏;酶活性;生物标志物;谷胱肝肽   
      49
      |
      115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4145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综述

    • 刘泽泞,曹菲菲,原弘,邓克俭,黄进
      2012, 58(4): 307-312. DOI: 10.14188/j.1671-8836.2012.04.006
      摘要:贵金属(Au、Ag、Pt、Pd)/TiO2光催化剂是TiO2基可见光光催化剂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针对贵金属改性的TiO2光催化剂,分别从其制备方法、光催化机理、影响因素等基本特征及其在污染物消除、杀菌消毒、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介绍.  
      关键词:贵金属/TiO2;光催化;催化机理;可见光   
      58
      |
      541
      |
      1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4208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研究论文_生物学

    • 汪相宏,宁婷婷,杨代常
      2012, 58(4): 327-331. DOI: 10.14188/j.1671-8836.2012.04.009
      摘要:筛选标记基因是一种用于植物遗传转化后阳性转化子筛选的有效手段,但目前介导标记基因表达均采用组成性启动子.这些启动子虽然在植物遗传转化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是组成性表达,在转基因的生物安全性存在标记基因的安全性担忧.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本文从水稻基因组内克隆了水稻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Cyctein protease,CP)的启动子,通过gus转基因的验证,该启动子只在愈伤组织表达,不在水稻根、茎、叶等组织表达,为愈伤组织特异性表达启动子(Callus-specific Promoter,CSP).将该启动子用于介导筛选性标记基因的表达,通过对筛选性标记基因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的密码子优化,明显提高了CP启动子在水稻转基因选择的转化效率,质粒转化效率和阳性植株率均达到了pCAMBIA1301的35S启动子介导标记基因hpt的选择效果.  
      关键词:CP启动子;组织特异性;hpt基因;密码子优化;愈伤组织;农杆菌转化   
      72
      |
      267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4143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 林鸿,刘三峡,陶秋莲,潘明清
      2012, 58(4): 332-336. DOI: 10.14188/j.1671-8836.2012.04.010
      摘要:采用AFLP(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对23种37份栽培鸢尾属植物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将筛选出的4对AFLP分子标记引物对材料进行扩增,共得到205个位点,其中177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6.3%;37份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3~0.97之间,平均为0.81.通过遗传相似系数计算,样品总体上亲缘关系非常接近,而白花紫苞鸢尾与其他物种有明显差异.本文还利用UPGMA(非加权算术平均法)进行样品聚类,分析了包括23个种的37份样品之间的遗传关系.  
      关键词:鸢尾属;遗传关系;AFLP(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88
      |
      241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4150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 熊海蓉,陈文,冯勇,罗凡,侯炜
      2012, 58(4): 337-340. DOI: 10.14188/j.1671-8836.2012.04.011
      摘要:两株汉坦病毒(HV 76/118株和H-114株)分别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PF)后,于感染后不同时间(6,24,96h)提取细胞总RNA,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的相关受体(TRAIL-R1~TRAIL-R4)在汉坦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明确TRAIL受体在汉坦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正常细胞内TRAIL-R4表达最高,其次为TRAIL-R2.汉坦病毒(HV 76/118株和H-114株)感染HEPF 6h时仅TRAIL-R1表达显著上升,TRAIL-R2、TRAIL-R4表达先下降后上升并在96h达到高峰.HV 76/118株感染HEPF细胞6h时TRAIL-R3表达减低并维持在低表达水平,而HV H-114感染后仅24h出现短暂下降.结果表明,TRAIL受体表达在汉坦病毒感染过程中呈动态变化,且不同毒株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关键词:汉坦病毒;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受体;凋亡   
      74
      |
      8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4144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 范汉东,郭建军,杨一兵,邹国林
      2012, 58(4): 341-346. DOI: 10.14188/j.1671-8836.2012.04.012
      摘要:用荧光光谱、等温滴定微量热(ITC)及分子模建3种方法研究了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UTI)与1-苯胺基-8-萘磺酸(ANS)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UTI上有4个以静电相互作用为主要作用力的特异性的ANS结合位点,分别命名为位点Ⅰ,Ⅱ,Ⅲ和Ⅳ;其中位点Ⅰ位于UTI上结构域Ⅱ的第98位色氨酸(Trp98)附近,位点Ⅱ位于结构域Ⅰ和结构域Ⅱ的相互作用区,位点Ⅲ与位点Ⅳ位于结构域Ⅰ;这4个特异性结合位点所处的区域疏水性较强.ITC实验测得另外5个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其主要相互作用力是以ANS的磺酸基与UTI分子表面的带正电的基团间形成的盐键,表明在中性缓冲液中,有5个带正电的氨基酸残基暴露在UTI分子表面.  
      关键词: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1-苯胺基-8-萘磺酸;相互作用   
      53
      |
      13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4158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 梁宏伟,李忠,邹桂伟,刘小林
      2012, 58(4): 347-353. DOI: 10.14188/j.1671-8836.2012.04.013
      摘要:采用RT-PCR和RACE(cDNA末端快速扩增)方法克隆黄颡鱼MyoD(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成肌分化抗原)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在雌雄个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黄颡鱼MyoD基因编码区由810个碱基组成,编码269个氨基酸,其中第1~89个氨基酸为Basic区,第90~141个氨基酸为bHLH结构;黄颡鱼的MyoD基因与斑点叉尾鮰的同源性最高为93%.在雌雄成体组织中的表达分析显示,雄性个体中肌肉和胃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雌性个体(p<0.01),雌性个体的肾脏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性(p<0.05).通过MyoD基因在雌雄个体中表现出的组织表达差异,认为这可能是造成黄颡鱼雌雄生长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黄颡鱼;成肌分化抗原;生物信息学;表达   
      53
      |
      256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4200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 梅运军,陈向东,谢志雄,沈萍,李文化
      2012, 58(4): 354-358. DOI: 10.14188/j.1671-8836.2012.04.018
      摘要:将CaCl2诱导大肠杆菌建立感受态及其质粒的转化过程进行逐一分解,根据转化效率探讨了Ca2+在各个步骤中的作用.结果发现,Ca2+并不能永久性地改变细胞的结构和生理状态;细胞只有在Ca2+存在下才能维持其摄取DNA的能力;在诱导大肠杆菌摄取DNA的过程中,Ca2+主要是在转化步骤中起作用,转化前是否用Ca2+处理或处理时间长短对大肠杆菌摄取DNA能力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钙离子;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转化   
      71
      |
      376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4155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研究论文_环境科学

    • 王俊,黄岁樑,沈静,范志云
      2012, 58(4): 359-365. DOI: 10.14188/j.1671-8836.2012.04.014
      摘要:通过梯级河岸人工湿地的数值模拟,以总磷(TP)在梯级河岸人工湿地的运移为例,通过流场、TP浓度场和TP运移归宿的分析,探讨了植物根系和填料对TP运移和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TP而言,有植物湿地的去除率均大于相应无植物湿地的去除率;含豆石层(降解系数和渗透系数相对较大)湿地的去除率均略大于相应无豆石层湿地的去除率.  
      关键词:梯级河岸人工湿地;数值模拟;植物根系;填料;去除率   
      55
      |
      20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4161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研究论文_计算机科学

    • 张健,余纯武,梅峰,林世平
      2012, 58(4): 366-369. DOI: 10.14188/j.1671-8836.2012.04.015
      摘要:网络编码是一种可以逼近网络容量传输理论极限的有效方法.本文研究了随机网络编码下的数据块时延特性,通过最大距离可分码选择定理构造相应的矩阵列向量作为全局编码向量,实现网络编码;采用梯度法进行网络时延预测.仿真实验表明,当时延值比较平稳时,预测值与真实值比较接近,当时延值突然增加时,预测值反应比较缓慢;数据块时延均值随数据块的增大而增大,两者接近线性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信道利用率随数据块的增大而增大.  
      关键词:网络编码;数据块时延;信道利用率   
      60
      |
      111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4160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 王会歌,王彩芬,曹浩,沈峰
      2012, 58(4): 370-376. DOI: 10.14188/j.1671-8836.2012.04.016
      摘要:结合无证书密码体制和签密思想提出了一个无证书代理重签密方案,在方案中,使用一个半可信代理人实现了一个签密到另一个签密的透明转换.与其他相似方案相比,实现了签密的完全转换.一般情况下,在Alice的私钥和Bob的公钥下完成的签密经转换后只能用Alice的身份信息和Daddy的私钥解签密;在本文提出的方案中,由Alice的私钥和Bob的公钥完成的签密经转换后可以用Charlie的身份信息和Daddy的私钥解签密,且签密的验证不需要明文信息的直接参与.基于间隙双线性Diffie-Hellman问题,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了可以抵抗无证书代理重签密中的第一类攻击.  
      关键词:无证书密码体制;签密;重签密;随机预言机模型;间隙双线性Diffie-Hellman   
      53
      |
      146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4153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批量引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