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武汉大学期刊中心
无数据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信息
联系我们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声明
下载中心
编委风采
最新刊期
2015
年
第
3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2在病毒包装中的作用
陈辉,杨琪,陈新文,裴荣娟
2015, 61(3): 197-202. DOI: 10.14188/j.1671-8836.2015.03.001
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导致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体外培养体系成功构建后HCV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获得重要进展,HCV生活周期的各个步骤得到了深入研究.由于NS2蛋白既不是病毒粒子结构成分又不是病毒RNA复制必需成分,因此,近年有较多研究关注于NS2对病毒包装的影响.突变分析表明,NS2蛋白的N端保守位点及跨膜结构对病毒包装至关重要,C端蛋白酶蛋白酶结构域而非其蛋白酶活性为病毒包装所需.此外,NS2蛋白与病毒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以及多种宿主因子存在相互作用,并在病毒包装过程中形成多种复合体,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包装;非结构蛋白
44
|
125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5456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生物学
可诱导肺部特异表达白介素22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周立,袁宝军,周宇麒,董佳佳,方萍,郑涛,朱舟
2015, 61(3): 203-207. DOI: 10.14188/j.1671-8836.2015.03.002
摘要:建立了一种肺部特异性、高效表达鼠源白介素22(mIL-22)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将TRE-Tight-mIL-22转基因片段显微注射入C57BL/6J小鼠受精卵细胞中,得到转基因小鼠,与能够控制TRE-Tight下游基因在肺部特异性表达的CC10-rtTA-hGH转基因小鼠交配,获得同时含有CC10-rtTA-hGH和TRE-Tight-mIL-22这两段基因的双阳性子代转基因小鼠(IL-22转基因小鼠).使用强力霉素(Dox)持续诱导6周龄IL-22转基因小鼠6周,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肺部灌洗液中IL-22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野生型和未诱导的IL-22转基因小鼠的肺部均未发现IL-22表达,而经Dox诱导后,与野生型C57BL/6J小鼠(<10ng·L-1)比较,IL-22转基因小鼠肺部发现高表达量IL-22(
4
00ng·L-1,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经Dox诱导,IL-22主要在IL-22转基因小鼠的肺部气道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
关键词:白介素22;强力霉素;Tet-on/TRE-Tight诱导表达系统
51
|
10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5458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新型海藻酸盐湿性敷料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
张珠,易继凌,殷义霞,李世普
2015, 61(3): 208-212. DOI: 10.14188/j.1671-8836.2015.03.003
摘要:采用湿法纺丝制备藻酸盐纤维,然后经过纱布织造工艺制备藻酸盐纱布(简称Hisorb?),比较了Hisorb?与3种常见市售敷料(简称G-CP,G-LR,G-AB)浸提液的体外相关生物学特性,考察了各敷料浸提液的细胞毒性、迁移率、溶血性及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结果表明,Hisorb?无细胞毒性且能促进细胞增殖,无溶血现象,对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潜在的促进伤口愈合的性能.
关键词:藻酸盐敷料;湿性愈合材料;细胞毒性;血液相容性;细胞渗透脆性
36
|
289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5514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化学
粉末微电极研究硫酸铅颗粒的电化学活性
李阳,汪的华,赵光金,吴文龙,朱华
2015, 61(3): 213-218. DOI: 10.14188/j.1671-8836.2015.03.004
摘要:铅酸蓄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硫酸铅颗粒长大造成的不可逆硫酸盐化是电池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合成不同粒径硫酸铅的基础上,借助粉末微电极技术,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不同粒径硫酸铅颗粒的电化学活性及其可能的电化学活化途径.结果表明,粒径10μm左右硫酸铅颗粒的电化学活性低于粒径2μm左右硫酸铅粉末,经5mV/s的100周循环伏安扫描后,大粒径硫酸铅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被再活化,峰电流提高10倍以上;非对称循环伏安法可以有效地缩短电极活化所需时间,而快速的循环伏安扫描活化效果较差.
关键词:硫酸盐化;铅酸蓄电池;粉末微电极;硫酸铅;活化
40
|
199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5463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CdSeS合金量子点在阿霉素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谢程立,曹启花,肖玲,彭善枝,黄祖螟
2015, 61(3): 219-223. DOI: 10.14188/j.1671-8836.2015.03.005
摘要:以巯基丙酸为稳定剂和硫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dSeS合金量子点,并将其应用于阿霉素(DOX)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DOX对CdSeS合金量子点有荧光猝灭作用,DOX分析的线性范围及检出限与CdSeS的浓度有关.在pH值为7.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量子点浓度(以Cd2+计)为0.1,0.3,0.5 mmol·L-1时,对应的DOX分析线性范围分别为0.029
1
2,0.032
2
0,0.037
4
0mg·L-1,检出限分别为8.9,9.6,11.2μg·L-1.一定量的Cu2+和Fe3+会干扰DOX的测定.去除干扰物质后,对实际水样品进行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9%
1
0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4%.
关键词:合金量子点;阿霉素;荧光分析
50
|
140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5451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谷胱甘肽敏感的巯嘌呤-透明质酸前药的合成及其释药性能
张辉,胡佳兴,熊雄
2015, 61(3): 224-228. DOI: 10.14188/j.1671-8836.2015.03.006
摘要:以透明质酸为载体,采用全化学合成法构建谷胱甘肽敏感的巯嘌呤-透明质酸(6-MP-ss-HA)高分子前药,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并探讨了物料投料比、温度和反应介质等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在30℃下以乙腈为反应介质,且巯嘌呤(6-MP)与I2按摩尔比1∶1投料时,巯嘌呤-ss-巯嘌呤(6-MP-ss-6-MP)的产率可达84.3%.模拟血液和细胞内环境研究该前药对谷胱甘肽的响应性释药性能,结果表明,药物累积释放率与谷胱甘肽浓度正相关,且基本只在细胞内释放药物.
关键词:巯嘌呤;透明质酸;巯嘌呤-透明质酸前药;谷胱甘肽敏感;释药性能
40
|
22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5510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微波辅助煅烧合成双相磷酸钙纳米颗粒
尹杉杉,孙杰,张玉峰,李玫,邓克俭
2015, 61(3): 229-233. DOI: 10.14188/j.1671-8836.2015.03.007
摘要:采用微波辅助反应联用煅烧法制备纳米级的双相磷酸钙(BCP)颗粒,讨论了微波辅助过程中样品的组成变化,对不同温度煅烧制备的BCP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细胞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本途径能将BCP纳米颗粒的制备过程缩短至8h,通过改变煅烧温度条件能有效调节BCP纳米颗粒的成分组成;3种HA百分含量分别为100%,89.9%和57.9%的BCP纳米颗粒均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关键词:双相磷酸钙;微波辅助联用煅烧法;细胞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纳米颗粒
35
|
113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5452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N,B,Fe-TiO
2
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邹学军,董玉瑛,崔玉波,冉春秋
2015, 61(3): 234-238. DOI: 10.14188/j.1671-8836.2015.03.008
摘要:通过水热方法分别制备了N,B,Fe二元素掺杂和三元素掺杂的TiO2催化剂,并对各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DRS),N2等温吸脱附、FT-IR等表征.制得的催化剂形貌为颗粒状,晶型主要以锐钛矿相为主,掺杂不影响催化剂的晶型,三元素掺杂TiO2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220.1m2·g-1),三元素掺杂TiO2催化剂的禁带宽度为2.6eV.降解罗丹明B染料实验结果表明,N,B,Fe三元素掺杂的TiO2催化剂在400nm以上的可见光区有明显吸收,2h内降解率可达70.6%.分析表明,N,B的掺杂,减小了TiO2的带隙,Fe的掺杂,降低了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的几率,三元素掺杂产生了协同效应,共同提高了TiO2在可见光的光催化效率.
关键词:二氧化钛(TiO2);N,B,Fe掺杂;光催化氧化;罗丹明B
41
|
224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5441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扶手椅型单壁硼氮纳米管的尺寸对α-Ala手性转变的限域影响
王佐成,梅泽民,佟华,赵衍辉,夏立利,杨小翠
2015, 61(3): 239-246. DOI: 10.14188/j.1671-8836.2015.03.009
摘要:采用量子化学ONIOM(B3LYP/6-31++G(d,p):UFF)方法研究限域在扶手椅型单壁硼氮纳米管[(SWBNNT(5,5)、SWBNNT(6,6)和SWBNNT(7,7)]内,α-Ala的结构和手性转变机制.分子结构分析表明:与单体α-Ala相比,受限于SWBNNT(5,5)内的α-Ala分子沿纳米管轴向被拉伸,骨架C-C-C键角和C-C-N-C二面角明显增大,其他结构参数略有变化;受限于SWBNNT((6,6)、(7,7))内的α-Ala结构变化愈来愈不明显.手性转变反应势能面计算结果表明:与单体α-Ala相比较,α-Ala在SWBNNT((5,5)、(6,6)、(7,7))内时,羧基内氢转移和氢从手性碳转移至羰基的能垒,随纳米管管径的降低而降低.手性转变反应路径研究发现:α-Ala在不同直径的SWBNNT((5,5)、(6,6)、(7,7))内时,完成手性转变所经历的反应路径条数以及过渡态和中间体的个数不同,体现了扶手椅型SWBNNT尺寸的变化对α-Ala手性转变反应通道的影响.
关键词:α-Ala;硼氮纳米管(BNNT);手性转变;密度泛函理论
55
|
104
|
9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5442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水文科学
1961~2005年淮河流域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郑泳杰,张强,陈晓宏
2015, 61(3): 247-254. DOI: 10.14188/j.1671-8836.2015.03.010
摘要:基于1961
2
005年淮河流域36个站点的降水时间序列资料,通过定义年降水总量(ATP)、年降水总天数(ATD)、年平均降水强度(ATI)、年平均降水天数(WPA)等降水指标,利用改进的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对淮河流域降水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进行检验,从多个方面对淮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1961
2
005年间淮河流域年降水总天数呈显著下降趋势,而降水总量呈轻微下降趋势,从而导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上升,这一变化在流域西北部、及上游地区表现最为显著;2)各不同历时降水的发生率和贡献率年际变化数据显示,淮河流域降水历时缩短,而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贡献率增大,说明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淮河流域水循环加剧,降水过程集中趋势明显,进一步增加了淮河流域短历时洪水及长历时干旱灾害风险.
关键词:淮河流域;水文循环;Mann-Kendall法;降水结构
52
|
546
|
9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5454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东江流域径流模拟多模型比较研究
张正浩,张强,江涛,陈晓宏
2015, 61(3): 255-261. DOI: 10.14188/j.1671-8836.2015.03.011
摘要:东江流域为香港及广州等特大城市的重要水源地,水文过程模拟及预测对流域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针对小波神经网络中最佳母小波和最佳等级选择问题,在与传统模型比较基础上,研究得出东江流域径流模拟的最佳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并以此进行东江流域的径流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选择恰当的母小波可以有效捕捉信号统计特征,该流域蒸发量、降水量、温度和湿度的最佳分解母小波分别为Db4,Sym2,Db9及Db4小波,其小波分解最佳等级为5;2)小波神经网络作为新型混合优化模型,在母小波选择和分解等级确定后,经东江博罗站径流模拟分析,确定为东江流域最佳小波神经网络模拟模型.该研究用于东江径流的预测,效果在满意范围内.
关键词:小波神经网络;径流模拟及预测;母小波;分解等级;模型比较
68
|
332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5447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下的抚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邓晓宇,张强,陈晓宏
2015, 61(3): 262-270. DOI: 10.14188/j.1671-8836.2015.03.012
摘要:196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使抚河流域地表水文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基于此,本文在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以1960
1
970年为基准期,利用流域水文模拟程序(hydrological simulation program-fortran,HSPF)定量分析了1971
1
980年、1981
1
990年、1991
2
000年、2001
2
005年4个时段该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0年以来,抚河流域气温显著变化,而降水、径流深、径流系数等无显著变化;2)相对于基准期1960
1
970年,1971
1
980年、1981
1
990年、1991
2
000年、2001
2
005年气候变化导致径流量平均增加24.25亿m3,而人类活动则导致径流量平均减少18.62亿m3;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在1970年代和2000年代处于较低水平,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处于较高水平;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在1970年代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而1980年代以后明显增大;3)在气候变化影响因素中,流域降水量是主要影响因子;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包括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抚河流域下游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人类活动影响因素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关键词:径流;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流域水文模拟程序;抚河流域
73
|
661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5446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1960~2010年西江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赖天锃,张强,陈永勤
2015, 61(3): 271-278. DOI: 10.14188/j.1671-8836.2015.03.013
摘要:通过对1960
2
010年西江流域主要水文控制站梧州站和高要站长时序水沙数据的全面分析,深入探讨了西江水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90年代初之前,西江年径流量变化不明显,之后,呈明显下降趋势,降水量减少是西江年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西江输沙量变化较大,在1983年以前呈微弱上升趋势,到1983年达到峰值,而在1983年以后,西江流域悬沙呈显著下降趋势;1950年代以后大炼钢铁活动和大力发展农业导致大面积树木砍伐,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河道输沙量增加;1983年以后,以植树造林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保持法规制定,加上大量水利工程建成使用,造成西江流域下游悬沙量减少;1990年代初期以后,悬沙量减少幅度远大于径流下降幅度,说明悬沙变化除受径流变化影响以外,还受水土保持措施、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径流量;输沙量;水沙趋势分析;人类活动;水库建设
76
|
464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5477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环境科学
香溪河消落带狗牙根对重金属镉的积累特性与机制
戴泽龙,黄应平,付娟,李晓玲,张海锋,罗玉红,胥焘
2015, 61(3): 279-284. DOI: 10.14188/j.1671-8836.2015.03.014
摘要:于三峡库区香溪河消落带(145
1
75m)采集11个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及其根际土样品,测定狗牙根总镉(BT-Cd)含量和根际土的理化特性(有机质、粘粒、P、S、K、Fe、Al、Mn、B、Ca、Cu、Cd、Zn和pH),运用模型模拟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狗牙根对镉(Cd)的积累特性与机制.结果表明:香溪河消落带BT-Cd含量未超过中国国家饲料卫生标准Cd含量(0.5mg·kg-1);BT-Cd含量与土壤总磷(ST-P)、土壤Mehlich3-P(SM3-P)含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总镉(ST-Cd)和土壤Mehlich3-Cd(SM3-Cd)之间无显著相关;基于土壤综合特性构建植物富集重金属的模型,能很好地模拟狗牙根对Cd的富集.
关键词:香溪河;镉;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积累特性;机制
38
|
279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5449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三峡库区香溪河消落带植物群落构成及物种多样性
付娟,李晓玲,戴泽龙,张海锋,罗玉红,胥焘,黄应平
2015, 61(3): 285-290. DOI: 10.14188/j.1671-8836.2015.03.015
摘要:通过对三峡库区香溪河消落带145
1
75m范围内植物群落的调查,研究了三峡水库低水位运行期间消落带植物群落构成和物种多样性.采用以植物所占体积(盖度乘以高度)表示的简化重要值(SIV)代替传统方法计算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共记录维管植物23科49属50种,以禾本科种类最多,菊科次之,为消落带优势科,绝大部分是1属1种的草本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为消落带优势生活型,一年生草本植物狗尾草、稗、苍耳、鬼针草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狗牙根、香附子等是三峡库区消落带优势物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香溪河消落带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在各水位梯度带上差异显著(p<0.05),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水位高程梯度145
1
75m呈先增加后降低的抛物线状变化;水文机制是影响消落带植物群落组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三峡库区;香溪河消落带;简化重要值;物种多样性
66
|
621
|
1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5444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电子信息学
基于Logistic映射的低延时S-随机交织器
茹国宝,徐可,张薇
2015, 61(3): 291-294. DOI: 10.14188/j.1671-8836.2015.03.016
摘要:针对S-随机交织器传统算法不能保证其搜索一定成功且存在延时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改进算法基于Logistic混沌映射,提高了交织器的可控随机性,从而使算法的随机性和确定性得到较好的平衡,克服了传统算法的不足.仿真结果表明,帧长为1 000
5
000时,改进算法的交织延时比传统算法降低了2 294
9
7 380倍左右.在帧长为2 048时,改进算法比传统算法提高了0.05dB的编码增益,比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算法(3GPP)提高了0.1dB的编码增益.
关键词:S-随机交织器;Logistic映射;低延时;性能
32
|
5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5457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基于对数函数的新变步长LMS算法
茹国宝,黄燕,郭英杰,甘良才
2015, 61(3): 295-298. DOI: 10.14188/j.1671-8836.2015.03.017
摘要:针对固定步长最小均方(LMS,least mean square)算法以及变步长LMS算法在收敛速度与稳态误差性能方面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对数函数改进的LMS算法.由于该算法中不涉及指数的运算,使得算法的计算量大大下降,收敛速度更快.仿真结果表明,对数函数改进的LMS算法比基于反正切函数改进的LMS算法具有近似相同的稳态误差性能,然而本文算法收敛更快,速度平均提高1.5倍.并且比基于双曲正切函数改进的LMS算法中的稳态误差平均降低0.5倍,同时收敛速度平均提高1.0倍.
关键词:自适应滤波;最小均方算法;变步长;对数函数
60
|
359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5479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加载中...
上一期
下一期
批量引用
0
批量引用